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鴿的市場占有率、飛鴿是哪家公司的
輕工業是天津市具有良好產業基礎的傳統產業。近年來堅持以科技創新、結構調整為主線,不斷深化改革,加快改制步伐,大力招商引資,各項經濟指標都得到了較快發展。目前,共有規模以上各類輕工企業1615戶,全部從業人員25.7萬人,完成工業總產值894.8億元,占全市工業的10.5%,實現銷售收入896.5億元,占全市工業的10.2%,占全國同行業的1.6%;實現利潤38.3億元。形成了以食品、飲料、手表、精密機械、日用化學及精細化工、家用電器、家具、室內裝飾用品、自行車、塑料、輕工機械等10多個行業大類為主、具有天津特色的輕工體系,產品品種達10萬多種,特別是在食品、白色家電、自行車、手表領域具有一定規模優勢和競爭力,一批名牌拳頭產品和天津特色傳統產品排在國內同行業前列。擁有王朝、康師傅、中辰番茄、北海糧油、天獅等一批食品公司行業的知名企業;海鷗牌自動機械手表和機芯、吸塵器和實木復合地板、中高檔油墨、自行車、富士光學產品等產量居全國第一,其中自行車產量超過4000萬輛,出口1350萬輛,是我國最大的自行車生產和出口基地;微波爐和磁控管、牛皮服裝革、美術顏料、空調器以及壓縮機、智能卡、造紙網、牙膏及口腔護理品產量居國內前五名,其中微波爐產量超過1000萬臺,市場占有率居全國第二位;碳酸、果汁、固體飲料、葡萄酒、磁卡機具、高分子包裝材料和醫用塑料等名列全國前列。藍天六必治牙膏、海鷗手表、郁美凈化妝品、鴕鳥墨水等近百個品牌產品在全國都具有較高的知名度。
飛鴿自行車
天津自行車廠始建于1936年,解放后我國自行設計、生產的第一個自行車品牌是飛鴿牌,誕生于1950年7月5日。50多年來,實現利稅22億元,為國家創匯1.8億元。計劃經濟時期其產值占天津市工業系統總量的六分之一。飛鴿還特別以選料精良、工藝先進、騎行輕快、堅固耐用、款式新穎的質量特征著稱,1954年全國首次自行車質量鑒定評比獲第一名,之后,殊榮不斷:1979年PA22型自行車獲全國優質產品獎,1980年PA22型自行車獲國家銀質獎……,1988年獲輕工業部頒發的質量管理獎,1989年獲全國最佳售后服務獎……,1994年被國內貿易部推薦為全國名優產品,1995年第十次被推舉為“全國最受歡迎產品”,1996年、1997年被評為全國暢銷名牌自行車……,2001年至2003年榮膺全國輕工業質量效益型先進企業。飛鴿車無論是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其品牌以質量為依托認知度高,用戶滿意度高。
可以說,“飛鴿”歷史上曾創造了幾個第一:即,是新中國第一個自行車民族品牌;1987年產銷量達到365萬輛,產銷量達到全國第一;在國內最早的質量評比中,取得第一……。
海鷗手表
海鷗表業集團有限公司是以海鷗表業(天津手表廠)為核心,由23個鐘、手表及精密器件生產廠家等組成的行業性集團,是國內大型精密機械手表機芯制造基地。自1955年研制中國第一只國產手表開始,中國第一只符合國際標準的女表、中國第一只出口手表、中國第一只獲得國際金獎的手表均誕生在這里;2001年產品通過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2002、2005年兩屆被評為“中國名牌”,2005年8月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2006年12月又被評為“中華老字號”。“海鷗”牌手表自1955年誕生至今已有65年的發展歷史,65年來的發展歷程為“海鷗”手表的制造奠定下了雄厚的技術基礎,現已成為集手表機芯的研發、生產、組裝、銷售于一體的手表生產基地。“海鷗”牌手表被國家評為“中國名牌”產品。海鷗手表集團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造就國際品牌作為發展的戰略基點,2002年至今,海鷗集團累計投入1億多元,先后引進了瑞士加工中心、日本數控自動車和投影儀等世界先進設備,組建了新品柔性生產線,并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使企業研發能力和關鍵技術始終保持世界先進和國內領先水平,縮短了與世界同行的差距。
