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嶼有哪些名人故居—鼓浪嶼居住過的名人
春暖花開·康來廈門
廈門鼓浪嶼
除了人們耳熟能詳的著名景點外
還有1000多棟風格各異的老別墅
每棟老別墅都有一段引人入勝的故事
這些老別墅歷經鼓浪嶼黃金歲月的浸潤
也蘊藏著極為珍貴的人文情懷
見證著鼓浪嶼名人薈萃
這不,最近許多網友就在討論這棟
位于鼓浪嶼泉州路73號的紅磚三層小洋樓
長長的走廊、拱形門窗、雕花羅馬柱
在泉州路上相當顯眼
據傳這里是秋瑾年少時在廈門的故居
不少游客紛至沓來追憶女俠的年少時光
↓↓↓
▲鼓浪嶼泉州路73號洋樓
雖然不少文史學家和愛好者
對此提出了異議
秋瑾的鼓浪嶼故居具體位置還有待考證
但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
大家對鼓浪嶼名人故居具有濃厚的興趣
今天,就跟著A萌君
穿行在萬國建筑博覽的尋常巷陌
伴著悠揚的琴聲、馥郁的花香
去尋訪這座小島上的名人故居
01
廖家別墅(林語堂故居)
從馬約翰紀念廣場(興賢宮舊址)進入漳州路,在路北的一條深巷內有兩座建于19世紀80年代后期的外廊式建筑。一座建筑坐東朝西,建在高臺基之上;另一座坐北朝南,建筑入口上部橫嵌著書寫著“立人齋”的牌匾。
立
人
齋
牌匾
兩座建筑的外觀和平面格局都基本保持原狀,除部分加建外沒有經過大規(guī)模的改造。兩座建筑之間形成方形院落,院內兩棵香樟樹綠蔭遮地,環(huán)境清雅幽靜。這里是閩籍華僑實業(yè)家廖悅發(fā)的住宅,當地人稱為廖家別墅。
別墅最著名的使用者是中國近代著名文學家林語堂,他與妻子廖翠鳳(廖悅發(fā)二女兒)在1919年成婚后曾暫居在這棟朝西建筑二層入口右側的第一個房間。
林語堂與夫人廖翠鳳
名人小知識
林語堂(1895-1976),福建漳州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學者、翻譯家、語言學家,新道家代表人物。早年留學美國、德國,獲哈佛大學文學碩士、萊比錫大學語言學博士。曾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美術與文學主任、國際筆會副會長等職。林語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兩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代表作有《京華煙云》《吾國與吾民》《生活的藝術》《老子的智慧》等。
廖家別墅地址:鼓浪嶼漳州路44號、48號
02
海峽博客 學海無涯 攝
小八卦樓(林巧稚故居)
林巧稚從出生到1921年赴北京協和求學,都居住在這棟小八卦樓,此樓又叫八角樓,因二樓呈八邊形而得名。小八卦樓為磚木結構,附地下隔潮層,四面回廊,拱券大小相間,分外秀美。廊間花崗石壓條下裝琉璃花瓶,透出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藝術手法。別墅二樓最有特色,屋頂為多折屋面,八邊形八面開窗,正對日光巖開一巴洛克式尖葉拱券大門,增加了別墅的藝術美。
海峽博客 學海無涯 攝
對于林巧稚大夫生平事跡感興趣的小伙伴,還可以前往毓園。毓園位于鼓浪嶼復興路,占地5700平方米,為紀念人民醫(yī)學家林巧稚大夫,廈門市政府于1984年修建此園。
毓園之“毓” ,就是培育養(yǎng)育之意,故得名。園內建筑,布局自然,園中屹立著林巧稚大夫漢白玉雕像,建有林巧稚紀念館,館內展出其生前用過的部分實物、著作、工作生活照片、外國友人贈送的紀念品、各種證書和其他珍貴資料。
名人小知識
林巧稚(1901-1983),醫(yī)學家,是中國婦產科學的主要開拓者、奠基人之一,北京協和醫(yī)院第一位中國籍婦產科主任及首屆中國科學院唯一的女學部委員(院士),她在胎兒宮內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婦科腫瘤、新生兒溶血癥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諸多貢獻。因一生中親自接生了5萬多嬰兒,被尊稱為“萬嬰之母”“生命天使”“中國醫(yī)學圣母”。
