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的海驢島好不好玩、威海必去5個景點
中國有四座以海為名的著名城市,其中上海是我國最大的城市,另外三座都是十分美麗的海濱城市,分別是山東的威海、廣東的珠海、廣西的北海,四座城市之中,讓我最喜歡的當屬山東的威海,因為威海依山傍海,氣候溫和濕潤,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多次榮獲聯合國人居獎、中國十佳宜居城市和最具幸福感城市等殊榮。
威海有很多值得游玩的好地方,劉公島、成山頭、西霞口、海驢島、華夏城、昆崳山、環海路、乳山銀灘等皆是全國聞名的景區,既有自然山海,又有歷史古跡,還有主題樂園,不過若論最值得一游的,當屬全國AAAAA級的旅游景區——劉公島。
劉公島不只是一座海島,還是一本厚重的書,記載著曾經的屈辱和無盡的悲傷。所以到劉公島旅游,絕不僅僅是欣賞這里的海島風景,一定要到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去看看,它是以北洋海軍和甲午戰爭為中心內容的紀念性博物館,是中國近代海防設施中保存最完整、現存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文物遺址群。
1894 年,日本發動了蓄謀已久的侵略中國的戰爭,史稱甲午戰爭。為抵御外侮,中國廣大軍民前仆后繼,浴血抗敵,表現了不屈的民族氣節和崇高的愛國精神。甲午戰敗,給中華民族造成了無比深重的災難。此戰不僅改變了亞洲的傳統戰略格局而且對世界近現代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甲午戰爭改變了中國的歷史,對于炎黃子孫而言,是真正的國恥民辱,每個人都應該來這里看看,警鐘長鳴,落后就要挨打,忘記歷史就等于背叛。
海軍公所始建于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是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的重要組成部分,位于劉公島西部南坡高地,建筑坐北朝南,背山面海,占地面積17000平方米,它是中國清代北洋海軍提督辦公的官署,是中國最早的海軍指揮機構辦公的營院,也是國內保存最完整的軍事衙門之一。
東泓炮臺又名東風梢炮臺,是劉公島最東端的炮臺,建于1890年,距今已有130多年的歷史。炮臺由地上炮位工事和地下掩體兩部分組成。地上炮臺設有240毫米口徑和120毫米口徑平射炮各2門,75毫米口徑行營炮6門,速射炮4門,共計14門火炮。炮臺火力可覆蓋劉公島東部海面與南北兩海口,并與日島及威海灣南幫炮臺形成交叉火力,共同封鎖威海灣南口。
公所后炮臺又稱麻子井炮臺,位于北洋海軍提督署的西北面,因距離“海軍公所”較近,所以被稱為公所后炮臺。該炮臺建于1889年,設有24厘米口徑地阱炮2門,7.5厘米口徑行營炮6門。倚山勢建有兵舍14間,炮手可由地道直達炮位,目前兵舍坑道保存完好,是劉公島上著名的歷史建筑。
國幟主題公園,是“國幟三易”的舊址。據工作人員介紹,1898年5月23日,日軍撤離威海衛,太陽旗降下,清朝的黃龍旗升起;第二天,英軍強登威海衛,黃龍旗再次降下,英國的米字旗取而代之32年。當時,南開大學創辦者張伯苓先生是北洋水師的一名見習軍官,親眼目睹了這一屈辱時刻。于是他在1935年南開大學的開學典禮上發出了‘愛國三問’——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愿意中國好嗎?
在甲午戰爭博物館的東面,有一艘按1:1復制的定遠艦,作為對那場慘烈恥辱戰爭的紀念,以及對那個積貧積弱年代的警示,激勵著中國人銘記歷史奮發自強。雖然甲午戰爭已經遠去,當時的鐵甲戰艦定遠號也隨著黃海海戰的戰火灰飛煙滅,但是作為北洋艦隊旗艦的定遠號戰艦,作為愛國志士師長技以自強的象征,也映射出舊時代救國圖存之艱難,大家還是可以登上戰艦去看看當時的中國造船技術,其實并不落后。
279號潛艇曾是東海艦隊服役的R級33潛艇,長76.6米,寬6.7米,最高12.85米,它有七個艙,即第一艙、前電池艙、指揮艙、后電池艙、柴油機艙、推進電機艙和尾艙。走進潛水艇內部,可以親身感受到潛艇的精細結構,充分了解潛艇官兵在水下的工作和生活條件。
在北洋海軍提督署西面約100米處,有幾棟建于明朝末年的古建筑,這便是龍王廟了,建筑為磚木舉架結構,呈四合院布局,由山門(倒廳)、東西廂房和正殿組成,前后兩院,共計房屋14間,正殿內正中供奉東海龍王塑像,夜叉、龜相侍立兩側,東西兩側內山墻上分別繪有《三國演義》和《封神演義》故事壁畫。
丁汝昌寓所,建于1889年,位于劉公島西端,丁汝昌曾攜眷在此居住了6年多,所以又稱“小丁公府”,現在是“丁汝昌紀念館”,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個建筑坐北朝南,屬磚木舉架結構。分三組,左、中、右三跨院落,西院為內寓,東院為侍從住房,中院為丁汝昌辦公、住宿和會客的場所,大門兩側為門房和書房。
劉公島上生態環境非常好,森林和植被很豐富,森林覆蓋率達87%,林中生活著大量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野生梅花鹿,據說是上個世紀70年代多外省引進的,由于島上生態環境極好,這些梅花鹿經過多年的保護、繁衍,已從當初的7只,增加到如今的200多只,在島上旅游的時候,如果運氣好,便可以看到它們的身影。
劉公島是一處秀麗的小島,又是威海近代史的參與者,它是中國十大最美海島之一,卻又不僅僅是一個島。作為景點,它是風光旖旎、景色秀美的,但是作為歷史的見證,它又是悲愴沉重、發人深思的,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來這里看看,記住這段歷史,勿忘國恥,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