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國綱在平叛中的作用_佟國綱的女兒
有人對年羹堯和隆科多得勢與失勢做過很多分析,從歷史的過往來看,猶如年羹堯隆科多這樣的人善終者寥寥無幾,便有了諸如“鳥盡弓藏”的觀點,什么是鳥盡弓藏?非得用鳥盡弓藏的方法去解決君臣矛盾嗎?我看未必,昔日劉秀,李世民,趙匡胤反而對功臣們采取安樂之法,不也沒什么事嗎?
雍正是繼康熙之后的一位明主,黑他的人很多,但是他做出的歷史貢獻是顯而易見的,沒有雍正,乾隆所謂盛世只怕也難一見。對于年羹堯和隆科多這兩位而言,雍正之前與之后的態度的確令人唏噓,但是細細看來,也不見得都是雍正之過。
年羹堯隆科多寵辱背后的得失之道
如果簡單用幾個詞來形容他們的枯榮過程,大概是這幾個:拉攏—利用—打擊。
年羹堯于康熙三十九年中進士,于康熙四十八年升為四川巡撫,成為封疆大吏,當時年羹堯不到30歲,正所謂風華正茂,事當其時,在四川任上,年羹堯不負使命,做出了一定貢獻。
準葛爾部首領策妄阿拉布坦入侵西藏,為保障清軍的后勤,年羹堯展現出卓越的才干。康熙五十七年,特授四川總督,統管四川軍政民政大權。
康熙六十年,年羹堯升為川陜總督。此時,青海羅布贊旦增叛亂,撫遠大將軍為康熙十四子胤禵,年羹堯為其保障糧草供應。
從以上簡歷來看,年羹堯并非是老四胤禛的人,而是康熙手里打造出來能才干才,與老四胤禛沒有多大的關系。
人是生產關系中最活躍最有用的因素。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廢之后,胤禛就開始積極為爭取帝位作準備,胤禛的智囊人物戴鐸為胤禛制定了具體的綱領性方針對策,這就是著名的戴鐸十啟之一,在這些綱領性書啟里面,提到了用人,年羹堯自然是老四拉攏的主要對象。
從康熙四十八年到康熙駕崩前夕,胤禛和年羹堯之間應該相互都有來往。雖然康熙在世的時候強令,皇子不準結交外臣,但是事實上這個命令形同虛設,,八爺黨已經其他皇子無不與外臣相交溝通,老四如果要在爭取帝位的過程中取勝,就不得不收買利用有用的人才,我相信,年羹堯不僅僅是胤禛拉攏的人才,同樣也是八爺黨拉攏的對象。那么,年羹堯為什么最后隨了胤禛呢?
年羹堯隆科多寵辱背后的得失之道
這不得不說康熙在康熙五十年之后為未來的君主做了諸多的鋪墊和布局,太子胤礽已經耗費了康熙大半生的心血和耐心,不是太子不成器,而是由于大清制度,體制多方面原因導致了太子的廢弛,然而,國總不能一日無君,康熙的布局在他駕崩前若干年的就開始了。而胤禛的策略也逐漸迎合了康熙的期許。康熙四十八年,胤禛封為雍親王,是年,年羹堯家族所在的佐領劃歸為雍親王屬下,由康熙做媒,將年羹堯的妹妹年氏指定為胤禛做側福晉,年氏與胤禛的結合,意味著年羹堯將來的政治走向。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康熙是否在五十年左右就已經中意老四胤禛,也為未可知。須知當時康熙正在使用老十四胤禵西北平叛,老十四胤禵風頭正勁,康熙身體日益衰敗,不知何時下世,預要牽制住胤禵在西北的兵力,非年羹堯不能,而要綁住年羹堯不為八爺黨所利用,最好的辦法可能就是這一招姻親結盟。
