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er1供應商有哪些-汽車tier1供應商
來源:【中國汽車報】
現在的汽車圈兒,零部件供應商如果不說自己在轉型Tier 0.5,估計都不好意思出門。
各大供應商都聲稱自己要當Tier 0.5的當下,在日前一場行業論壇上,麥肯錫將這歸納為2025年中國汽車市場的三大趨勢之一,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管鳴宇預測:智能電動汽車零部件新軍蓄勢待發,“Tier-0.5化”逐漸普及。
01 比Tier 1更進一步的Tier 0.5
隨手在網絡搜索會發現,博格華納、德賽西威、Mobileye、蜂巢、拓普、壁虎科技、中汽創智、億咖通、馭勢科技、追勢科技等一眾供應商,都在全力奔向Tier 0.5陣營。
當被問及何為Tier 0.5?阿爾特總經理張立強向《中國汽車報》記者解釋,Tier 0.5是一個形象化的表述,并沒有準確的定義。在此之前,車企負責整車集成,Tier 1負責零部件供應,Tier 0.5就是居于二者之間,既提供零部件又有一部分集成的職能。總結其特點,表現在兩個方面:垂向整合和橫向拓展。
垂向整合是指,在一個領域提供自下而上的整體解決方案,比較典型的如自動駕駛和智能座艙。從最底層的硬件到基礎軟件、中間件、通訊服務,再到最上層的應用軟件,有的甚至還會涉及到數據生態的建設和運維。
橫向拓展是指,在相鄰的領域提供集成融合的整體解決方案,如動力系統和底盤系統。動力系統的集成化是當前的一個熱點,可將電機、電控、傳動系統進行機、電、熱、控各個維度深度融合。
此外,Tier 0.5與車企在合作模式上也有比較大的變化,之前Tier 1更多的是提供零部件的銷售,Tier 0.5則參與到產品的全生命周期,包括前期的技術研發、中期的零部件供應,甚至后期的車輛運營。
02 汽車供應鏈由“鏈式”轉向“網狀”的結果
為什么會產生Tier 0.5?張立強認為,隨著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數字化的不斷發展和市場競爭的不斷白熱化,汽車行業生態格局正在被不斷重建。
一方面,“新四化”促使汽車行業與其他行業技術產生深度融合,如人工智能、通信、半導體、大數據、云計算等等,這些技術在汽車行業快速應用催生出一批新的產品及服務供應商。這些技術往往是以混合形態出現,也就是說是多項技術同時應用,這就要求有比較高的技術整合能力,這在此之前的汽車行業是不具備的。
另一方面,近年來,新能源汽車銷量不斷攀升,市場滲透率不斷提升,使得產品端的競爭趨向白熱化,這從今年的上海車展就可見一斑。競爭壓力自然也傳遞到上游,Tier 1都在積極思考未來的發展,一個重要的方向就是擴展自身的能力邊界,零部件供應向系統供應方向發展,系統供應向跨系統融合方向發展。
在此背景下,行業原有的分工和協作關系正在發生變化,汽車供應鏈正在由“鏈式”轉向“網狀”,Tier 0.5的出現是必然的結果。
里斯戰略定位咨詢高級顧問趙春璋也持類似觀點,他認為,新能源汽車給汽車工業的服務模式、銷售模式、盈利模式帶來翻天覆地的影響,將重塑整個汽車工業。在汽車行業轉型的過程中,一定會誕生全新的供應商品牌,他們可能來自于互聯網行業、科技型行業,如百度、華為等,相對于傳統的零部件供應商如博世、博格華納等,新進公司在自動駕駛、車機系統、智能網聯方面更具備優勢,也是新能源品牌與汽車產品核心競爭力的體現之一。
03 Tier 0.X是汽車行業的進步
如此,是否“Tier 0.5化”已經是大勢所趨?
