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陵游玩要多久、炎帝陵景區開放沒有
寶雞,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自然風光秀美的旅游城市,至今有著2700多年的建城歷史,境內遍布文物古跡,曾出土過“晚清四大國寶”,即西周時期的4件青銅器瑰寶,素有“青銅器之鄉”的美譽。除此之外,很多人或許還不知道,寶雞還有著“炎帝故里”的美譽。
華人自稱炎黃子孫,將炎帝與黃帝共同尊奉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成為中華民族團結、奮斗的精神動力。炎黃子孫,應該了解下始祖炎帝和黃帝。
傳說姜姓部落的首領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稱為炎帝。從神農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農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牦,牦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傳位五百三十年。
炎帝被道教尊為神農大帝,也稱五谷神農大帝。所處時代為新石器時代,炎帝故里目前有六地之爭,分別是:陜西寶雞、湖南會同縣連山、湖南株洲炎陵縣、湖北的隨州、山西高平、河南柘城 。
炎帝部落的活動范圍在黃河中下游,在姜(羌)水(一說是今寶雞市渭濱區的清姜河,一說是今寶雞市岐山縣的岐水。)一帶時部落開始興盛,最初定都在陳地,后來又將都城遷移到曲阜。
所以從時間序列上來看,炎帝最初時生活在姜水岸邊,后來隨著歷史的不斷發展,其后代逐漸遷徙至湖南、湖北、山西等地,所以炎帝故里并非一處,在全國一共有五處炎帝陵,如果按照炎帝一世來說的話,也就只在如今的寶雞市境內,但國內目前知名度最高的是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的炎帝陵,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
所以五地故里六地的陵寢應該都是正確的,區別可能就是不同時期的炎帝,而寶雞炎帝陵無疑是最早的。
寶雞炎帝陵在常羊山上,近年來眾多海內外同胞多次成批來寶雞姜水流域尋根祭組,但原來的祠陵損毀失修。于是當地在神農炎帝的出生、創業與喪葬之處重修神龍祠和炎帝陵,又在市中心建炎帝園,為炎黃子孫拜祖謁陵祭奠炎帝提供了場所。
炎帝陵分為陵前區、祭祀區、墓冢區三部分。
炎帝廟,大殿面闊五間,左右兩邊的對聯為書法家茹桂所書"創始定有人千載歧黃崇炎帝,流傳安天據八方稼穡念神農",表達了對炎帝的崇敬之情。殿前為祭祀廣場,可容納千人祭祀。
廣場兩側分別建有鼓亭和鐘亭。正殿面積400平方米,高12米,為清式廡殿。殿堂正中為炎帝座像,像高4.5米,目光炯炯,莊重慈祥。殿內兩側壁上分別繪有有關炎帝的大型壁畫,分別為常羊育炎、浴圣九龍、農業之神、太陽之神、醫藥之神、炎帝結盟,講述了炎帝的生平和功績。
南面的祭祀廣場,九百九十九級石階山道之上,就是高大雄偉的炎帝陵。陵道臺階兩側塑立著百代帝王石像,共16位,依歷史順序依次排列為:堯、舜、禹、啟、夏桀、成湯、盤庚、紂王、周文王、周武王、周幽王、周平王、鄭莊公、齊桓公、秦穆公等。
作為農業之神、醫藥之神和市場經濟的創始者,炎帝神農氏在歷代祀典中,一直居于崇高的地位
每年農歷7月7日及清明節的炎帝祭日,海內外各界民眾聚于炎帝陵及炎帝祠進行盛大的公祭儀式,共同拜祭人文初祖炎帝。
交通:
寶雞市區內乘坐20路、2路、 39路 40路環線、48路環線、20路公交到寶雞橋梁廠公交站下車,步行可到。
開放時間:
全年 08:00-17:30
旅游時節:
春、夏、秋季最佳,此時的氣候、景觀都適合登山避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