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p7一般年齡多大—阿里p7p8年齡
- “MBA是消費,不是投資。”
- “MBA是資源交換,如果沒有資源,完全是浪費。”……
在《利息理論》中,歐文·費雪爾說,投資和消費沒有本質(zhì)區(qū)別,投資只是時間維度上的平衡消費。
怎么來理解這句話呢。舉個例子,我們每天都要吃飯,從當下某一天或者某一時刻來說,吃飯肯定是消費,錢花出去,能夠帶來溫飽。
但是不吃飯,我們還能持續(xù)工作嗎?把時間維度拉長,我們吃飯就是給未來投資。
讀MBA也一樣。
很多人覺得MBA是消費而不是投資,是因為沒有把時間維度拉長,沒有考慮三五年,甚至是十年之后帶來的潛在收益。
有一部分人在讀MBA之初,把它當做一項投資,希望可以通過MBA的學習,收獲知識、收獲學歷、收獲資源、收獲財富,甚至是收獲愛情。
當然任何一項活動,都有可能產(chǎn)生收益,也可能帶來風險。
張三雖然讀了MBA,目的也就是混個學歷,最后只能惡狠狠的說,沒事,我就是花錢消費,買個學歷玩玩。
李四也讀了MBA,但是在讀書期間,認真學習知識、積極參加活動,結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最后不僅本職工作越做越好,還開辟了新的職業(yè)賽道。這個“消費”顯然就是“投資”成功了。第二點:別人對你有用,你對別人有用,才可以進行利益交換。這句話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凡是提到資源交換、利益交換,肯定就有人會這樣說。人性角度來說,人是自私的,你想從別人那里索取價值,同樣,別人也是。
但這句話,其實還是存在著對MBA的刻板印象,認為MBA就是一群煤老板、暴發(fā)戶喝酒吹牛搞項目,放到今天商學院中,還是過于絕對了。
MBA一個大趨勢是越來越年輕化,大多數(shù)年輕人嘛,手里能有幾個資源呢。
就拿開頭提到的P7為例,34歲,年薪80+,在交大MBA的學生中不算最優(yōu)秀,但也不差啊,如果真的不適合交大MBA,交大是不會錄取的。既然他能去讀,就有他的生態(tài)位,還真不用各位網(wǎng)友操心。第三點,小小P7上MBA,你的思想跑的夠快,但是能力和資源沒跟上啊。看到這句話的時候,黃老師進行了深刻的反思,自我檢討了15秒。
年薪80+的阿里P7上岸者,也只是網(wǎng)友口中的小小P7,這……竟然還不配讀MBA了?
黃老師讀MBA時,不過畢業(yè)2年,年薪15萬,真不知道誰給的膽子,要是讓網(wǎng)友知道了,不得被罵死。
其實,這位網(wǎng)友多少有點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并不知道真正讀MBA的群體特征究竟是怎樣的。
不管是在自己讀書過程中接觸到的同學也好,還是在做聯(lián)考咨詢期間遇到的學生也好,年薪接近百萬的還真的不算多。
所以這位P7上岸者,被網(wǎng)友們評價得這么……還挺……不過想想也合理,畢竟網(wǎng)絡上人均千萬年薪。討論完了上述三點,我們回到阿里P7上岸者的問題,讀MBA對職業(yè)發(fā)展到底有沒有幫助?
無疑,肯定是有幫助的。但是具體到每個不同的個體,幫助有多少,幫助會在多久之后顯現(xiàn)出來,這個幫助是否可持續(xù),都是不能一概而論。
黃老師有個朋友,在讀MBA之前,只是專科學歷,工作能力沒有問題,但是因為學歷一直沒辦法進入到更好的公司,更好的平臺。后來讀了MBA,拿到了211院校的研究生學歷,這下子,敲門磚有了,加上自己工作中的經(jīng)驗積累,有幸進入了更好的公司,擔任更高的職位。
他和我說過多次——雖然現(xiàn)在還是沒辦法進入行業(yè)頭部公司,因為起點確實太低,但是因為讀了MBA,他能夠有機會去到行業(yè)中上的公司,這是他之前想都不敢想的。
而這位P7上岸者,讀了MBA,就能馬上提升到P8嗎?也不見得,但說不定就在讀書期間碰到了志同道合的人,開辟了一些新的賽道呢?
職業(yè)發(fā)展有很多種,在本公司升職加薪算,職位薪酬不變、跳槽同行更好的公司算,更換行業(yè)算,開辟第二賽道更算......
別自己設限,更別被網(wǎng)友的三言兩語限制自己!備考迷茫了?來找黃老師嘮嘮▼點下圖 get筆試上岸同款 ▼入群與學霸交流備考如需了解更多資訊,可關注或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