張立強直言,當前,他所接觸到的頭部供應商都在積極向Tier 0.5邁進,有很多已經取得非常不錯的成績。主要分布到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能車控、動力系統、線控底盤、熱管理、內飾系統、數據生態等幾條賽道上,后續可能會涉及到更多領域。
他介紹,阿爾特是中國首家上市的獨立汽車設計公司,以汽車研發服務為主營業務,過去二十年積累了大量的整車開發經驗。隨著行業變革和公司發展,阿爾特在2016開始思考從整車視角開發關鍵零部件,讓零部件更加符合整車的性能和功能要求,這與當前Tier 0.5的理念不謀而合。
截至目前,阿爾特已經在動力系統方面取得了不錯的進展,今后還將緊跟電子電器領域的技術趨勢,陸續開發一系列跨域融合控制器、中央計算平臺類產品,為車企提供包括整車EEA、硬件、中間件、應用軟件、數據管理等全方位組合服務。
“當然,目前行業的分工并沒有進入穩態,可能有些供應商步伐激進一些,有的穩健一些,大家的業務邊界還在不斷優化求解當中。但無論如何,這個過程都將促使整個行業的運轉效率不斷提升。因此,Tier 0.5也好,Tier 0.X也罷,一定會是汽車生態當中的重要一環,因為這是行業的進步。”張立強說。
趙春璋也認為,汽車已由原有的“硬件為主”為主的產品逐步轉向“軟件為主、硬件為輔”的產品,原有“Tier 1”時代的供應商服務模式也難以滿足新能源汽車集成化、軟件化、智能化、互聯化的需求,同時,相比傳統造車品牌,不斷涌入的、但缺乏造車經驗的新勢力品牌也需要供應商提供更深入的、更完善的解決方案。
壁虎科技首席戰略和供應官曹文明此前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也提到,壁虎科技將自身定位為汽車行業的Tier 0.5級供應商,并特別提到其數字底盤技術特別適合汽車行業的新入局者,能幫助新造車企業快速成長。因此,壁虎科技的客戶主要是商用車企業、造車新勢力以及海外客戶。
新品類的機會屬于新品牌,整車廠汽車品牌已然在洗牌,眾多百年汽車品牌在造車新勢力的沖擊下搖搖欲墜,同樣的,汽車零部件行業也將迎來新一輪的洗牌。新能源汽車浪潮下,“Tier 1”供應商向“Tier 0.5”供應商逐步轉變已成為一大轉型趨勢,零部件供應商將與整車廠深度綁定,從產品研發到用戶信息共享,二者的合作將貫穿汽車研發、制造、銷售、服務的整個環節。
04“想成為”和“能成為”是兩回事
當然,也并非所有零部件企業都錨定Tier 0.5,成為Tier 0.5也并不適合所有零部件企業。
據國科礎石戰略總監劉博介紹,孵化于中科院軟件研究所的國科礎石,就堅持其Tier 1定位,始終清晰地將自己定位為汽車技術軟件和工具鏈的研發供應商,將專注于汽車基礎軟件研發,為車企在操作系統、中間件等領域貢獻核心技術能力與工程能力,并打造開源開放生態,推動事實標準建立,推動國產汽車操作系統的產業化與平臺化。
劉博認為,“想成為”和“能成為”Tier 0.5是兩回事。首先,成為Tier 0.5需具備四個能力:
一要具備to C的視野與整車級的產品規劃能力,不只服務于車企的技術需求,更要能深刻洞察消費者,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發現產品與技術變革的趨勢;二要具備系統級甚至整車級研發能力,具備軟硬一體化交付能力;三要有類似科技企業的技術前瞻性,確保比車企走得更快,彌補傳統車企科技基因偏弱的劣勢,引領車企的技術轉型;四是Tier 0.5要具備非常強大的實力,在資金、人員等方面投入巨大。
目前,多數企業離這些能力還有較大的差距。
其次,由于存在極高的能力要求,以及極大的資源投入要求,因此要匹配Tier 0.5的定位,供應商需要有較高的收入與溢價作為支撐。同時,Tier 0.5基于車企差異化需求進行產品與技術整合研發的模式,會造成其產品體系的一體化與封閉化,缺少規模效益,成本難以攤薄,推高行業整體的研發成本。而最近一年,智能汽車的終端銷售已經出現了激烈的價格競爭,Tier0.5的普適化會損害車企成本控制的能力。
再次,在重資產、高壁壘的汽車產業鏈,車企永遠占據主導地位。在車企軟件研發能力偏弱的當下,有些車企愿意借助Tier 0.5的力量加速轉型,但如果未來智能汽車中最有價值、最具差異化、最展現核心競爭力的部分被各個Tier 0.5占據,車企將面臨著出局的風險。劉博引用一句電影《讓飛》里周潤發的臺詞,表達了車企可能的處境:糟了,我成替身了!
基于此,劉博進一步判斷,未來Tier 0.5模式最有可能的形式,是車企自己孵化的研發企業。這類企業的定位,是前瞻性規劃、設計整車軟硬件技術架構,統籌管理好供應鏈,聯合供應商共同推動整車全棧技術的發展。
策劃:薛亞培
本文來自【中國汽車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