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十大名車排行榜、德國名牌車排行榜
Hello,大家好!我是Mogo
又到了年尾,該盤點這一年了。
小日子過得不錯的同行
先我們一步,完成了年終總結:
今天,我們就看看,在日本媒體眼里的年度最佳車型是個啥?
日本最具影響力
年度汽車評選
去年,我們就為大家簡單介紹過這個年度最佳的評選過程,今天也先回顧一下:
日本年度風云車,也就是日本カー?オブ?ザ?イヤー(Car of the year)是日本國內影響力最大的年度汽車評選活動。是從1980年開始,全日本的汽車媒體聯合起來開創了這一評選活動,到今年已經是第43次頒授。
每年從所有日本本土銷售的車型中,遴選出年度“十大最佳車型”。再從中進一步評選出“年度風云車”大獎,除此之外還會評選出一些特別獎項,如最佳性能車、最佳科技車、最佳設計車、最佳性價比車等。
每年特別獎的項目都不太一樣
除了日本本土生產的汽車,進口車也同日本本土車型一起參與評選,評選中得票最高的額外授予“年度風云進口車”稱號。
去年最佳進口車是高爾夫8
評選的周期是2021年的11月到今年的10月,因此部分去年上市的車型也出現在了榜單里。
負責最終年度風云車評選的,是日本年度風云車執行委員會。這一委員會由37家日本媒體組成,其中主要是各類雜志。更具體的評價工作則是一個由60人組成的評選委員會完成的。該委員會主要由日本國內的汽車記者、撰稿人、編輯等組成,除此之外也會有賽車手、跨界人士、汽車生活類作者參與。
總之,這個風云車評選還是比較權威且靠譜的。
2021-2022年
日本年度風云車
我們先整體介紹下今年的得獎情況,后面再和大家自己研讀一波。
本屆入圍年度十強的車型有:
為什么有十一個啊?!!!
今年的“年度風云車型”,就被來自兩個品牌的一對兒兄弟車型分享。來自日產的Sakura和三菱eK Cross EV。
尼桑!故鄉的Sakura開了!
今年的“年度風云進口車",則是現代的IONIQ 5。
其它幾項特別獎的得主是
年度設計最佳車型
寶馬iX
▼
年度技術最佳車型
日產奇駿
▼
年度最佳性能車
思域混動版/思域Type R
▼
年度最佳輕自動車(K-Car)
還是日產的Sakura和三菱eK Cross EV
▼
今年得獎這些車
就這?!
相比于去年又是美系大V8,又是德國大跑車的榜單。今年的年度風云車,只能讓人說一句:“就這?!”。
年度風云車
為啥是倆車
去年更離譜,去年的年度風云車,頒給了整個日產Note家族,四臺車呢!
當然,今年的年度風云車來自兩個品牌,可能有些人不太理解。簡單來說,這兩臺車本質上一模一樣。它們設計一樣,甚至出自同一個工廠。日本年度風云車比較嚴謹,每次遇到類似情況,都把孿生兄弟算進來。這兩臺車主要是日產開發,三菱算是躺贏。
至于這兩臺車本身,就是傳統的日本K-Car方盒子。窄高的車體,是這兩年的K-Car的流行方向。這兩臺車之所以格外突出,是因為它們是第一批純電動K-Car。動力配置都比傳統燃油K-Car強,續航只有120km-150km。當然,也比普通的K-Car貴很多。解決的問題和國內五菱宏光MINI EV差不多,但性價比差太多了。
這兩臺孿生兄弟背后,是日本市場一種獨特的現象。這種叫做OEM的模式,就是一個品牌替另一個品牌開發、生產基于自己車型的孿生產品。一般外觀會有些細節的變化,但大體差不多。
不但日產和三菱這種有關系的企業可以這么搞,許多車企也替沒關系的車企,甚至競爭對手搞OEM。尤其是輕自動車,也就是K-Car領域,這種現象比比皆是。
最佳進口車
中國買不著
今年的年度風云進口車,居然選了一臺韓國車,在日本爭議一定不小。畢竟韓國汽車工業,就是靠著抄襲日本車企和吃日本品牌殘羹剩飯起家的。這臺韓國電動車,憑什么獲此殊榮呢?
