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軍府是什么意思、督軍是什么官
民國時期,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都督、將軍、督軍、督理,督辦,省主席等職務,讓很多人搞不明白,今天來給大家詳細解析一下,這些職務到底是什么意思。
都督、將軍、督軍、督理,督辦,省主席等其實就是掌管一個省地方軍隊的最高軍事長官,只是不同時期的不同叫法而已。
都督(出現(xiàn)時期:1911-1914)
辛亥革命中各省起義,各地紛紛建立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主要包括:都督與民政長,都督主管地方軍事,民政長主管地方行政。亂世當中,當然就是槍桿子說了算,所以民國時期行政權(quán)力只是象征性的存在而已。
將軍(出現(xiàn)時期:1914-1916)
袁世凱成為大總統(tǒng),為了削藩,更好的掌握軍權(quán),1914年下令裁撤各省都督(都督改成將軍),同時在北京設立將軍府,然后由將軍府派遣將軍管理各省的軍事事務。其實就是想借此更換各省的軍事長官。
督軍(出現(xiàn)時期:1917-1922)
1916年袁世凱死后,北洋政府取消了袁世凱的將軍府制度,將“將軍”改稱“督軍”,全稱“督理某省軍務”也就是管理各省軍事事務。
督理(出現(xiàn)時期1922-1924)
1922年黎元洪任大總統(tǒng),認為國家沒有必要養(yǎng)這么多軍隊準備裁軍,原來的督軍自然是這一裁軍計劃的執(zhí)行人,所以改“督軍”為“督理某省軍務善后事宜”,簡稱“督理”。
督辦(出現(xiàn)時期:1924-1929)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zhàn)爭中直系落敗,奉系請出段祺瑞任大總統(tǒng),段祺瑞任用各省軍事長官,均用“督辦軍務善后事宜”,簡稱“督辦”。
省主席(出現(xiàn)時期:1929年以后)
北伐后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在各省設立省主席一職,省主席負責一省的地方行政與軍事,正式實行軍政一體。
1935 年授銜中,各省的省主席都被授銜為二級上將
省主席到底有多大權(quán)力,取決于當?shù)赜卸嗌俦0膊筷牐劣诟魇∫皯?zhàn)部隊,省主席是無權(quán)調(diào)動的。
代表人物:山東省主席韓復渠
韓復渠在抗戰(zhàn)時期任山東省主席同時兼任第3集團軍的總司令,這是絕對的地方實力派。第3集團軍當時有8萬人左右,這屬于野戰(zhàn)軍序列。而同時山東的保安部隊超過30萬,韓復渠利用省主席職權(quán)擴軍的結(jié)果。韓復渠當時其實掌握了將近40萬軍隊,如果韓復渠不被槍斃,山東的地方保安部隊也不會瓦解,日本也沒那么容易拿到下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