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縣黑峽谷旅游風景區—薊縣黑峽谷旅游風景區圖片
2021年“五一”假期,我們一家三口游覽了天津薊州梨木臺景區,這是我們第二次去梨木臺。轉眼已近兩年,一直沒寫文章,主要因為懶。今天把攻略補上,請朋友們參考。
(題圖:梨木臺)
照例先簡介一下:梨木臺自然風景區地處天津最北端的薊州區下營鎮船倉峪村北,是4A級景區,也是天津九龍山國家森林公園三大景區之一,有“天津的神農架”之譽。主峰梨木臺山海拔997米,被稱為“天津北極”。景區地質景觀奇特,是薊州國家地質公園典型的石英巖峰林峽谷地貌,知名景點有登天縫、五指山、黃砬(lá)瀑布、駱駝峰、群猴迎日等,景區內還有大面積的野生杜鵑花,最佳觀賞時間是4月中旬。昨天剛剛舉辦的第十五屆天津薊州梨園情旅游文化節,主會場就設在梨木臺。
詳細攻略如下。
當天上午,我們在農家院吃過早餐,便驅車直奔景區。圖為即將進入景區停車場。
需要提醒的是,前年“五一”假期,天津周邊游非常火爆。我們沒有提前預定住宿,導致晚上聯系很久才找到一家民宿,條件很一般,價格卻高達800多元,但當時好像就是這個行情。今年“五一”將至,大家如果要出游,一定要提前找好住處。
天氣非常好,景區入口裝點一新,游客井然有序。
游客中心購票很方便,檢票后看到的“梨木臺”三個大字,刻在天津很常見的億年巨石上(題圖所示)。
景區簡介和導覽圖,挺詳細,值得參考。
此次游覽,我們只走到梨花臺(古梨樹王所在地),并未登頂,北齊古長城也沒有去,其他景點基本覆蓋了。
這張大圖更為直觀。
先排隊乘坐擺渡車。
幾分鐘就下車了,我也忘了坐的是大巴還是電瓶車。
大山近在眼前,跟著游客們往前走吧。
“五一”假期溫度適宜,正是出游的好季節。
看到了第一個瀑布,不少游客在此拍照。
瀑布泄入將軍潭中,魚兒在清澈的水里游來游去——這是“魚水情深”小景。
將軍石,有注釋。但我還真沒看出來對面大將軍的石像在哪。
經過將軍潭,來到了船艙口關。
這里才是梨木臺的入口區,之前都是鋪墊。
在周圍轉轉。
附近是一家餐廳。
這個亭子可不小。
往前走,途經旅游商品區。
我們下擺渡車到這已經走了600多米,旁邊也有觀光車購票點。
抬頭看天,碧空如洗。
換個角度,也有白云。
這里是玉珠泉,可以逗留嬉水,旁邊就是北齊長城的入口。
橋那邊應該就是北齊長城,我們沒有過去。
到“登天縫”了,簡介如下。
來張全景。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我在其他景區也見過類似的山體形狀,有的叫做“一線天”。
路邊的小河,水量還不多。
遠看登天縫,更覺壯觀。
十里畫廊,是對這條進山游覽路線的概括性比喻。
前面是觀光車站。
觀光車站都有名稱,當時沒太在意。
我們買的是含觀光車的門票,直接上車。
這段路不短,觀光車在此處停下。
按照路標提示前進。
觀光車售票處和商店連成一排。
從這里開始步行上坡了。梨木臺這條登山路線整體坡度不高,不會太累。
黃綠相間的樹木在藍天的映襯下更顯得生機勃勃。
黃砬瀑布簡介,可惜當時并沒有看到實景,到了七八月份的雨季應該會有吧。
寒煙橋,名字有意境。
傘狀的安梨樹,就是酸梨樹,薊州的酸梨很有名。我覺得叫“迎客梨”是不是挺好啊?
