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電條件下氮氣和氧氣,氮氣和氧氣在放電條件下反應
首先允許我回憶一下哈。在我小時候,小學是在自己村里上的,從被窩跑到學校,大概需要7分鐘,不知道當時怎樣跑出這個成績的,不知道是邊跑邊吃,還是邊吃邊跑的。對空氣沒什么印象。身邊的一切,都飛逝而去。到了初中,只能到所屬的鄉鎮去上學。那個時候,擁有一輛屬于自己的自行車,作為交通工具簡直是做夢,無論刮風下雨,都是腿著。
同村的幾個同學,不約而同的相伴而行,路上的時光總是美好的,每年秋冬季節,都會有那么幾天大霧天,走在早晨的濃霧中,乳白色的,聞起來,莫名的味道,總想深吸幾口,自己腳下的路倒是可以看清,遠了就不行了,哪怕一臂之外。總是冷不丁,同學突現在你面前。一路游戲、打鬧到學校。
回憶到此結束。
自己的童年,已成回憶,那乳白色的濃霧,也成了回憶。如今的霧也改名換姓叫霧霾了,偷偷告訴你們,霾這個字,原來我讀“li”(臉紅),不認識這個字。
霧的顏色顏色變了,氣味也變了!這是因為空氣的配方也悄悄的變了。
初中就學習到空氣:氮氣 78%、氧氣 21%、稀有氣體 0.94%、二氧化碳 0.03%、其他 0.03%。
一般說來,空氣的成分是比較固定的。這對于人類和其它動植物的生存是非常重要的。但隨著現代化工業的發展,排放到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和煙塵,改變了空氣的成分,造成了對空氣的污染。被污染了的空氣會嚴重地損害人體的健康,影響作物的生長,造成對自然資源以及建筑物等的破壞。
排放到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大致可分為粉塵和氣體兩大類。從世界范圍看,排放到空氣中的氣體污染物較多的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這些氣體主要來自礦物燃料(煤和石油)的燃燒和工廠的廢氣。
首先說二氧化硫,它主要來自煤炭的燃燒。煤炭是以碳元素為主的復雜有機化合物,但不同地域,不同國家貯藏的煤炭資源品質是不同的,其中一個指標就是硫元素含量,硫元素含量高的煤在燃燒時,產生更多的SO2氣體,給人的感覺,這煤太煙、嗆人。家家戶戶冬天取暖需要煤、工廠每天開工需要煤,如果,煤的品質再差點,可想而知,每天排放的二氧化硫都堆積到空氣去了。
再說氮氧化物,它主要來自汽車尾氣。汽車的燃料是汽油,汽油的主要成分是烴,烴是一類由碳、氫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可能有人提出疑問:沒有氮元素,怎么來的氮氧化物?
這要從汽油機的工作原理說起:吸氣 壓縮 做功 排氣,這是熱機的工作四沖程,汽油機在第三個沖程起點有個火花塞放電的過程,通過放電,引燃汽油和空氣的混合氣體,在放電條件下,也發生了氮氣和氧氣的反應,生成氮氧化物。
一氧化碳氣體,它主要來自以上這些物質不完全燃燒
最后再說顆粒物,煤炭的燃燒、汽車尾氣,都有顆粒物的排放。既然是顆粒,就有直徑大小的區別,把顆粒直徑<=2.5微米的顆粒物叫做細顆粒物,即PM2.5,這種顆粒物,質量小,在空氣中懸浮不易沉降,由于它細小,它可以長驅直入到人的肺泡中,堵死肺泡,久而久之,使得肺失去氣體交換功能,此過程不可逆轉!
空氣作為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她自身是有一定的自凈功能的。在手工業時代,人類所排放的這些污染物,僅靠自凈功能即可實現排污,因此,那是的天是藍色的、水是清的、山是綠的。
隨著我國經濟的騰飛,背后的能源,煤、石油也在大量消耗,再加上人們環保意識的淡薄,廢氣肆意的排放,生態系統已經不堪重負。
這種自殺式的發展,終將害人害己,人類瘋狂發展帶來的后果,必將通過我們每個人的肺泡得以凈化!
當然,我們國家已經在行動,通過根源治理,成效已經顯現,藍天再次綻放,空氣也變得越來越潔凈。尤其,在這疫情期間,人們活動減少,工業活動也大幅降低,效果更加顯著!
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我們會再次回到綠水青山,讓空氣也回到原來的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