小八卦樓地址:鼓浪嶼晃巖路47號
毓園地址:鼓浪嶼復興路102號
03
黃家花園(黃奕住故居)
黃奕住耗資百萬元重建的“黃家花園”,規(guī)模之宏大,建筑之優(yōu)美,超過當時鼓浪嶼所有的別墅,號稱“中國第一別墅”。別墅請中外設計師精心設計,既具歐式別墅風采,又有貴族的華貴裝飾,還有中國傳統(tǒng)特色,是一座中西合璧的高級別墅。
中樓為四面回廊,前為雙向步階,后為弧形寬廊,可以遠眺日光巖。廊柱為剁斧凹槽,纖細高雅,挑檐水平劃分,造型簡潔華貴,氣度非凡?;乩柔旖z絨長簾,簾外看不到簾內活動,簾內卻可透視簾外景物。別墅的雙向臺階、廊面鋪裝、樓梯及扶欄,均用意大利大理石,工藝精湛,至今光可鑒人。
名人小知識
黃奕?。?868-1945),出生于福建省南安市,印尼前首富及糖王,著名的愛國華僑企業(yè)家和社會活動家。家業(yè)遍布各領域,僅于廈門就有約160棟別墅,曾對廈門大學、廣東嶺南大學、上海復旦大學、新加坡華僑中學等倡捐巨資。黃奕住及其家族創(chuàng)辦了中南銀行、廈門自來水公司、廈門電話公司,是廈門自來水和電話業(yè)的奠基人。
黃家花園地址:鼓浪嶼晃巖路33號
04
海天堂構(黃秀烺故居)
海天堂構由菲律賓華僑黃秀烺和黃念憶建于1920年到1930年間。原址為西方人建造的廈門俱樂部,黃氏購置后在其基礎上改造建設。與之前西式俱樂部相對自由的布局不同,海天堂構建筑群采用了具有中國傳統(tǒng)禮制空間意向、主次分明的中軸對稱格局。
不得不說的,便是海天堂構的中樓,這座建筑堪稱鼓浪嶼中西合璧建筑的代表。作為海天堂構的核心建筑和視覺中心,從中庭望去,建筑外圍環(huán)繞的外廊、方形廊柱清一色用清水紅磚順砌,白灰勾縫,透露出古希臘柱式的優(yōu)雅高貴。但最為出彩的一筆,卻是安在整座建筑之上的中式大歇山頂以及位于前方門廊頂上的小重檐四角攢尖式屋頂。在海天堂構的建筑細部,更是有很多奇特的中西結合的折中主義創(chuàng)新:以混凝土來仿陶瓷、仿石、仿木,做出了很多傳統(tǒng)上需要石木材質才能做出的透雕花構件,然后裝飾在翼角、斗拱,甚至門楣、護欄等,給人一種不一樣的美。
于是,海天堂構給人一種這樣的感覺:中國式的古色古香壓綴在堂皇沉穩(wěn)的古希臘柱廊式建筑之上,中西雜糅中透出和諧的異樣之美,莊嚴氣派里彌漫著讓人著迷的、檀香般的清幽雅致。
名人小知識
黃秀烺(1859-1925),晉江人,旅菲華僑。曾回廈門開設“炳記”銀行,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曾積極資助辛亥革命,捐巨資修葺泉州西塔、廈門同文書院、檗谷黃氏大宗祠,營建廈門碼頭,發(fā)動華僑籌建漳廈鐵路等。1899年回國來到鼓浪嶼定居,20世紀20年代建海天堂構。
海天堂構地址:鼓浪嶼福建路38號
05
容谷別墅(李清泉故居)
容谷別墅有著“鼓浪嶼別墅王”之稱,1926年由菲律賓華僑李清泉先生打造,目前坐落在鼓浪嶼的老別墅當中,有大部分都已經改頭換面。而容谷別墅是鼓浪嶼島上為數不多的、保護得較為完好的老宅之一。
大門口“容谷”二字赫然在目,據說取“有容乃大,虛懷若谷”之意。別墅設計精巧、用料上乘,雖歷經90多年風雨,但至今仍然堅固如昔。屋內進口名貴家具、樓梯、門窗等設施保存完好,古董珍玩歷久彌新。別墅里有大大的庭院,花園里有噴水池及幾十種的花木品種:南洋松、羅漢松、龍谷、水竹、黃金木、玉蘭樹、人參果、菲律賓芒果樹、大龍眼樹、琵琶樹、檸檬、扶桑等等,還有假山、觀景亭,可登高望遠。
名人小知識
李清泉(1888-1940),生于福建晉江,是菲律賓有名的“木材大王”,1920年,他還開辦了馬尼拉第一家華僑私人銀行。身為馬尼拉中華商會的會長,李清泉積極維護華僑的權益,對廈門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花費了近兩百萬修建了廈門朝向鼓浪嶼沿海的堤岸碼頭,并且在廈門還修建了數十棟的商業(yè)和住宅大樓。此外,他一生曾多次捐款賑災、支持抗日,是著名的愛國華僑。
容谷別墅地址:鼓浪嶼旗山路5-7號
06
菽莊花園(林爾嘉故居)
