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cs75油耗實在太高了_新cs75油耗實在太高了
撰文 | 趙文華
都說高手在人間,看完第二代CS75PLUS的評論,我笑了一整天……
比如,“手提愛馬仕、開CS75P的我和穿背心、手提一大串鑰匙的房東有什么區別?”,我猜,這位網友大概來自廣東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職業“祖傳收租”。
又比如,“博主,我這就開著CS75PLUS回家相親,等著隨禮”,這位同學恐怕很懂發家致富,買臺車還不忘賺份子錢。
再比如,“現在謙虛不是一種美德了,厚道才是”;配置真的高,高到讓人懷疑長安還有利潤沒得”;還有“8AT 8AT 8AT,重要的事說三遍!”……
未完繼續,一位網友說“國產車真的崛起了”,嗯~~~我聞到了驕傲的味道;一位網友稱“CS75PLUS,SUV課代表”,看來這兩年長安勢頭是真猛;還有一位網友很有才,直接頂“憑實力繞地球”……懶得敲字了,奉上一張圖,各位請隨意。
吃瓜歸吃瓜,咱笑完后得承認一個現實——中國品牌是真的崛起了!
中國品牌,何以快速崛起?
盡管筆者有長達二十余年的汽車行業從業經歷,但毫不避諱地說,近十年才是中國品牌的“黃金時代”——從被邊緣、被質疑一路殺入主流。
十年蛻變,有目共睹。就最核心的動力總成而言,無論是傳統燃油發動機還是混動技術,頭部自主都顯示出了硬核實力——長安藍鯨動力、藍鯨IDD,吉利雷神、長城檸檬DHT、比亞迪DM-i以及奇瑞鯤鵬,都屬于“中國動力”的典范。
在被稱為汽車行業“鬼門關”的外觀造型和座艙設計方面,中國品牌的進步同樣讓人驚艷,就拿評論的主角——長安CS75PLUS為例,看看2014首款長安CS75,再看看脫胎換骨的第一代和第二代CS75PLUS,中國原創設計到底提升了幾個檔次,已毋需多說。
而在智能化進階上,中國品牌更是完勝集體遲鈍的合資,某合資品牌高管就公開表達過,他說:“中國消費者對新技術、新科技的熱情全球最高,在智能科技量產與普及上,中國品牌就是我們最大的對手”。
中國品牌的崛起始于內功,顯于市場。近十年,中國品牌的市場份額急劇擴大——2021年,中國品牌SUV全年銷售達528萬輛,同比增長12.6%,占SUV銷售總量的52.3%;MPV年銷達到72萬輛,占MPV市場68.3%。此外,在合資最有優勢的轎車領域,中國品牌也在強勢滲透,去年中國品牌轎車累計銷量突破315萬輛,同比增長高達61.4%。
國產車雄起絕非“孤島”現象,近幾年,國潮勢頭難擋:瑞幸+國字號奶茶組CP,逼得星巴克節節敗退;被稱為“國民第一衣櫥”的優衣庫香味漸散,市值一路狂跌……國產片也在化腐朽為神奇——2021全球票房榜TOP15動漫電影中,就有3部國漫電影上榜,滿屏盡是“童年味”的《熊出沒》更是被稱為“國漫之光”;而這個春節檔反復沖上熱搜的《奇跡·笨小孩》,也再次刷新了我們對國產治愈片的“三觀”,正如很多網友稱“拍出了普通人的熱血和愛情最美好的模樣”。
窺斑足以見豹,無論是勢如破竹的中國車,還是不斷浸淫我們日常生活的消費品,國字號崛起的背后離不開最根本的原因——“國人空前自信”,這種自信以經濟、文化、科技為源動力,繼而體現在國人的價值觀和消費行為上。
兩代CS75PLUS,何以成為現象級?
