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金頂簡介100字以下,峨眉山金頂歷史講解
何必人生為什么
有人說,你玩銅已夠忙了,為什么還有時間寫隨語呢?呵!為什么要問為什么?
翻出一篇日記,抄錄如下:
2005年11月15日
峨眉山金頂的銅工程接近竣工,我隨電視臺攝像組同行,登山拍攝資料。
一路大霧彌漫,云天霧海,冰凌結樹,美不勝收。
山頂,竟云薄天朗。太陽露頭,頻頻灑下天光一片。
金頂封閉施工,游人謝登。
金殿已落架,金燦富瑩,如天官仙境,驚艷之美。
昨日尚霧鎖金頂。
所幸上午佳極好天,攝影錄像,皆順心意。
下午返回,一路又雨絲甘露。
下山后轉去萬年寺,山路崎嶇,古剎巍峨。
請得高香三柱,以祭先父,及為親友好朋祈福求安。
五年前,中國廟宇第一大銅門裝于內。傳五十人抬一周才運上山。
久盼瞻其莊嚴,今順遂心愿。
晚宿山下,已飄雪花,得知金頂更雪如鵝毛,轉瞬十余厘厚。
乘除變幻,滄海巫山,大觀宇宙,小省人生,無不豐彩。
《論語?子張》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開一專欄如展一人生小道,祈昐可觀者焉。
只問人生有什么,何必人生為什么。
有緣峨眉山
上述文字是在我2011年9月寫的一篇散文上略作修改而來,趁機說一說峨眉山金頂的由來。
金頂是峨眉山寺廟和景點最集中之處,指三座建筑組成的銅建筑群,有高26米、總面積1614平方米的金頂及銅殿各一座,另第一山亭“銅亭”一座,均為我及我的工匠團隊所建,為峨眉山精華所在。
峨眉山金頂在云霧中
1983年,峨眉山金頂被列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據記載,歷史上也確有金頂金殿,系建于明萬歷年間,萬歷皇帝朱翊鈞題名“永明華藏寺”。殿高二丈四尺五寸,廣一丈三尺五寸,深一丈三尺五寸,瓦柱門窗四壁全為摻金的青銅鑄造,中供普賢菩薩像,旁列萬尊小佛,門壁上雕刻全蜀山川道路圖,工藝精美。
峨眉山金頂
當早晨朝陽照射山頂時,金殿迎著陽光閃爍,耀眼奪目,十分壯觀,故人們稱之為“金頂”。可惜在清代道光年間,由于一次大火,燒坍了金殿,留存下來的只有一通銅碑,一面是王硫宗撰并集王羲之字的《大峨山永明華藏寺新建銅殿記》,一面是傅光宅撰并集褚遂良字的《峨眉山普賢金殿記》,現存華藏寺中,另有幾扇原金殿窗門也存在華藏寺。從這幾件遺物看來,說當年金殿輝煌壯觀也確實不虛也。
峨眉山金頂
巧合的是我的太祖父開創“朱府銅藝”剛好也在清道光年間,與金頂被毀的時間竟如此吻合,百年以后作為朱家第四代的我及第五代朱軍岷有緣重建金頂,真乃蒼天有意,重器重光。
峨眉山金頂雪景
為重修金頂,我多登峨眉山。一次,穿越冰凌雪路,車輪打滑,不得已,停車裝上鐵練,車行踽踽。登頂后,金烏高懸。方丈永壽大和尚賜茶戲說,朱先生有福,將陽光帶上山了,如若方便,今晚就宿山頂,明日可看峨眉日出,別有風采。我連連應允。次晨,不出所望,峨眉日出之精彩,動人心魄。充破黑夜的當瞬,一點金光,猶銅水沸騰翻滾。在云的簇擁下,熊熊燃燒的銅坩堝,在天際線上粲粲升起。幾度登頂枕星云,須臾俯撼動金湯,通紅的銅漿滿溢出來了,潑灑、飛濺、噴發,點燃了第一抹云彩,點燃了最后的夜色。
峨眉山金頂日出
讀者如有緣登山瞻宇觀景,別忘看峨眉日出,真趣人生,當可怡心。
/ 峨眉山金頂 /
峨眉峰頂三千尋
峰頂復又建金頂
山讓金頂一層樓
頂謝峨眉菩提情
朱炳仁作詩于2011年
峨眉山金頂
峨 眉 山
位于四川,海拔高3077米。2004年8月,我有幸作為銅工程總工藝師參與重建,建金頂、銅殿、第一山亭銅亭,系中國規模最大的銅建筑群,2006年6月18日落成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