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頓馬丁品牌介紹—阿斯頓馬丁怎么樣知乎
“X”在函數中代表了未知、跨界和無限的可能,所以從DBX的命名來看,你就知道阿斯頓·馬丁對于它的期望,去探索,去發現未知。
奢侈的阿斯頓·馬丁品牌帶來了它旗下首款SUV車型,雖然是臺SUV,但也不難發現,這臺堪稱世上最優美的SUV身上隨處可見阿斯頓·馬丁的“Grandtourer”靈魂,所以這么奢侈的一臺車,它是什么味道?
如果按照傳統走量車型的眼光觀察,那這臺車的外觀肯定是不夠合格的,因為它顯得不夠大。
3060mm的軸距完全能夠做出像添越(2995mm)一樣壯觀的既視感,但這是馬丁車型都有的問題,過于追求精致與和諧,“大”的原則對于這個品牌來講沒什么權重。聽取了很多中國客戶代表以及女性咨詢委員會的意見后,阿斯頓·馬丁要讓最正的GT跑車基因在DBX得以繼承,所以你就看到這臺車長過5000mm,軸距過3000mm,在經過全新的獨立平臺孕育后的頂級奢華SUV,仍然能保持出“0.618”的完美協調感。
包括靈感源自于“阿斯頓山”的前格柵與地面的距離,修長的蚌式發動機罩與整個車身的比例,前輪與輪拱的比例,以及一面側窗與側身的比例,對,就是一塊,馬丁把空氣動力學糾結到了細節,把臉貼到側窗的一側,你就能發現側窗與B柱是異常平整的一整個平面,這些都一點點構成了DBX“優雅”的靈魂。
走到尾部就會發現更加經典的元素了,一體貫穿式尾燈與One-77異曲同工,非常性感、經典的小鴨尾神似DB6,這是無論放到哪一臺馬丁上,我都會神魂顛倒,為之買單的設計。請勿打擾,我還能睡。
我們都知道SUV的尾窗在行駛時會產生負壓,堆積塵土,所以后雨刮器常常是SUV的標配。但在DBX這個功能卻“減配”了?其實不然,你看看DBX的后窗角度就明白了,它要比普通轎車更“溜背”,而且翹臀拋起的氣流會順便將堆積在后窗上的灰塵卷刷干凈,多么巧妙的“減配”,這種聰明的小設計格外讓人驚喜。
修長柔潤的線條與全新平臺的加持,帶來的不僅是視覺上的享受,同時也帶來機械層面完美的前、后配重比和空間實用性。DBX有同級別最長的軸距,也有非常短的前懸,所以不用太過懷疑這臺車的“4座”會是個花瓶。
我們回到人間對比一下,這車的空間大概會和卡宴或者GLE無異,而且后備箱空間能夠達到632L,這其實是個挺驚人的數字,能夠裝得下幾個高爾夫球包,不愧是馬丁家族里面空間最大的一臺GT SUV。而且之前的阿斯頓·馬丁車型據說是沒什么儲物空間的,這一代的產品設計師在聽取了眾多心聲之后,在車輛門板、中控區域都增加了部分儲物空間。
而且在中控臺拱橋的下方,你還能找到大概10L的儲物格,這個當然不是供我們一樣放置雜物的,它有說道,據說是給尊貴的女性車主放置高跟鞋的,還不能直接放,要裝進專門的袋子里,再放。同樣尊貴的還有全包式車門,及與地臺齊平的門檻,讓用戶在邁入車內時更加輕松,也更加優雅,講究。
當然講究的肯定不只是這些噱頭,這個頭等艙里,你能觸摸到的每一塊料,都要比你想象的更有料。奢華品牌當然要有超級全面的定制方案,而阿斯頓·馬丁的定制部門就是我們熟知的007電影中為邦德服務的Q部門。我們試駕的兩臺車型中有一臺的內飾是由淺白色花紋的白蠟木與羊毛氈的材質搭配而成,觸摸起來會讓你有一種北歐家居的輕松,這大概是我能想到的車里面第一次有羊毛氈材質的加入。
今天這套考究的內飾搭配叫做返璞之境,每一項定制件都極其昂貴。從皮子的選料、顏色、搭配到內飾板的選擇,以及座椅上的布洛克花紋、功能到一些特殊的要求,全部能夠定制。官方還推出了滑雪、旅行、寵物等多種主題的類的定制方案,沒有錢辦不到的事兒。當然,談錢就俗了,體現尊貴,才是目的。
儀表臺上皮子的褶皺是我坐在副駕駛時候發呆最多的地方,從這一點點褶皺,我從小學一直思考到了未來的20年,什么時候我也能在我的車上,擁有這么一塊褶皺,想想都覺得如沐春風。
阿斯頓·馬丁也用起了大屏幕,不過沒什么可說的,唯一方便的可能是支持個CarPlay,功能不夠豐富,顯示還算清晰,使用基本流暢,評分也就那樣。不過屏幕上方的這排按鈕倒是更吸引人,濃濃的馬丁味兒,跟車鑰匙一樣都透露著鉆石的奢華和魔幻,十足精致。
GT車型的另外一個靈魂,當然就在駕駛上。與DB11同樣的動力系統,來自AMG的4.0T雙渦輪增壓V8發動機,有550馬力的最大功率以及700牛·米的最大扭矩,極速291km/h,推到100km/h的時間為4.5s。Urus為3.6s,GLE53 為5.5s,X5M為3.9s,添越為4.5s,庫里南為5.1s,我就是無聊的湊個字,大家就無聊的看個熱鬧,誰會無聊到在乎這種車型的加速,碼農?
