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五峰避暑哪里好—湖北五峰哪里避暑好
來源:【三峽晚報】
本報訊(通訊員:伍琳)“澧水穿行武陵山,一衣帶水湘鄂間”。澧水是長江重要支流,流域跨越湘鄂兩省邊界,因“綠水六十里,水成靛澧色”而得名。五峰境內河流總長565.29公里,其中南河、百溪河、灣潭河入澧水。近年來,省市領導多次實地指導澧水發展,貫徹落實長江經濟帶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重要講話精神。五峰牢記囑托、不負重托,推行“河長+警長+檢察長+法院院長”共治機制、“河長+民間河長”共護機制,通過聯席會議、交流協商、考察調研等方式積極與湖南、松滋等跨區域流域協調溝通,澧水成為了“南”“北”友誼的“精神紐帶”,讓“詩和遠方”的夢想照進現實,將一河碧水獻給澧水人民。
“美”字著力念好“百溪”品牌經。百溪河為澧水支流渫水支流,發源于五峰后河獨山,為國家濕地公園,干流五峰境內總長30.50公里,流域面積164.3平方公里。探尋百溪之“美”。找準“百溪”定位,亮出“百溪”特色,服務鄉村振興,整理一批好地名、收集一批好故事、創作一首好歌曲、推出一批好作品、推出一桌好菜肴。深挖民俗之“美”。通過“河長制”實現“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轉化,打響“原山、原水、原村落”的生態百溪品牌,綠水青山賦能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挖掘當地鄉土文化、民俗風情,舉辦農事節慶游、山水民俗風景游、山野童趣體驗游等系列節慶活動,通過抖音公眾號、主題活動等一系列載體,把百溪河變成“單位的療養院”“學校的實踐基地”“社區的活動中心”,讓原生態探險、研學旅行、運動康養等串珠成鏈。續寫傳承之“美”。開展百溪河水域旅游種(養)戶、經營戶、帶頭人、能工巧匠傳承人、鄉村旅游導游、鄉土文化講解等各類實用人才培訓,依靠人才支持和智力投入促進水旅融合,百溪河已捧得“國字號”金字招牌。
“強”字著力打好“灣潭”特色牌。灣潭河系澧水支流溇水支流,發源于北風埡,沿351國道蜿蜒而至,干流五峰境內總長34.50公里,流域面積332平方公里。“強”智力源水。灣潭的綠水青山和清涼氣候優勢,走出一條既讓山青水碧、又讓群眾富的鄉村綠色發展新路子,沿線的國際滑雪場接待游客17萬人次,首屆河道越野挑戰在灣潭河開賽,推動水生態資源與全域旅游、康養、運動、休閑等產業融合發展,繪就“清涼灣潭、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動人景象。“強”項目活水。投資2.3億元實施灣潭河綜合治理工程,精細打造9公里“清涼灣潭”濱河綠廊,建成濱河生態走廊,新建8座景觀雍水壩,治理滲漏河道3.3公里,沿河景觀綠化面積22公頃、沿河步道7.54公里、自行車道5.76公里。“強”綠色養水。綠色走廊“重獲新生”,打造沿河康養、休憩空間,滿足人民群眾“生態、文化、宜居、宜游”需求,“讓水回歸河道,讓河道回歸自然,讓自然回歸生態”,擘畫“河暢、水清、岸綠、景美”治水圖景。
“活”字著力走好“南河”精準棋。南河為澧水支流洈水源頭,起于漁洋關鎮清水灣玉占花,流經仁和坪鎮,東出于松滋市,干流五峰境內總長41.98公里,流域面積310平方公里。繡“活”水墨畫。“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蓖ㄟ^河道清障、清淤疏浚、水源涵養與水土保持、水域管護、防污控污等深度融合,繪就“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新時代水美鄉村新圖景。講“活”水故事。結合鄉村振興,將河流治理與景觀、人文、歷史有機結合,深挖千年龍窖、西灣峽谷等淵源深厚的文脈底蘊,講好“一灣南河綠,碧波蕩漾,一樹玉蘭紅,花開希望,一曲溜子響,蕩氣回腸,一片石屋美,冬暖夏涼”的南河故事,讓故事升華水域文化,講好紅花玉蘭春觀花、夏觀葉、秋觀果、冬觀苞繁衍生息故事,講好獨具特色南河石板古屋的傳奇傳承故事和南河發源地清水灣村是賀龍元帥行軍整備之地的紅色故事。做“活”水文章。“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推出網紅打卡點,繪就南河水韻圖景,打造生態農耕體驗、清涼避暑康養、峽谷沖浪漂流、文旅特色風情的神秘南河。
澧水之美,遜色韶光,水利萬物,步步蓮華。土家山寨將一河親水獻給澧水人民,共同見證草長鶯飛、生機盎然的澧水風光,沿岸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提升,在“十六字”治水思路和“流域治理助推四化發展”的指引下,土家山寨匯入的澧水水系成為了心之所向的詩和遠方。
本文來自【三峽晚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