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島求仙入海處簡介,秦皇島求仙入海處簡介地址
北戴河是馳名中外的旅游休閑度假勝地,毗鄰京津,南臨渤海,北依燕山,位于渤海灣北岸中部的環渤海經濟圈中心位置,與莫干山、雞公山、廬山齊名的中國四大避暑勝地之一,也是中國四大別墅區之一,是舉世公認的中國現代旅游業發祥地。
人們對于北戴河的了解或是因為秦始皇入海求仙的歷史;或是因為毛澤東主席留下了詩詞《浪淘沙-北戴河》。在這塊美麗而神奇的土地上,又有怎樣的獨特魅力呢?
古人心中的“詩意”和“遠方”
北戴河名字的來由是因為這里有條戴河,戴河是北戴河的母親河。戴河古稱渝水,從遼代一直到明清都稱渝河,清光緒年間改為戴家河,后簡稱戴河。戴河以北稱為北戴河,以南稱為南戴河。戴河流經北戴河區河長13公里,流域面積32平方公里。北寬南窄,形如紡錘,像一條銀色的玉帶由北往南緩緩流淌,直至注入渤海。戴河兩岸風拂楊柳,蘆葦搖曳,鷗鷺飛翔。
北戴河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在這里繁衍生息。秦漢時期,北戴河是充滿神秘色彩的碣石之地,帝王巡狩,方士求仙……可以說在兩千年前,北戴河就曾是諸侯帝王觀海、憑寄、祈福、求仙之所。政治、文化、經濟的交匯融合,給北戴河積淀下深厚的文化底蘊。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東巡至此建行宮,刻《碣石門辭》以記功,1996年秦行宮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漢代,北戴河金山嘴一帶的碣石港已經成為當時全國的三大軍港之一。漢武帝從泰山北巡海上在此筑“漢武臺”;魏武帝曹操北征烏桓得勝歸途,在此賦詩《觀滄海》;還有楊廣的《望海》、李世民的《春日望海》,“芝罘思漢帝,碣石想秦皇”……多少帝王將相、文人墨客均來此吟詠巡幸,紀功立言。北戴河,從古時起就成了先人們心中的“詩意”和“遠方”。
馳名中外的旅游避暑地
北戴河近代旅游是隨著1891年自唐山古冶通往山海關津榆鐵路的建設而開始的,津榆鐵總工程師金達勘探路線時,來到北戴河,發現這里氣候宜人,沙軟潮平,非常適宜避暑休養,隨后在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廣為宣傳,逐漸為世人所知曉。到1898年,這里已建成避暑別墅近百座。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北戴河被御批為“與中外人士雜居”避暑地,北戴河是中國歷史上首個、也是唯一一個由中央政府自行對外開放的旅游避暑地。
光緒皇帝的詔書開啟了北戴河聲名鵲起的新紀元,中外人士云集這里,北戴河旅游進入發展興盛時期,西方的社會名流和中國的富商大賈、社會政要,在北戴河留下了許多人文過往。20世紀20年代,盛極一時的北戴河與夏威夷齊名,素有“遠東罕有其匹”、“東亞避暑地之冠”之美譽。康有為、梁啟超、周學熙、朱啟鈐、張學良、徐志摩、胡適等諸多名人,在此留下足跡和軼事。
在這里誕生了第一幅旅游招貼畫“仕女騎驢圖”、中國第一條旅游鐵路專線、第一條航空旅游航線、第一個19孔高爾夫球場、第一個旅游避暑地自治組織——海濱公益會等諸多中國旅游史上的“第一”,北戴河因而被譽為中國現代旅游業的"搖籃"。
如今的北戴河
目前,北戴河有集發農業夢想王國等5個4A級景區、怪樓奇園等2個3A級旅游景區、老虎石公園等近10個特色景區和游園等;還有149家休療養院、53家精品民宿、4個“一村一品”中國特色村。
國際輪滑節、鐵人三項賽、國際馬拉松、冬泳節等賽事已走過十幾載春秋,“浪淘沙·北戴河”大型海上實景演出成為秦皇島乃至河北省地區的旅游文化新地標。在中醫藥康復、太極養生、休閑健身、塵肺病治療等方面更是獨樹一幟。
歡迎大家來北戴河健康療養、休閑度假,體驗詩畫歲月,京畿海岸康養勝地北戴河歡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