有了康熙的布局,有了這招姻親結盟,胤禛要收攏年羹堯就容易多了。當然,年羹堯似乎有更多的選擇,因為他有待價而沽的資本,在與胤禛的交往中和其他有實力的皇子有沒有交通不得而知,但是隔岸觀火,順勢而為的事對于年羹堯來說不是什么難事,他只需穩而不發,就能坐收漁翁之利。對于康熙的這一次指婚,年羹堯不會沒有感覺,若有二心,估計也難求保全。
康熙五十年左右,是紫禁城內不甚安穩的年代。這一年,被罷免職務的隆科多再次上位,被任命為步軍衙門統領,就是人們所說的九門提督,將紫禁城這些關鍵門給了他隆科多。
隆科多的背景是他能夠得到康熙青睞的主要因素。隆科多的父親是一等公佟國維,佟國維的姐姐是康熙皇帝的親生母親孝康章皇后,佟國維的女兒佟佳氏則是康熙皇帝的孝懿仁皇后,如此顯赫的家庭背景為隆科多提供了舞臺,作為皇親國戚,康熙自然是十分放心的。
佟國維在與太子胤礽的斗爭中陷入漩渦,因為其兄弟佟國綱被索額圖害死,所以佟國維倒向了八爺黨,對于康熙廢掉太子表現得特別積極,然而,康熙卻為此打擊了八爺黨,佟國維失勢,將隆科多拉進了康熙的“預備隊”,這無疑讓隆科多感恩涕零,為報答康熙不惜粉身碎骨。
隆科多成為“托孤”之臣,是康熙最后留給胤禛的一招大棋,這預示著,隆科多是唯一的,沒有第二人。
佟佳氏是佟國維的女兒,和隆科多是親兄妹。而胤禛自小是由佟佳氏撫養,和佟家的人來往較多,太子被廢之后,朝廷的局面撲朔迷離,胤禛要拉攏隆科多也相比于其他人更為便利。康熙的安排和布局實際上從康熙五十年左右就有了基本的定型,走到最終都是有利于胤禛而為。
外有年羹堯,內有隆科多,這是胤禛上位最好的搭配組合。不管他們倆是誰提拔起來的,但是歸結到一點,都為胤禛提供了拉攏的便利條件,如此,在取得帝位的道路上,胤禛實際上已經占盡天時地利人和,無人可比。遠在千里之外的老十四胤禵被年羹堯牽制,八爺黨遍及朝野卻被隆科多“關門打狗”難以發力。拉攏背后的實際推手不是別人,正是千古一帝康熙。
對于舊臣、重臣,胤禛采取了利用的策略,包括在奪嫡戰中失敗的八爺黨“黨魁”胤祀。利用他們也就是利用了他們的勢力。需知胤禛繼位之初大局并不穩定,西北羅布贊旦增的叛亂一直未平,老十四被調回后,雍正利用年羹堯的大才去平亂。雍正元年,隆科多和年羹堯同時再次加封太保。
年羹堯隆科多寵辱背后的得失之道
到雍正三年以前,二人的勢力隨著雍正的大用而呈現朋黨的現象,有了“年選”和“佟選”之稱,雍正與他的老子康熙一樣都十分憎惡朋黨,所以不管是年羹堯的驕縱張揚還是隆科多的名聲在外,都免不了最終的結局,瓦解朋黨就是最好的證據。
年羹堯九十二項大罪和隆科多四十一條大罪,數字的多少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是二人已經被雍正所拋棄,有人說他們阻礙了雍正的新政,所以招來殺身之禍,這是一種觀點,也是一種不錯的觀點,因為雍正要進行一系列的改革新政,就必須掃除舊勢力,掃除那些殘存的有威脅的勢力,這是他要打擊年隆的一方面。
還有人說,年羹堯和隆科多作為雍正登位的重臣,知道雍正的很多秘密,正所謂走得太近,便仇得更深。職場法則之一便是不要與領導走得太近,太近則多過,年羹堯和隆科多正是基于這種法則而身敗名裂。
我以為以上兩種說法都有其道理, 年隆之過在于他們同時犯了君子不黨,和皇帝走得太近的錯誤。如果年羹堯平叛之后能夠收斂,交出兵權,不參政事,隆科多去職歸田,不問世事,是否能保全富貴性命,尚有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