菽莊花園參考了林氏家族在臺北板橋故居的園林設計,結合了這里的濱海特點,創(chuàng)造了“藏?!薄把a山”兩組景區(qū),并以中國園林傳統(tǒng)的“題名景觀”方式各造五景,景點命名與林爾嘉主導創(chuàng)立的“菽莊吟社”的詩歌創(chuàng)作思想緊密呼應。
“藏?!碧N含將祖國山河攬入懷抱,切莫再任人宰割之意;“補山”以人工補綴天然景不足,隱含山河破碎、亟待修補之意。
一塊不到十畝的坡地,創(chuàng)造出了寬闊的空間,把能看到的景色全納入花園的懷抱?;▓@內設置眉壽堂、壬秋閣、真率亭、四十四橋、聽浪閣、頑石山房、十二洞天、亦愛吾廬、觀潮樓、小蘭亭等十景,組成了風格統(tǒng)一的中國傳統(tǒng)園林建筑群體,使整座花園既有江南園林的秀美,又兼閩南園林的亮麗。
名人小知識
林爾嘉(1875-1951),字菽莊,又字叔臧,祖籍龍溪(今屬龍海市),其父林維源為中國臺灣著名紳商。1895年《馬關條約》割臺,他不愿成為日本的“順民”,隨父內渡,定居于廈門鼓浪嶼。他擔任鼓浪嶼公共租界工部局“華董”的14年里,為鼓浪嶼的華人居民爭得合法權利,做了許多工作,深得居民們的信任。他擔任廈門總商會會長、廈門市政會會長期間,為廈門第一波城市改造建設貢獻頗大,廈門老市區(qū)就是在他當會長時形成的,至今仍在造福廈門人民。
菽莊花園地址:鼓浪嶼港后路7號
07
許斐平故居
爬上鼓浪嶼筆架山,沿著林蔭小道走到山頂,不難找到一座紅白相間的小洋樓,這棟小洋樓也依山而建,底層為地下室,地上兩層,它外觀樸實,線條簡潔,看似并無特別之處。
但六十多年前,這里卻出過一位鼎鼎有名的“鋼琴神童”——許斐平。如今大門緊閉,人去樓空,許家后人早已移居海外,但不時有游客在門前駐足拍照留念,小洋樓也被叫做“許斐平故居”。
名人小知識
許斐平(1952-2001),中央樂團旅美鋼琴家,生于廈門鼓浪嶼。被認為是中國鋼琴界少數的幾個天才之一。6歲時在鼓浪嶼三一堂舉行公開演出,8歲前往上海音樂學院學習鋼琴。1979年進入著名的茱莉亞學院,他的教授認為他是20年來茱莉亞學院最有成就的學生。1983年,獲鋼琴界最悠久的賽事——魯賓斯坦國際鋼琴賽金獎。1989年,進入華盛頓肯尼迪中心演出,這意味著他進入世界一流鋼琴家行列,《紐約時報》和《》稱他為“鋼琴界的國際之星”。
許斐平故居地址:鼓浪嶼筆山路19號
08
怡園(林鶴年故居)
怡園,坐落于鼓浪嶼福建路24號,約于1896年建成,為兩層清水紅磚別墅,四周均系華僑所建的各式別墅,居住環(huán)境清靜幽雅,十分理想。
怡園別墅采用西歐拱卷內廊,附隔潮層形式,又取閩南民居常用的兩廂夾一廳中軸對稱布局,一家人和睦相居,親和溫馨。廊柱為紅磚砌疊的方柱,中廳內收與內廊相連。兩個突龜前廂為六角形,以便吸收更多的空氣和陽光。廳前為一長石階,進入別墅必須通過側門,步過小花園登石階上中廳,站在中廳內廊或突龜前廂里,視覺效果頗佳。加上頗有規(guī)模的花園襯托,怡園顯得更為高雅。
林鶴年把別墅前后和左邊的大片空地,布置成高雅清幽的“小桃園”花園,園內置太湖石、筑曲徑、小亭,供文友、詩友來訪敘談品茗,賦詩唱和,抒發(fā)思念家鄉(xiāng)的情懷。
名人小知識
林鶴年(1846-1901),晚清著名愛國詩人,著有《福雅堂全集》。林鶴年以一種“先鋒”的姿態(tài)致力于寶島臺灣的開發(fā),除了建鐵路,他更是從歐美購買先進的機器,興修水利并且開發(fā)金礦。然而,中日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后,《馬關條約》割臺,他感到“臺事”不可為,1895年舉家內渡,定居鼓浪嶼。林鶴年在廈期間,倡導創(chuàng)辦東亞書院,地方上發(fā)展輪船、礦務、報館等事務,也大都因其倡導和促使而辦成。
怡園地址:鼓浪嶼福建路24號
歷史上,鼓浪嶼涌現了不少名人
這里被稱為人杰地靈一點也不為過
論其人杰地靈的原因
是鼓浪嶼的歷史演變和地理環(huán)境
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是文化的傳承與熏陶
讓生活在鼓浪嶼的人們
確立了遠大的志向和高尚的價值觀……
這里還有太多的名人故居等你來探尋
春暖花開
讓我們走進這座迷人的海上花園
凝視一扇扇雕窗、
一座座花墻、一層層臺階
聆聽一個個人生故事
感受時光留下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