卓尼大峪溝海拔多少米-卓尼大峪溝海拔多少米高
大峪溝是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4A級旅游景區,省級地質公園。位于卓尼縣木耳鎮東南部,距縣城28公里,景區總面積270平方公里,海拔在2500米—4920米之間,相對高差2400多米。
這里蘊藏了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和多樣的自然生態,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獨特風景。景區的9條支溝造就了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觀,9個弟兄的傳奇故事形成了大峪溝濃郁的民俗風情,9個形態各異的湖泊為大峪溝的美錦上添花,因此,大峪溝素有“人間仙境,圣境天堂”的美譽。
當盛夏的燥熱滲透華北大地
卓尼大峪溝的初夏才姍姍來遲
這里儼然是一處極佳的避暑勝地
漫步旗布灘,打卡一線天
在卓瑪拉措編織五彩的夢
于迭山之巔
領略雪山壯麗風光
今天
我們沿著旗布林卡一路向前
沉浸式感受旗布溝的神秘容顏吧
NO.1
旗布林卡
車行至旗布林卡大門,映入眼簾的是茫茫林海,卓尼縣的森林面積占全縣總面積的37.7%,是甘肅省主要的天然林區,大峪溝景區的植被覆蓋率高達86%以上,森林覆蓋率達40%以上,因此景區內的負氧離子濃度比較高,平均每立方厘米達30000個以上,在景區漫步是十分舒爽和愜意的。
旗布林卡度假村就在旗布塬上,以新藏式風格設計建筑而成,風格別具的瓦房,玲瓏雅致的小木樓和富有民族特色的帳篷,為旅游觀光者提供了幽雅的住宿和所。
旗布林卡度假公園景色秀麗,卓瑪拉措波光粼粼,旗布寺金光熠熠,好似一座皇家園林鑲嵌在青山綠水之間。
NO.2
旗布寺
旗布寺背靠柏香山,面朝林海和卓瑪拉措,堪稱禮佛修行的風水寶地。旗布寺是甘南藏區最古老的寺院之一,據《安多政教史》記載,該寺建寺歷史已有800多年,原為苯教(藏族原始宗教)寺院,原建于旗布溝燕麥支溝的納道梁腳下,故寺院又稱“納道洛桑德欽林”,簡稱“納道寺”(納道是藏語音譯,漢語意為森林的邊緣),距離現址向南約1.5公里。旗布寺于明末清初改宗格魯派,后由第九代土司楊朝梁遷建到了現在的旗布灘。
NO.3
卓瑪拉措
卓瑪拉措也被稱作“仙女湖”。在藍天白云和周圍綠草樹木的映襯下波光粼粼,有時飛來的黑頸鶴等珍禽在水面嬉戲,攪動的水紋閃爍著銀光,與周圍的畫面構成一副童話世界的模樣。
卓尼之窗,贊187
卓瑪拉措湖像一塊遺落人間的碧玉,位于平坦廣闊的旗布塬下,鄰蒼翠挺拔的原始林海,自守屬于自己的寧靜。水體晶瑩通透,蒼松翠柏與河柳楊樺營造的天然防護屏障倒影水中,猶如仙女的倩影,為大峪溝景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NO.4
噶薩措
噶薩措是藏語音譯,漢語意為星光燦爛,每逢晴空萬里的深夜,在這里星空與湖中倒影勾連成片,置身其中,猶如在星海中泛舟,在太空中踏浪,是大峪溝最佳的觀星地。
NO.5
三角石
三角石既是溝內奇峰的代表作,又恰似大峪溝的一塊招牌。三角石之所以神奇,是因為我們從三個不同的視角可以觀看到它的三種不同風姿。
卓尼之窗,贊95
三角石如刀削斧鑿的三個三角形石峰相連成趣,兀立石巔,像一只引吭高歌的雄雞,所以三角石又稱“雄雞報曉”。
三角石是移步換景,趨步繞石而過,回頭再看那“雄雞報峣”時,卻又成了另一番景致,一座相依相偎的“姊妹峰”站在青山之巔,峰頂松柏蒼翠,石色斑斕,使人深感大自然的奇妙莫測,同一處景觀,在不同位置觀賞,姿態各異。
NO.6
鴕鳥化雛
黃昏間,奇峰聳立的山頂籠罩在余暉中,像極了鴕鳥孵化雛鳥的樣子。遠眺蒼山如畫,奇峰異石、花草鳥蟲點綴其中,白牦牛成群地安然自處,洋溢著一派野性與自由隨性的氣息,勾勒出一幅絕美油畫。
NO.7
一線天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一線天,其間流水跌宕,飛花濺玉,聲如轟雷,撼人心魄,舉頭仰望,懸石突兀。削壁林立,如塔如柱,如劍如戟,直指青天,別是一番景象。
它是地殼運動與流水侵蝕的自然產物。從高山一泄而下的瀑布,水流沖擊而形成的階梯湖泊,別具一格的豐富地貌,在此融為一體,極具視覺震撼。
NO.8
迭山橫雪
登上海拔3682米的迭山橫雪觀景臺,眼前豁然大開,由地殼變遷、火山熔巖、千年積雪,大自然用萬億年造就的這壯美景色讓人心境爽朗,迭山山脈終年不化的冰雪和白色石灰巖山脊石峰在這里勾勒出了古洮州八景之一——“迭山橫雪”的壯麗奇觀。
任何一條高海拔徒步路線,缺乏了雪山都是不完整的,在迭山之巔,迭山橫雪便是其最矚目的雪山,它雄偉壯闊的身姿是不可錯過的一道風光。
艷冠群芳的秀美、宏偉遼闊的壯美
獨具特色的絕美
沒有一個地方
能像大峪溝這樣
把美演繹的如此極致
唯有親自去過
你才能體會三者兼具的震撼
這個夏天
來一趟大峪溝吧
為你帶來純天然的視覺滿足感
(卓尼融媒記者:魏都蓋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