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其林輪胎標志圖片_米其林輪胎標志圖片價格
“你學了幾十年的切菜方法,都是錯的,所有的米其林廚師,都不是這樣切的”,一石激起千層浪,聽到這句話,所有中國人都感覺到了無比憤怒,這種“崇洋媚外”的言論,簡直是自我貶低,對自己的極度不自信。
關于“張小泉總經理”不當言論上熱搜的來龍去脈,想必大家都已經非常清楚,咱們也就不再進行重復了,他堅持要將“翻車作死”之路走到底,我們就由他去“作死”吧。
言論中提到的“米其林餐廳”,究竟是什么餐廳?它在國內有什么權威性,為什么要把它作為評判標準呢?中國廚師哪里差了?
1832年,在沒有汽車的年代,馬路上還只有馬車出現,米其林兄弟的祖父,便開始創辦了小型加工廠,生產大中小型的輪胎,這便是米其林的雛形,后來隨著汽車工業的誕生,米其林輪胎逐漸壯大,創辦了一系列的產品,汽車輪胎的誕生寫進了歷史。
米其林輪胎是法國做輪胎的一個公司,它跟米其林餐廳有什么關系呢?這個還要追溯一下它的歷史。
米其林餐廳是在1900年的時候,本公司出產了一本紅皮《米其林指南》,很多貨車司機使用了米其林輪胎,全國各地到處跑運輸,米其林為自己的客戶,提供了一份指南,包括加油站、餐廳、旅館等,沒想到一發不可收拾,《米其林指南》逐漸被大眾接受,一度成為了最權威的評判標準。
隨著公司的逐漸重視和壯大,《米其林指南》擴大了服務范圍,通過一系列的指南告訴你,哪些加油站服務好,哪些餐廳是有特色的,旅行手冊對一些服務好的餐廳,做出了標記,分為一星、二星和三星。
開餐廳的負責人也覺得挺有意思,為什么顧客突然多了,原來是米其林輪胎的客戶,通過《米其林指南》過來的,自家什么時候入選的都不知道,包括服務、味道等等,這些入選的餐廳,就被 稱之為米其林餐廳。
隨著影響力的越來越大,米其林餐廳的魅力也就越大,很多人硬擠著加入是不可能的,為什么說它權威又標準呢?因為全程都是秘密進行的,沒有作假的可能性,米其林餐廳始終堅持高水準的烹飪和服務,能成為米其林大廚是很多廚師夢寐以求的事情。
也可以這樣理解,米其林餐廳是眾多餐飲行業的榮譽和標志,一旦入選,會有世界各地的食客,通過《米其林指南》前來消費,米其林餐廳的評判標準非常嚴格,既重視當地的原生特色,又沒什么功利性,米其林指南》贏得了廣大車友的喜愛,并逐漸影響到了全世界。
米其林餐廳是被收錄在《米其林指南》中的餐廳,并不是自家開的餐廳,而是通過它的評判標準之后,被認可的餐廳。
其實很多機構都出過《美食指南》,只不過沒有火起來,而米其林餐廳卻陰差陽錯的火爆了。
目前,只有北京、上海和廣州等城市,推出了《米其林指南》,成都后繼推出,中國內地只有4家米其林餐廳。
從“拍蒜風波”開始,張小泉總經理一度陷入了輿論風波,張小泉自家品牌誕生于1628年,而米其林餐廳則誕生于1900年,相差了272年,張小泉總經理說中國人不會切菜,那么沒有米其林餐廳的時候,張小泉的刀都賣給誰了?
張小泉總經理“認孫做爺”,數典忘祖,不知道自家的老祖宗會不會氣的從棺材板中跳出來,百年老字號可能會就此毀于一旦。
本來以為是刀斷了,沒想到是脊梁骨斷了。
與其它餐廳的價格相比,米其林餐廳的價格當然要貴,因為服務和菜品比較突出,高菜價才能配得上它的品質和高端,一部分人也會覺得,吃米其林就是有檔次,這種吃西餐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西餐雖然精致,但對于一部分人來說,簡直是活受罪,量太小了,付高額費用,吃不飽還受罪,除非為了面子請客,否則真沒必要。
這里吃飯不用筷子,必須要刀叉。
根據等級的不同,星級越高,花費則要越高,一星的話人均200-300元左右,感覺很輕松,二星也差不多,人均300-500元左右的樣子,至于三星的價格,先要考慮能不能預約得上,因為人氣格外的火爆,人均2000元的樣子,大部分是套餐。
星級越高,價格越高,這點沒毛病,一星和兩星,大部分人都能消費得起,據說,一盤幾十元的夫妻肺片,到了米其林餐廳,把一盤夫妻肺片,平均分到這四個盤子里,再擠一些西餐醬修飾點綴一下,就可以賣到188元的套餐,太離譜了。
米其林餐廳具體怎么樣,咱們也沒必要去評判,畢竟不同的餐廳口味,有不同的消費者需求,任何一家餐廳都做不到令人滿意,眾口難調也很正常。
“唐閣”是上海唯一一家入選三星的米其林餐廳,他家的的招牌菜,是三蔥爆龍蝦。時價1500元一份,加10%服務費,還要再加6%的稅,大家自行考慮。
但是作為一家民族企業,竟然公然地“崇洋媚外”,這就有點不正常了,中國人的菜系精髓,隨便哪一個,也夠他們研究一陣子了,讓一個外國人評判中國菜,這確實有點匪夷所思,關鍵有些人還覺得理所當然,米其林餐廳在國外備受歡迎,在國內真一般,性價比不高,動輒2000+的一頓飯,絕不是普通老百姓吃的。
米其林大廚
中國有八大菜系,不同的流域有不同的流派,隨便拎出來一樣,也可以技壓群雄,用刀功表現的菜肴,例如蓑衣黃瓜、文思豆腐,我不信哪個米其林大廚,可以隨便切出來。
中國人發明了炒(爆、熘)、燒(燜、煨、燴、鹵)、煎(溻、貼)、炸(烹)、煮(汆、燉、煲)、蒸、烤(腌、熏、風干)、涼拌、淋等烹飪方式。
中國人需要的菜刀,一定是要能拍蒜的,錯了就是錯了,過多的解釋和理由,反而會適得其反,口口聲聲地說消費者教育,真的是“死鴨子”嘴硬,作為百年老字號,應該不忘初心,方能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