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國第一門在哪個城市,北國第一門誰提的字
滿洲里是一座紅色文化底蘊厚重的口岸名城,地處中俄蒙三國交界,是全國最大的陸路口岸,被譽為“北國第一門”。翻開滿洲里黨史可以發現,在百余年的城市發展中,她見證了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發展過程。2019年全國黨史國史教育基地滿洲里國門黨建學院成立,擔起了發揮黨史國史教育的帶動作用,讓紅色基因在祖國北大門生生不息、薪火相傳。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現如今,滿洲里外貿進出口已形成易貨貿易、現匯貿易、旅游貿易、轉口貿易等多種形式并存的國際貿易格局,從當年幾萬人口的滿洲里發展到現如今30萬人口的口岸城市。透過時代的呼喚,滿洲里認真研究、準確把握新發展格局,緊密圍繞中央、自治區和呼倫貝爾提出的“將滿洲里建成向北開放橋頭堡的陸港空港口岸主陣地” 的決策部署,從“兩個大局”的高度審視、謀劃滿洲里的發展,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堅定不移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構筑區域合作競爭新優勢,打造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支點,為迎接建黨100周年遞交優異答卷。
中歐班列
百年口岸向北開放再出發
100多年過去了,昔日的邊陲小城變成中國最大的陸運口岸城市,狹窄的街道被寬闊的柏油路所取代,低矮的木刻楞、石頭房被摩天大樓所取代……
“我有幸見證了滿洲里的發展歷程,在這半個多世紀里,滿洲里隨著中俄貿易的快速發展而崛起。” 滿洲里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王鐵樵說。1992年成為我國首批沿邊開放城市的滿洲里駛入改革開放的快車道,口岸優惠政策就像一塊磁鐵,引來大量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作為全國最大的沿邊陸路口岸城市,滿洲里承擔著中俄貿易65%以上的陸路運輸任務,成為中俄大道上的“吞吐崗”,一帶一路的“中繼站”。
孩子們體驗蒙古族文化
2017年7月,中俄互貿免稅區正式封閉運營,開啟了互市貿易轉型發展的新篇章,當年中俄互市貿易區成交額已突破2億元大關。隨著中俄互市貿易區的深度開放,“十五國”商品免稅區和公路、鐵路口岸互市貿易區等一批項目加快建設。綜合保稅區進口保稅倉儲、裝備儲運出口業務呈現常態化運營,進出口貿易額翻番增長。滿洲里國際物流產業園區獲批鐵路口岸進境糧食指定監管場地,榮獲2020年度全國優秀物流園區。
國際貨場
今天的滿洲里,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和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不斷完善口岸服務功能,充分發揮滿洲里口岸在經濟發展和向北開放中的龍頭作用,口岸樞紐功能日益增強。綏滿高速海滿段加快建設,深化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應用,實施“一站式”聯合查驗,開辟中歐班列“綠色通道”,開通集裝箱短途鐵路運輸業務。2020年,中歐班列線路達57條,進出境班列突破3500列大關,增長35%,占全國開行總量的四分之一。隨著口岸經濟穩步發展,滿洲里貿工一體化初具規模。通過盯大宗、穩大戶、要總量,外貿進出口總額降幅明顯收窄,獲批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和自治區首家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與京東集團簽訂跨境電商合作協議。
舉手投足“國際范兒”
“藍天下是色彩絢爛的俄式建筑,戴著盾形頭飾的少女在手風琴伴奏下載歌載舞。這里濃郁的俄羅斯風情令身為俄羅斯人的記者都眼前一亮。” 俄羅斯著名的《俄羅斯報》在報道中這樣描述滿洲里市的風情。
改革和開放相互促進,相得益彰。近年來,滿洲里市加大投資力度不斷提升城市品質。據統計,2020年滿洲里投資2.5億元深入實施城市精細化管理工程,對171個小區實施封閉管理,對67個無物業小區進行全面改造,對31個老舊小區和15條城市道路進行升級改造,人居環境明顯改善。今天的滿洲里成功獲批國家衛生城市,入選國家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名單。