“海鷗”牌手表,出品于中國第一只手表誕生地-----天津海鷗手表集團公司(原天津手表廠),由天津海鷗手表集團銷售有限公司全權負責銷售。
鴕鳥墨水
天津市鴕鳥墨水有限公司(原天津市天津墨水廠),其“鴕鳥”牌產品分五大類百余個花色品種,產品行銷全國二十七個省、市、自治區。
鴕鳥墨水正式投產時,天津還在日偽控制之下。以一個商店的力量從事工業生產,其難度可想而知。首先是沒有廠房。他們倒騰出幾間舊房做生產車間;沒有生產容器就買些便宜的缸缸盆盆;出產后沒有包裝瓶,就向玻璃器皿廠賒購。在院子里搭上席棚,架上鋪板當操作臺。天氣好時,臺上包裝墨水,臺下刷瓶子。下雨時就進屋干別的活兒。在較長的一段時間里,鴕鳥墨水就是在如此簡陋的條件下生產的。
在推銷方式上,他采取了經銷、代銷、賒銷、包銷等靈活多樣的形式;在降低成本上,他們爭取鐵路運輸部門的支持,將包裝箱由木箱改用紙箱運送,墨水瓶容量由以前的1兩、2兩、3兩裝,到1公斤裝,還獨創了零灌墨水銷售,方便了不同的需求,使買賣雙方均受益。
從1945年鴕鳥墨水問世,郭堯庭為了驗證其質量,每天用自己灌注了鴕鳥墨水的“51”型派克金筆書寫,同時也使用分別灌注了中外不同品牌墨水的金筆書寫。日后比較這些筆跡,證明鴕鳥墨水的質量完全可以和進口名牌墨水相媲美。推翻了那種認為派克金筆必須使用派克或瓦特門墨水的說法。幾十年過去了,用鴕鳥墨水書寫的筆跡顏色不變,筆畫依然清晰。其實這一點早已被廣大用戶所認同,所以它才能成為歷經幾十年而不衰的品牌。
改革 尋求體制突破
天津墨水廠早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就研制出高級墨水,超過了當時美國的派克墨水,轟動海內外。但隨著時代發展,自來水筆墨水市場日漸萎縮。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國內出現買方市場,生產過剩引發價格戰,昔日輝煌的鴕鳥墨水受到嚴峻挑戰。
1998年年初,時值魏淑榮初任廠長,臨危受命,當時的企業處境已十分艱難,據企業老員工回憶,“當時‘鴕鳥’背負著一身債,其中,新廠蓋樓欠款450萬元、增值稅拖欠104萬元、欠職工集資款120萬元、公積金欠繳36萬元。”
看到鴕鳥墨水面臨重重困境,魏淑榮的想法只有一個:“絕不能讓鴕鳥這個幾代人創造的品牌之花,在我們手中凋謝。”新上任的廠領導班子,大膽提出企業改制,當時他們的認識是:“中小企業只有改制,才能適應市場的激烈競爭。”
“為了實現改制,我們從上到下分頭做工作。先是到職工中去演講,獲得了大家的全力支持。然后就層層找上級,制筆公司、一輕局、市經委、體改委,記得當時還有其他系統的企業都在研究改制,最后跑成了的就是我們一家。我們成為天津市國有中小型企業改制的第一家,乘上了國企改革的‘頭班車’”,現任天津市鴕鳥墨水有限公司董事長魏淑榮介紹。
1998年9月,天津市鴕鳥墨水有限公司成立,開始實行的是均衡持股。2000年6月,形成了經營者持大股,經營群體控股,向科技人員、銷售人員、特殊貢獻者傾斜股份,全員參股的格局。
“改制帶來了實效,股份制把職工與企業真正聯系在一起,職工成為企業的主人,真正實現了 ‘由過去的讓我干,變成了為自己干’”,廠辦主任張桂莉介紹說,“改制前,職工花錢大手大腳,外欠款不能收回。改制后,采購堅持貨買源頭、貨比三家。比如,每個墨水瓶降低成本0.025元,一年下來就節省40萬元,包裝紙箱成本每個下降0.55元,這樣一年也能節省36萬元。一個瓶蓋降低成本0.016元,一年下來就節省24萬元。1998年采購費用節約100萬元,1999年又比上年多節約49萬元。”
改制不僅為企業注入了生機,更為職工帶來了實在的利益。企業財務總監袁雪茹向記者介紹,“自改制初至2007年,企業的資產保值增值率達到613%,職工收入總增長達到33.6%,通過近十年的運作,每1元的凈資產是改制時的8倍。到2007年每股分紅為3.5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