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山陵景點介紹、南京中山陵景點介紹視頻
中山陵風(fēng)景區(qū)位于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qū)石象路7號。地處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qū)紫金山南麓鐘山風(fēng)景名勝區(qū)內(nèi),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寢及其附屬紀念建筑群,墓地全局呈“警鐘”形圖案,被譽為“中國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占地面積8萬多平方米,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
1、中山陵風(fēng)景區(qū)的景點
中山陵建筑群依山勢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軸線逐漸升高,主要景點有孫中山紀念館、中山陵音樂臺、流徽榭、仰止亭、行健亭、永豐社、中山陵牌坊等,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從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臥在綠絨毯上的“自由鐘”。
(1)孫中山紀念館,原名藏經(jīng)樓,位于中山陵與靈谷寺之間的密林中,是一座仿清代喇嘛寺的古典建筑。主樓高20.8米,頂上蓋綠色琉璃瓦,屋脊為黃色琉璃瓦,正脊中央飾有紫銅回輪華蓋,梁、柱、額枋均飾以彩繪。樓內(nèi)珍藏著孫中山先生的經(jīng)典著作和奉安照片等珍貴史料。樓前廣場正中的花臺上豎有一尊高2.6米的孫中山先生全身銅像。樓后有長達125米的碑廊,上刻孫中山先生所著“”全文。
(2)中山陵音樂臺,位于中山陵廣場東南角,由關(guān)頌聲、楊廷寶設(shè)計,建于建于1932年至1933年,占地面積約為4200平方,是中山陵的配套工程,主要用作紀念孫中山先生儀式時的音樂表演及集會演講。音樂臺的建筑風(fēng)格為中西合璧,采用古希臘建筑布局形式,細節(jié)處理上又體現(xiàn)江南園林之美。
(3)流徽榭在中山陵至靈谷寺公路的南邊,又名水榭亭。頂為乳白琉璃瓦,綠色立柱; 三面臨水,碧水如鏡,倒映水榭,別有情趣。平面呈長方形,長13米,寬9米,四周圍有約一米高的藍色欄桿;卷棚頂,上覆白色琉璃瓦;立柱表面均為藍色;檐椽施以白漆藍紋;梁枋、雀替均施以彩繪;地面鑲嵌紅色八角形小瓷磚。“流徽榭”三個楷書大字,是由黃埔軍校第一期學(xué)員徐向前元帥親筆題寫的。
(4)仰止亭是唯一一座由個人捐贈的建筑。仰止亭坐落在流徽榭北面的小山丘下。
(5)行健亭坐落在南京中山陵西南隅道路旁,中山陵陵墓大道與明陵路相接處,以便前來謁陵的游人駐足休憩。紅柱藍瓦的行健亭,在濃郁的樹木之間,顯得格外奪目。亭邊長9.3 米,高12米,重檐攢光頂,上覆藍色琉璃瓦,外形美觀,堅固實用。
(6)永豐社建于1933年,位于南京市紫金山,由中央陸軍軍官學(xué)校捐建,抗戰(zhàn)期間被毀,片瓦無存。1993年,管理部門按原貌重建,紅柱白墻,頂為卷棚式,原來的黑色筒瓦屋面已改用藍色琉璃瓦,以與中山陵取得一致色調(diào)。
(7)中山陵牌坊亦稱博愛坊,是墓道南端的入口處,謁陵憑吊者必經(jīng)于此。整座牌坊,都帶有濃厚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風(fēng)格。牌坊高11米,寬17.3米,三間四柱沖天式。
2、結(jié)語
中山陵坐北朝南,其中祭堂為仿宮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門,門楣上刻有“民族,民權(quán),民生”橫額。祭堂內(nèi)放置孫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孫中山先生手書《建國大綱》全文。是紀念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