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區停車費收費標準,北京小區停車費收費標準2022新政策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評論員 鮑南
有車一族不斷增加,小區里的停車位漸成剛需,但如何對其進行收費,業主、物業與開發商各有各的看法,產生了不少矛盾。
停車位雖小,背后牽扯的利益卻挺多。就拿某均價5萬元一平的新建小區來說,車位少則六七百個,單個售價動輒二十萬以上。對于開發商而言,一次性全部賣掉或是簽訂二十年的長租合同,是獲得利潤的最優解。因此在利益的驅使下,不少開發商聯合物業搞起饑餓營銷,要么減少可租車位數量,要么大幅提高車位的月租價格,意圖倒逼業主買斷車位。同時從法律上講,開發商是車位的產權人,擁有自主定價權,業主要求降價頗為困難。由于在停車費上談不攏,不少新小區周邊道路成了停車場,既擾亂正常交通秩序,也拉低業主的生活質量。此外,還有物業將物業費與停車費進行捆綁,隨意限制業主車輛進出小區,可謂是停車桿一攔,“管家”就成了“冤家”。
有人認為,停車費應該有政府指導價。但各個小區的情況千差萬別,政府指導價很難統籌兼顧,最終結果往往是業主被動接受不合理的價格,或是物業長期入不敷出。從這個角度來說,停車費的高低應當由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其中關鍵是要有一套交易協商機制。需要看到,停車費過高導致車位空置,實際上是一種雙輸,終究需要有人向前一步,協商打破不平衡的局面。理想狀況下,這個角色應當由業主委員會扮演。但現實中,新小區剛交房,大量業主尚未入住,業委會很難快速成立;而有一定年頭的小區,產權類型復雜、業主構成多樣、租戶流動性大,帶來業委會溝通成本高、專業性不足等多種困難,凡此種種都導致小區公共事務業主無法過問,削弱了與物業公司的議價能力。
破解小區停車難、停車貴,需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通過制度建設、方法創新,幫助業主提高話語權。在這方面,北京近些年不斷探索。頂層設計上,持續發布提升物業服務水平三年行動計劃,量化業委會覆蓋指標。具體落實上,瞄準痛點創新舉措。比如開發APP方便業主投票,實現技術賦能;一些基層社區,也積極參與小區治理,支援業委會組建等工作。經過這些努力,一些小區業委會的專業度大大提升,有的小區成功就停車費問題召開了社區、開發商、物業、業主四方代表參加的協商會,把上千元的月租金降到了幾百元。這充分說明,通過完善制度,捋順小區里各利益主體的關系,大家的事大家商量著辦,就能夠實現利益的兼顧。
從曾經的自行車王國,到今天車輪上的國家,中國僅用了一代人的時間。讓更多人開上汽車,這是發展;讓行車停車與社會和諧共生,這是文明。直面困難、碰撞智慧、積極協商,令人滿意的“泊位”將越來越多,城市交通也將更好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