評委會給出的理由是:
"結合創新的外觀和內飾設計,提供498km-618km(WLTC )的續航里程和卓越的動力性能,以及豐富的舒適和安全設備“
確實韓系這兩年在國際上的進步突飛猛進,同咱們國內韓系品牌的蕭條有了鮮明對比。IONIQ系列也已經在海外市場,收獲了不小的成功,不但日本媒體很歡迎,歐洲那邊銷量也不錯。IONIQ這款純電兩廂車,就是這個系列目前的中堅。
但在海外大紅大紫的IONIQ 5,一時半會同咱們無緣。即便是引進國內,不討巧的車身形式,已經有點落伍的內飾設計,在已經非常內卷的中國市場,也不算什么有力競爭者。只能說,日本電動車市場,還缺少咱們新勢力這種內卷競爭。
最佳設計獎
外觀有爭議
今年的最佳設計獎頒給了寶馬的iX,去年是寶馬的4系,看來日本的同行們也覺得德國的汽車比較高級。用評委會給出的頒獎詞來說:
“展現出了與寶馬設計完全不同的世界觀、方向和觀念,在不害怕風險的情況下,不能不改變就創造新時代,開辟了新的境界。“
這段頒獎詞,我還是很認同的。寶馬作為一線車型,一線豪華品牌,就應該在設計領域有著突破性的創新。尤其是電動化時代,寶馬的純電動車型在創新的同時,也保留了傳統寶馬的神韻。
可惜的是,大部分消費者還一時不能接受寶馬的創新,還需要一段時間來習慣寶馬的新一代設計。
最佳技術獎
技術已落后
最佳技術獎給了日產奇駿,是讓我萬萬沒想到的。讓它獲獎的技術,也不是什么黑科技,就是三缸VC-Turbo發動機+ePower混動+eForce四驅這個組合。
要是放在去年拿獎還可以理解,畢竟去年最佳技術獎就給了奇駿的兄弟車型——三菱歐藍德。今年還能靠著這個組合拿獎,令人懷疑是不是日本車企今年都沒有啥拿得出手的技術。
雖然VC-Turbo和ePower確實有不錯的技術力,但在咱們這里一直不叫座。尤其是奇駿,更是消失在銷量榜許久。基于厚望在日本殺得風生水起的ePower,在國產片品牌各種黑科技混動技術面前,優勢也不是很突出了。
最佳性能車
咱們馬上有
日本有著成熟的JDM文化,日系品牌在上世紀就打造出一系列的高性能車型。可已經連續兩年最佳性能車獎項花落進口車。今年,本田終于為日系品牌爭了口氣。
不僅僅是思域Type R當選,思域e:HEV混動版也成為了最佳性能車的一員。最近正好剛剛試過了不少本田新一代混動車型,尤其是型格的混動版。只能說,作為最佳性能車有幾分道理。混動系統的加入確實讓這個車型迸發了新的潛力。
而且我們也終于不用再眼紅海外消費者的思域Tpye R了,最近已經有多條消息指出,Tpye R將引入國內,很可能就在年底!
其他入圍車型
似乎沒啥亮點
相比于去年,除了幾款獲獎車型稍顯平淡外,今年其他的幾款入圍產品,也有些平淡。幾款車型我們比較熟悉,此前都曾大篇幅介紹過,比如新一代、馬自達CX60柴油版、路虎攬勝。
有些車型離我們則稍顯遙遠,比如日產的400Z(Fairlady Z)。按照目前的市場形勢,日產應該一時半會不會引進這款跑車。
鈴木的新一代奧拓,已經淪為一臺在日本稀松平常的K-Car,如今更重視女性市場,價格不低,毫無回歸的可能。
唯一陌生的車型,可能是雷諾的Arkana。這是一款來自于韓國釜山工廠,法國品牌的跨界車。這類車型在國內一直都不溫不火,紛紛退市,在日本市場反而還算新鮮。反正這臺車的入圍,我不太能理解。
寫在最后
日本的年度風云車型是由媒體做出的,因而會側重于一些前瞻性的車型、行業價值高的車型,并不能準確反映出日本消費者的喜好。日本年度風云車作為一份海外榜單,我們當然還是看一個新鮮熱鬧。
國內市場2022年度的風云車型是誰?歡迎到評論區和大家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