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達州的名勝古跡,達州市的名勝古跡
尋訪考證達州觀音山文化古跡
近日,開江縣黨史研究和地方志編纂中心全體干部職工來到距縣城約30公里、地處回龍鎮、海拔1058米的觀音山,尋訪和考證一度被開江人遺忘的文化古跡。
觀音山山勢雄奇,十分險要。山上樹木蔥蘢,層巒疊翠。地處宣漢、達川、開江三縣交界處,素有“雞鳴聞三縣”之說的山頂建有寺廟,面積二千多平方米,毀于“文革”,寺廟設數重大殿,分別為玉皇殿、觀音殿、普賢殿,各殿分置大佛殿、祖師殿、翠竹堂、三多堂等小殿堂。殿內石雕篆刻,工藝精湛,碑聯字畫,墨跡如新。寺內有一象豬,據傳說,有一小偷,趁天黑逃至寶蓋寺,身體挨著石雕象豬,被象豬發出的“呵呵”嘲笑聲嚇死。此后,“懲惡揚善,治病救人”流傳于世。生病頭痛者摸象豬的頭,頭則不痛,生病肚疼者,摸肚肚則不疼。
山巔上,古寺廟遺址尚存,大門石柱門楣書有對聯一副,“慈雨周施三縣俱被,法航普渡萬牲同沾”。字跡清晰雋逸,遒勁挺拔。殿堂四壁殘損,內有石雕觀音蓮花座和數根盤龍柱,雕刻相當精美。四周分布四座古塔,雖久經風雨,靈秀古樸,完整如初。塔身均刻有文字,因年成太長,多模糊不清。其中一塔正面的文字依稀可辯,其意為一和尚之墓。
寺廟遺址——象豬
山腰平地,建有廣場。據說一半屬開江,一半屬宣漢。這里不僅視野開闊,石林遍布,風景如畫,而且夏季十分安逸,即使天氣酷熱難當,依舊涼爽舒適,是難得的避暑勝地。
古廟殘跡
近年,宣漢縣將觀音山上所屬開江地界的寺廟命名為寶蓋寺,并將其申報為宣漢縣柏樹鎮三河村二組的文物古跡,實屬謬誤。據清·道光十五年版《新寧縣志》載:“觀音山,治西六十里。去梅子口十里余,達、東、新三縣總隘,險要無儔”。而道光以前的清·乾隆二年版《新寧縣志》中,對觀音山無片言之語記載。古人多以寺名而呼其山。因此,可以說,清乾隆時期,觀音山上并無寺廟,只是到清代后期,山上建成觀音寺,方有觀音山之名。有志書為證,清·同治八年版《新寧縣志》載:“觀音寺,城西六十里,大山巔。山以寺名,達、東、新三縣分轄,蓋駐兵總隘也。其山腰有寺,曰‘大鵬’,居民祈報在是……”由此,觀音山上寶蓋寺一說,僅為宣漢一方之言。其實,該寺廟應為大鵬寺,山上寺廟應屬開江縣所有才是。
寺廟遺址——古塔
通過此次尋訪考證,有三個方面的希望:一是希望相關文物部門對觀音山文物古跡進行保護;二是希望開江與宣漢兩縣對觀音山寺廟的歸屬作進一步劃分;三是希望開江、宣漢兩縣,能引入資金,共同對觀音山進行開發,使之成為開江、宣漢人民共享的避暑勝地。
開江縣黨史研究和地方志編纂中心參加尋訪考證人員合影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撰稿:開江縣黨史研究和地方志編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