抱石橋。
九寨洞天簡介,又稱“小九寨”。為何后面要加個“小區”呢?有點不明白。
梨木臺當年也是抗日根據地。
生態文化教育基地,返程時再參觀吧。
用石頭壘起的垃圾桶有點意思,上面還能種花。
在這里稍微休息一下。豹子潭是景區的核心水域,我們剛剛經過,但基本沒看到潭水。
河里的水都見底了,所以瀑布也比較少。
聽香橋。
駱駝峰,視線被樹木遮住了,站在遠處應該能看出形狀。
就地取材,用石頭做成的凳子,方便游客休息,挺好。
這里距梨花臺有650米,距頂峰還有2700米。
群猴迎日,同樣也沒看到全貌。
石頭門上寫著“仙境”,這應該不是真石頭吧。此處腳下的路不太平坦,要小心。
路旁對特色植物的介紹。
對面有游客下山。我們下山時走的是另一條路線。
看到幾個木頭秋千,我和兒子在這里玩了一會兒。
景區里增加一些這樣的簡易游樂設施是很有必要的。
旁邊有臺階可以上去。
原來是一條木棧道——這是天津第一個森林健走步道,全長1620米,也是我們下山時的路線,簡介如下。
健走步道起點的指示牌。下山有兩條路線,左邊是石板路,應該就是我們剛走過的上山路。右邊就是健走步道,因此上山、下山可在兩條路之間任選。
到梨花臺了,海拔646米。這個路標挺復雜,我覺得在重要的路口多設置一些路標和指示牌更好。
周圍這一片應該都是梨花臺的范圍。
仙泉,說的是前面那口井,當然有故事可講。
轉了一圈,來到原始森林入口,從這里可登上山頂。我問了一下門口的保安大叔,前面景色如何,路好走嗎?大叔說,沒啥看的,到山頂至少得走半個多小時。于是我果斷放棄了。
終于見到梨木臺的標志——梨樹王了。
換個角度拍張全景。梨樹王確實枝繁葉茂、獨樹一幟。
這棵酸梨樹在樹根高出地面1米多就開始分叉,是天津市二級保護的古樹名木,樹齡達455年。
薊州百年樹齡以上的古梨樹共5000多棵,這一棵是其中的梨樹王。
這是兩條下山路的交界處,我們從左邊的木棧道下山。
這種木板路走起來非常輕松舒適。
路旁的欄桿上還有對各種植物的介紹,給人一個停下來的理由。
下山的過程中,遠處的景色不斷呈現。
前面會經過姊妹峰和觀山探海兩個觀景臺,離觀光車站1300米,也不遠。
行走中不忘賞景,看到自己滿意的景色就拍下來。
姊妹峰觀景臺到了。
這張照片讓我心曠神怡,左上角就是觀山探海觀景臺。
從不同角度欣賞景色。
景區把木棧道修這么長也不容易。
到觀山探海觀景臺了。
白云從山后慢慢飄過。
遠處的群山綿延不絕,盡收眼底。
剛剛經過的姊妹峰觀景臺明顯海拔低一些。
遠處的水面不知是否為于橋水庫,“觀山探海”難道因此而得名?
走到蝴蝶泉滑道,感興趣可以體驗一下。
兒子有點想坐滑道,被我們勸住了,哈哈。繼續步行下山。
木棧道在滑道起點終止,之后下山的小路不時有點陡峭。
連續的下山臺階,有點費體力。
景區游客還不算太多,這一段下山路上沒遇到幾個。
這個亭子叫雨林亭。
來到了滑道終點——蝴蝶泉。
路標上的景點見過,即將返回原路。
又到了生態文化教育基地。
路旁的介紹。
基地展館位于這座小樓內。
一樓有書店。
二樓的書畫室,里面是薊州區抗戰歷史圖片展。
展館不大,但不僅圖文并茂,還有實物展品,沙盤地圖做得也很不錯。
離開展館,繼續按原路返回。
快到觀光車站了。如果不坐觀光車,也可以步行,但途中沒有什么知名景點。
坐上觀光車,感受初夏的風。
又見登天縫。
再次路過旅游商品區。有一個烤串攤,“孫悟空”正在賣“唐僧肉”。這孫大圣見我拍照,立馬做出個經典動作,太配合了。
旁邊還有個“天蓬元帥”的旗子,不知道的還以為到了花果山。
再坐一段擺渡車,景區出口如下圖。
走出景區已是下午,游覽用時約四五個小時。廣場上的車還是很多,我們驅車前往農家院吃過午飯,就直接回到天津市區,結束了第二次梨木臺之旅。
小結:梨木臺是天津薊州知名景區之一,山不高,不難爬。基礎設施較為完備,門票價格也不算貴。不過總體來說風景一般,我感覺登天縫和梨樹王算是較為突出的兩個景點,黃砬瀑布沒看到有些遺憾。景區的空氣質量很好,下山走木棧道也能看到一些不錯的山景。到薊州旅游,期望值別太高,吃農家飯、爬山、吸氧,休閑放松一下就好,作為天津周邊游的目的地,梨木臺還是可以一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