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海馬s7口碑怎么樣_海馬s72010款
編輯部來了一部新車海馬S7,這不是我們編輯團隊的自購車,也不是廠家的試駕車,這件事比較有趣,是一位我們的粉絲 David 才買沒多久的新車。
說起來也慚愧,David 曾找我們編輯咨詢過買車事宜,他的預算是15萬之內落地,在吉利博越、斯柯達明銳、日產軒逸、海馬S7之間猶豫不決,想法是可靠、實用、配置高就好。據此要求,編輯部開出的藥方是日產軒逸,怎知David在去4S店逐個考察的過程中,居然一沖動就拿下了海馬S7,事情發展得有點快,連David事后都覺得不踏實。
因為一個漂亮的銷售顧問,或者一段貼心的服務,讓心猿意馬的買家立刻下單的例子不少,但 David矢口否認,火速下單絕不是以上原因,雖說海馬S7漂亮的外觀讓David有點把持不住,但最重要,銷售顧問的一番話,都打到了David的痛點。
銷售說,海馬S7的三大件靠技術說話,并且高通過性和裝載空間可以滿足以后的自駕遠游需求。正好David是個數碼技術迷,癡情于技術,又構想著年末期間去趟泰國,如果自駕游去泰國豈不更瀟灑?所以很快下了單。但買完之后,心里又生忐忑,這車到底性能如何,質量靠譜不靠譜?在同級別SUV中算是什么樣的水平?有沒有被銷售忽悠?一連串的問題讓David日夜不安。
“活要活個明白”這是David這個年輕人的口頭禪,于是就有了開頭的故事,David 干脆找到了我們編輯部,要讓我們這些老司機對他的愛車海馬S7做個評測,以讓他“活個明白”。愛拆車為了感謝David的信任,我們還找來《汽車與你》雜志副主編曾凡銘、《汽車導報》雜志主編張逸一同測評,希望能從多角度解答。
肌肉SUV搭智能配置是什么感覺?
對于海馬S7的外觀設計,我們不做過多評價,因為美不美比較主觀,是因人而異的東西,David顯然喜歡海馬S7的設計,看得出,他對肌肉感設計比較鐘情,因為海馬S7和同類SUV相比,在車輪拱處增加了肌肉線條,顯得很有運動感,前臉設計包括中網格柵和大燈也很霸氣,給人比較強悍的感覺,這正是SUV的底氣吧,而且,這種氣勢因為有一臺138kW的1.8T發動機支撐,可以說是同價位最強動力支撐,就顯得霸氣側漏。
這款海馬S7是頂配版,官方售價12.68萬元,落地價14.2萬元。2017款內飾方面的提升還是讓我們有點驚訝,一體成型的儀表臺使用了搪塑材料,感覺一下子高檔許多,設計也比較講究,黑色內飾搭配,自發光儀表和中控臺8寸大屏組合在一起,顯得很時尚,這恐怕也是打動現今年輕買家的妙招。
除了無匙進入+一鍵啟動,海馬S7還有360度全景影像,擁擠路段或者泊車時有了它可就方便很多,不足是高配居然沒有電動調節座椅,貌似海馬S7更愿意把錢花在一些科技裝備上。
動力表現不及數據那么耀眼?
交流中,我們知道打動David原因之一,就是海馬S7的動力。在同價位SUV中,1.5T發動機更多,海馬S7是少有的搭配1.8T渦輪增壓發動機的車型;若再以同是1.8T發動機為標準橫向比較,就發現海馬S7的售價最實在,而且發動機動力數據非常突出,簡直是又強又實惠的代表。
但明白人都知道,數據只是一方面,駕駛感才是關鍵。在廣州已經是30多度暴曬、空調冷氣開足情況下,我們分別試了海馬S7在起步、中段加速和高速超車三種情況下的表現,發現海馬S7的1.8T發動機并非很暴躁那種,起步稍稍深一點油門,發動機轉速大概1500rpm的樣子,海馬S7就能順暢起步,沒什么懶惰感;而中段加速時,發動機很輕松就進入2000rpm左右的高扭矩平臺,這是海馬S7動力表現最為爽快的時候,提速隨叫隨到。
張逸主編說,這就是1.8T排量和1.5T排量的區別,1.8T動力會顯得更從容,需要動力的時候,不必逼迫發動機進入高轉速,不必壓榨發動機力量,中低轉速區就有很不錯的力量輸出,油門更輕松、發動機更安靜,加速力道卻不俗。
把海馬S7提速到110km/h巡航,然后踩油門加速模擬超車的場景,這時候夠不夠勁?爽不爽快?其實更多來自變速箱的聰明程度,也就是降擋是不是迅速,然后才是發動機力量。我們發現,在D擋位情況下,這臺6AT變速箱的降擋其實沒有期待的那么快,略有遲疑,然后動力才涌現出來,這讓人難以興奮。但要是把擋位撥到手動加減擋,快速撥動擋桿降低兩個擋位,這時候變速箱的反應就敏捷許多,加速響應更快,有一種很運動化的快感。