不可否認,在中國品牌奮起突圍、一路向上的路上,涌現過很多優秀車型,比如當年獨闖SUV戰場的哈弗H6,又比如顛覆國人審美的吉利博越,再比如累計銷量突破150萬輛,可以繞地球兩圈的長安CS75。雖然H6與博越近兩年風頭有減,但我們不能否認曾經高光的它們對中國汽車所作出的歷史性貢獻。
比較而言,長安CS75更具代表性,因為CS75PLUS已成為中國品牌新的“現象級”,在第一代CS75PLUS的全力助推下,長安CS75一路開掛:2021多次登上單月上險量首榜,并且2020-2021連續兩年年銷超過CRV和RAV-4——看過《兔子富了》的人都知道,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進入北美市場的豐田也曾經上演過同款“反超”橋段。
第一代CS75PLUS誕生于2019年,當時長安將它定位于“明日座駕”,所謂明日,說人話就是,第一代車型無論是造型設計還是核心動力或者說智能科技水平,都必須實現“標桿化”。當然,標桿級產品也獲得了標桿級地位——藍鯨動力成為中國動力的最強標簽,而第一代CS75PLUS也成為國人首選車型之一。透露一個數據,第一代CS75PLUS的用戶中,合資轉訂的比例已接近30%。
如果說第一代CS75PLUS屬于越級,那么第二代CS75PLUS就屬于同級最頂的存在——全系標配愛信8AT。8AT啥概念?非豪華合資車絕不會染指,因為貴呀,某些中國車頂配雖然會用到2.0T+8AT,但價格還是偏貴,像第二代CS75PLUS這樣膨脹,連最走量的1.5T車型都標配8AT的,全行業只此一家。
消費者從來都是用腳投票,甭管中國品牌還是合資品牌,核心動力總成升級才是消費升級的核心,所以,在評論中,8AT出現的頻次最高——不足為怪,誰不喜歡愛信8AT所帶來的那種如絲般順滑的駕駛體驗呢?更何況8AT還有另一大優勢,油耗低!
況且,第二代CS75PLUS的優勢不止在動力總成上,它滿足你對一臺15萬級家用SUV最高的期望,外觀大氣動感,適合國人審美;2710mm的軸距+高度智能化的座艙,既兼顧了實用性,又帶給你最好的人機交互體驗,諸如Face ID、遠程監控交互等高級配置照樣沒有缺席,至于還算普及的語音控制系統,第二代CS75PLUS的使用體驗甩合資N條街。
智能安全駕駛方面,第二代CS75PLUS更是高到令人發指,包括IACC全速段智能巡航,停走式自適應巡航、540度高清影像,AEB預碰撞、限速識別、車道保持等等在內的智駕輔助配置多達17項,其中不乏W-HUD 、APA5.0+兩大越級配置。雖然我們還不清楚新車的具體配置,但我們可以從配置的含金量和豐富度來推斷,第二代CS75PLUS一定會走“入門即豪華”的路線。
光看配置名,各位可能不會有什么深刻的印象,但如果你試過后就會發現,“滿屏盡是配置”原來真香啊。就在前兩天,本邦剛剛對第二代CS75PLUS的車機系統、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做過測試,實測表明,新一代車型的智能交互體驗更出色。
客觀說,家用SUV好產品并不少,但像第二代CS75PLUS這樣一步頂滿的好產品還真沒有。因此,第二代CS75PLU輕松加愉快地就實現了它的小目標——預售一個月訂單2.3萬輛,期間還過了一個春節。
不過,這只能算小試牛刀,有第一代CS75PLUS的口碑打底,有藍鯨發動機+8AT的高級動力賦能,再加上消費大環境的滋養,第二代CS75PLUS將繼續成為中國SUV“現象級”。
最后說說
就像一位網友評論第二代CS75PLUS,說“卷心菜也沒這么卷”,但不斷向上的中國品牌不就靠實力+誠意卷起來的嗎?
因為實力,中國品牌才打破了幾十年自主不如合資的鄙視鏈,才讓越來越多的年輕用戶去“國別化”,把產品當成他們唯一的選擇標準;因為實力+誠意,我們才能用最合適的價格享受到更高級的產品,否則到現在,我們還在拿著北美的價格暗自神傷,或者任憑類似漢蘭達這樣的加價神車狂妄“割韭菜”。
所以說,該卷還得卷,第二代CS75PLUS把曾經豪華車甚至連“中國特供版”都不會配的8AT卷到15萬級,把國人的硬核訴求一次卷到位,這難道不合“朕意”?
版權聲明:本文為線外邦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線外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