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遺體腐爛了嗎?-中山陵安葬了那些
抗戰爆發,南京淪陷舉國震驚,蔣氏慌忙逃命到了重慶,可是有一件重大的事情蔣氏沒有辦,那就是帶走“國父”孫中山先生的遺體,難保日軍不會對中山先生的遺體進行毀壞。
雖然后來日軍沒有毀壞中山陵,但是這畢竟是一種冒險的行為,至于蔣氏當時為何不帶走中山先生的遺體,對外解釋是陵墓封閉了,墓室無法打開,如果用爆破,可能會損壞遺體。
如此一來只好作罷,蔣氏留下“國父”逃命去了,實際上,孫中山先生的遺體曾有兩次險些遭到損毀,一次是日軍侵占南京,還有一次是在孫中山先生病逝后不久,險些被軍閥張宗昌焚毀。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在北平病逝,時年59歲,在臨終前中山先生遺愿是歸葬紫金山,不過由于是在北平病逝,只好暫時把遺體停放在北平的碧云寺,以待紫金山的陵墓修建好之后再行安葬。
為了保護孫中山先生的遺體不出現腐壞,北平協和醫院的醫療人員對其遺體進行了防腐處理,孫中山先生病逝轟動一時,蘇聯得知中山先生病逝,特意安排人員護送水晶棺到中國。
希望能將中山先生的遺體保存在水晶棺中,方便供世人瞻仰,可是由于路途遙遠,當水晶棺抵達時中山先生的遺體已經入殮好了,水晶棺也就沒有派上用場,對此深感可惜。
另一邊,當時南京葬事籌備會正在征集陵墓的修建方案,31歲設計師呂彥直的“自由鐘”設計圖案獲得一致好評,最終確定了“自由鐘”的設計方案,陵墓工程于1926年破土開建。
起初計劃是14個月修建完成,由于軍閥爭斗,以及種種原因,陵墓一直到1929年3月才修建完成主體工程,這期間孫中山先生的遺體險些被焚毀,事情就發生在1926年。
當時革命軍打敗了軍閥張宗昌,此人是有名的三不知將軍,不知自己有多少槍,不知手下多少兵,不知自己有多少個老婆,如此軍閥只能是禍害一方,革命將其打敗是為民除害。
兵敗后張宗昌逃往北平,張宗昌認為革命軍是孫中山的學生和追隨者,而當時孫中山的遺體就在北平碧云寺,張宗昌把失敗的怒火發泄到了孫中山身上,他派兵進攻碧云寺,焚毀孫中山遺體。
當時碧云寺只有少量護靈的衛士,這些衛士都是十分忠誠的,他們把孫中山先生的靈柩轉移到了寺廟附近的山洞之中,張宗昌沒有找到靈柩,這才作罷,1929年5月26日,靈柩從北平運往南京。
孫中山先生的靈柩于28日抵達南京,停靈3天供人祭拜,6月1日,在中山陵內舉行大典,場面蔚為壯觀,可惜的由于當時遺體已經出現腐壞,不適合再放到水晶棺中,就這樣再次錯過了使用水晶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