這臺來自韓國Powertech的HPT變速箱,很顯然提供兩種不同駕駛風格,日常駕駛過程中,多以平順流暢示人,而在需要的時候,可以改變換擋速度,迎合駕駛需求。來自曾凡銘副主編的評價是,這臺1.8T發動機在中、低轉速區間的動力輸出,要比高轉速區優秀,但我們日常用車很少把轉速轟到4500rpm以上的高轉速,所以,這種特性其實更實用,而動力總成中,6AT變速箱更值得贊賞,它要比同級別SUV所用的變速箱更智能,別家自主品牌SUV還在為打造一款行駛平順的車而努力,但海馬S7已經可以做到兼顧平順和運動化,技術運用更高明些。
還有一點必須強調一下,曾副主編說,海馬自主研發的1.8T發動機,有些人說沒有使用直噴技術,但海馬工程師告訴大家,海馬S7可以使用92號汽油,使用和普通自然吸氣發動機一樣的礦物機油,這是很接地氣的技術,要知道泰國很多油站沒有95號汽油,想自駕去泰國的話真是選對了。
有來歷的底盤不甘囿于城市
在各種路況的試駕中,我們發現海馬S7并不像同級城市SUV那樣懸掛行程比較短,他擁有更長一些的懸掛行程,偶爾快速碾過一些小溝坎,懸掛會受到較大沖擊,但始終沒有出現懸掛被壓縮到底而觸碰車架的情況。
人稱旅行大咖的張逸主編,有十多次騎摩托及自駕車入藏經歷,他說,玩越野車的人都知道,高離地間隙和長懸掛行程,對于一部越野車來說甚至比電子差速鎖更重要,因為懸掛行程長意味著輪胎不會輕易離開地面,也意味著能提供驅動力,爛路的通過性會高很多。S7雖然定位還是城市SUV,但長懸掛行程和224mm的高離地間隙,其實能說明S7想跟同級SUV有所區分,那就是具備更多一點自駕遠游的素質。
所以,我剛開始還抱怨S7怎么方向有點輕,顯得不夠扎實的感覺,但張逸就持反對意見,說這種設計在路況不太好的路上行駛時,手臂會輕松不少,不會被振到發麻或酸楚,有時候,汽車的某種特性不是工程師做得不夠好,而是考慮到了太多的用車場景,最后不得不折衷的結果。
公路行駛表現來說,S7底盤得到了大家一致好評,高速奔跑時相當穩扎,在120km/h車速情況下正常變道,整部車顯得很自然流暢,不會有令人擔心的搖晃。當David聽到我們說,S7的底盤其實跟福特CD2平臺有很大淵源時,他是一臉的興奮,畢竟福特先前的平臺,其可靠性還是有足夠保障。
若論乘坐舒適感,海馬S7算中等層次,曾副主編說,S7采用的是前麥弗遜、后多連桿獨立懸掛,調教上略微硬一點,吸收路面振動能力不及長安CS75、吉利博越,但彎道上的支撐力就比較強,過彎穩定,給人很強的安全感,這讓S7駕駛起來有種歐洲車味道,可能還是跟底盤淵源有關吧。
油耗和隔音是來自車主的驕傲
總結大家的評價來說,我們給David的最終結論是,S7并非每個方面都很強,但它的確是最適合David需求的一部車,因為S7所用新科技不少,比如360度全景映像、HTP的6AT、標配ESP系統等,都很實用,都能帶來科技自豪感;而且,對于想自駕游去泰國的David,S7扎實的底盤,良好的通過性,是一路不掉鏈子的保障,所以,以只買對的,不買貴的標準來說,David選擇海馬S7很正確。
最后,我們還得請已經使用新S7半月有余的David,說說自己對這部車印象深刻的地方。David說,論壇上討論油耗比較多,他也很在意自己的油耗,S7在他手里的綜合油耗維持在8.8l/100km左右,自己比較滿意,說可能磨合期過后油耗還會低一點,那時候一公里跑下來0.5元,在自主品牌SUV中不算高。
另外,David還對海馬S7的隔音很驕傲,本來他也不知道,但一次一個開哈弗H6的朋友坐他的車,然后對他說這車隔音怎么這么好,比他的H6安靜多了,這讓他很開心。這也得到了我們的肯定,因為海馬S7的NVH是重金請國外專家團隊做的優化,比H6安靜那是肯定的,我們覺得能跟長安CS75相當,都處于同級SUV的前沿水平。
經過一天的試車、拍照和交流,David算是對自己的愛車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知道了優點也知道了不足,心中的疑慮早是一掃而光,對自己沖動之下購買的S7現已信心滿滿,下一篇文章我們將帶著S7入山,模擬David自駕途中可能遇到的一些越野路段。海馬S7表現如何?敬請關注。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