“滿洲里這座城市很有國際范兒。”高鼻深目的俄羅斯人伊格里,曾以“水果商”的身份走遍大半個中國:濰坊、壽光、廣州、大連……2014年5月,44歲的伊格里最后“落腳”到滿洲里,加入內蒙古滿洲里伊利亞果品貿易公司。“我在這里停下來不再想離開,是這里獨特的‘異域文化’讓我找到了如同在家一樣的感覺。”伊格里說。
開放而又美麗的滿洲里不但讓伊格里這樣的外來“背包客”嘗到了實惠,也讓更多本地商人的生意更加紅火。
互貿區購物
2017年,滿洲里建成中俄跨境商貿物流園后,商人林春英便將她的果蔬“根據地”轉移到了這里。“這里不只是進出口貿易,還有國際物流、電子商務、商品配送、國際貨代等業務,我們在這里談買賣更方便、更快捷了。”
林春英說:“園區開展進出口貿易并實現了全流程一站式的通關,賣起貨來可方便呢。”這兩年,憑借滿洲里鼓勵電子商務推出的系列優惠政策,林春英也在互聯網上做起了生意。她通過地方網絡平臺結識了內地很多菜果供應商,在不需要資金墊付的前提下做起了“代辦人”。
所謂的“代辦人”,就是幫助這些菜果供應商們在滿洲里銷售蔬菜水果,從中賺取每車1000元至2000元的傭金。據林春英自己計算,每年在傭金這一塊,大概能賺將近10萬元。而這也是她在“電子商務平臺”里獲得的樂趣。通過微信傳圖片看菜果的顏色、大小,通過微信跟客戶轉賬。56歲的林春英熟練地操作各種手機軟件,絲毫不遜色身邊的年輕人。
多舉措優化營商環境
“我公司要辦營業執照,前幾天我只是去行政審批局申請了一次。今天,行政審批局的工作人員就主動到我們車間現場勘驗,下一步很快就能領到證了。”滿洲里市龍大木業做俄羅斯木材進口加工生意的業戶王雷說。“工作人員多跑腿、商戶只跑一次腿”這句話在滿洲里絕不是一句宣傳口號,因為他親身見證了滿洲里市行政審批工作從“坐等服務”到“主動服務”的轉變。
一次提交、一次交流、一次整改、一次取證,是滿洲里市深化改革開放、優化營商環境,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以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今年,滿洲里市啟動了優化營商環境專項整治行動。為全面推進優化營商環境專項整治工作,結合《關于做好市委、人大、政府、政協領導同志聯系走營企業和商協會組織工作的通知》相關要求,滿洲里市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四大班子領導包聯企業工作機制。市委、人大、政府、政協每位領導同志聯系兩家民營企業和一家商協會,通過開展定期走訪、加強政策宣傳、了解企業訴求,幫助企業紓困解難,引導企業轉型升級,企業可隨時將訴求表達、情況反映、意見建議等直接報給聯絡辦公室或聯絡員。
綜合保稅區
近年來,滿洲里市下“硬功夫”打造發展軟環境。在具體實施工作中,通過減少事項、優化流程、精簡材料、壓縮時限等措施,全面推行“一窗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次性辦結”工作模式,辦理時限減幅達81%,申請材料減少40%,審批人員減少近3/4,切實提升了服務效率。按照“綜合受理、分類審批”模式,滿洲里市實行“證照聯辦”。滿洲里市還堅持“審管分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實行企業名稱自主審核、全程電子化注冊登記,實現“三十二證合一”。企業開辦工商登記、核稅領票、印章刻制備案環節平均4個工作日內辦結。“互聯網+政務服務”基本實現審批流程電子化,審批信息共享化,網上受理率達90%以上。滿洲里市實施“一對一”“點對點”企業首席服務官制度,重點推動解決工業園區建設及民營企業運行、重點項目建設、政策落實、承諾兌現等方面的問題。積極推行“馬上辦、網上辦、一次辦”模式,建立“最多跑一次”清單122項,網上受理率達100%。2020年,滿洲里市共啟動改革任務69項,完成改革任務57項,形成改革成果206個。
百年口岸滿洲里從默默無聞到全國文明城、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再到國家衛生城,這其間的每一份榮譽都印證著這座城市發揮區位優勢和交通優勢,鏈接俄蒙,扎實推進口岸經濟穩定運行,推動對外開放深度拓展,切實加強民生改善和社會治理的足跡。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滿洲里將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堅持系統觀念,奮力打造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的增長極。(李文博)
本版圖片由 王化勇 劉昌齡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