不過你只要想,這臺車輕輕松松就夠你接罰單的,因為超速簡直太容易了,開起來跟看起來一樣,一點兒不笨重,一點兒不像這個級別該有的樣子。按理添越這等個頭的車,開著肯定要異常小心,但DBX在西雙版納的單車道老城區開起來卻滑溜溜的,鉆來鉆去,躲閃靈活,視野開闊。而且小開度油門帶來的排氣聲,被“休眠艙”部分隔絕以后,像進食時雄獅的警告聲,簡直了,駕、乘、聽,3D方位的驚喜。
不過這臺變速箱確實不適合被圈在城內,低速狀態下并不是太服從。但只要不堵車,就完全聽話,降擋夠快,傳動夠平順。如果后期真的會推出混動車型的話,那應該就會成為一臺市內代步兼顧休閑巡航的完美神器了。
怪獸般的爆發力,靈活流暢的身體,極像自然界中一種海洋生物—黃鰭金槍魚。黃鰭金槍魚重量可達200公斤級,當它全速開啟后就會像顆一樣,動能極大,但是變向靈活,輕松躋身海洋動物速度排行的前五。這臺車就是這樣,平時悠哉悠哉很符合它調性,畢竟是一臺GT車型,GT模式調節好,它就能安安穩穩,舒舒服服的帶一車人順利到達目的地。當想開快的時候,Sport和Sport+模式也能立刻調起你的注意力。在Sport模式下,空氣懸架會降低車身,這時候重心更低,風阻更小,懸架更硬,同時轉向、油門以及變速箱反應速度也更加精準、迅速,一系列變化下來,整體的感受更加接近一臺GT跑車,駕駛樂趣飆升。如果還覺得不夠刺激,那就試試Sport+模式。多了一個“+”號,當然在Sport的基礎上有更加純粹的超跑感,路感更加清晰,支撐更直接,別看這么沉的一臺車,得益于48V電控主動式防傾桿的作用,在高速接近100km/h的速度下并起線來,最大1400Nm的防側傾力矩保證了壓彎時候車身的高低平衡,平穩感甚至不輸轎車。當然,保證平穩的還有車身出色的剛性,打開發動機罩就能看見,幾根粗壯的平衡桿往那兒一架,這就是變形金剛的剛。而且在這個模式下你就聽吧,噗噗噗的放炮聲簡直太TM刺激了。
幾年前大概沒人想到,阿斯頓·馬丁出了“007”以后,還能跑爛路、炮彈坑、泥塘、交叉軸,上高山、下河流等等,大概是Q博士下凡了吧。DBX給Sport和Sport+兩個模式套上了絕對值,配合三腔室的空氣懸架,變成Terrain和Terrain+兩種全地形模式。
Terrain模式可將懸架升起約20mm行程,從而獲得更好的通過性。而且此模式下彈簧和懸架的阻尼感也都會做適應性改變,方便讓車在offroad的情況下更好的應對路面,同時也保證乘客有良好的舒適性。此時電控防傾桿也有作用,盡可能讓車輪與地面有摩擦,保持動力輸出。從西雙版納駕車到普洱的一段由紅泥土構成的非鋪裝路面上,這個普通的越野模式就完全能夠應付過來。
同理,Terrain+模式就不用再多提了,它就是Terrain模式的“中期改款”,各項加成。空簧將最大限度升高45mm,此時DBX將會有500mm的涉水深度和235mm的離地間隙,這大概是足夠輕度叢林穿越的水平了。哦對,大事兒忘了說,這么野的車,怎么能少得了四驅系統的輔佐,DBX的四驅系統配有一套電控限滑差速器在后軸,雖然不是機械結構的差速鎖,但后軸理論上也可以獲得100%的動力傳動。難怪在DBX推向大眾之前,就已經有身披泥衣的DBX照片傳出了,這也足以證明DBX確實能去一些“X”領域勇敢的嘗試一下。只不過是看你想不想與舍不舍得的事兒了。
這么完美的一臺車,說什么都多,下個月還是努力搬磚的打工人。
輪到你說:
這一生能有多少的未知?比如買一臺DB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