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豆汽車的發展歷程、知豆電動汽車廠家是屬于哪家公司的
在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上,有這樣一家低調的“非主流”汽車品牌,定位AOO級別微型電動車的它往往被誤解為低速電動車,在海外將共享模式做得有聲有色的它卻遲遲不愿意在國內推廣,因為電動車“準生證”問題而命運曲折的它卻依舊穩居銷量榜前列,而近期股東吉利接連兩份股權調整公告也再度讓這家“非主流”的電動汽車公司推到了“聚光燈”下。
這家純電動車企就是知豆。那么,知豆所提及的微行理念指的是什么?知豆的產業布局究竟是怎么樣的?其創始人、知豆電動汽車公司總裁鮑文光近日在北京向汽車頭條APP講述了這粒“小豆子”的前世今生。
“挖十個坑不如打一口井”
提及知豆,不得不提及的它所定義的“微行”的概念。“城市微行純電動車,城市就代表區域,微行代表出行方式,純電動汽車代表技術方向。我們發現電動汽車作為省際或城際交通工具,還是有一定困難的,當下電動車作為城市交通工具比較好”。在鮑文光看來,隨著城市交通出行體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消費者已經愈發變得不再單一依靠汽車這一種交通工具,而是根據不同的需求采用組合式的交通工具模式。“一百公里(以內)是電動汽車,一百公里以上就是傳統汽車,300公里就是高鐵,500公里可能就是低空飛機,一千公里之上就是民航飛機”
“對社會來說,微行意味著占用極少的公共資源、環保、高效、共享。對消費者來說,微行意味著安全、便捷、省錢、舒適、智能。”
“作為傳統汽車的第二輛汽車,我們做增量市場,不做存量市場”,2009年參加長江商學院培訓課程的鮑文光表示,是課程中商學院老師提及的“非主流”戰略理念給了他非常大的啟發。
“(長江商學院)老師當時提出一個新型的產業,一個新產業如果直接在主流產業落地,那么,主流產業競爭對手的技術、市場、品牌、資本會把你覆蓋掉,你就成長不起來。因為你要顛覆主流產業,主流產業的強勢地位和資源會把非主流滅掉。那么你只能從非主流市場起步,離主流市場遠一點,不被主流市場所關注”
這意味著要想在競爭激烈的汽車產業生存乃至發展,鮑文光需要找到一個新的品類和業態,而知豆恰恰切入的就是續航里程在100公里的微型電動車市場,而在之前,這是一塊主流車企并不太注目的細分市場。
“知豆特性埋頭苦干,用行動來說話。我們從2005年就開始研究電動車小型化這個方向,應該說砸鍋賣鐵,義無反顧去做這個市場。這幾年一直被大家誤解,而現在主流的汽車公司才看出來,真的是要發展新能源當下最好的就是小型化。”
而未來是否有產品“向上走”的規劃,鮑文光給予了否認,他強調知豆未來將繼續聚焦微行電動車市場。“挖十個坑不如打一口井,知豆作為一家民營企業,要自身的優勢,在細分領域里面沉下心來,研究的更深,往精深研究。”
“十年前挺進沂蒙山區”
在乘聯會前7個月純電動乘用車銷量中,知豆D2作為一款小型純電動轎車,前7個月累計銷量4643輛,在純電動銷量榜單中位居前列。這粒起步于非主流市場的“豆子”已經“扎下了根”。那么,這粒豆子是如何煉成的?知豆的研發模式和產業布局究竟是怎樣的?
鮑文光介紹到,知豆是從2004年在山東“起家”的,山東原來是研發基地和零部件基地,原來的電機,電控,整車的開發,都是在山東開發的,山東是零部件的生產制造基地。現在整車的生產基地在蘭州,而總部則是在設立在了寧波,十年前挺進沂蒙山區,十年后到了港口城市揚帆出海。”
而研發中心是國內外全球布局的模式,“在國內有北京、上海兩個研發中心,吸引了很多IT人才和相關技術人才加入,知豆的產品在智能互聯技術上的突破都跟這些研發中心有關。在海外,在日本東京、意大利米蘭都設有研發中心,在那里進行產品內飾和外觀的設計。人才在哪里,我們辦公室就在哪里。”
鮑文光透露,東京的研發中心主要側重于電池技術,“招募了一些原先在松下和特斯拉的工程師”,而米蘭設計中心則負責內外飾的設計工作。“意大利的設計師都是都靈的汽車設計學院畢業的,我要求就是必須要85后(設計師),因為只有更年輕一些(設計師)才能抓住時尚的元素。”
談及目前業內熱議的電池安全性,鮑文光透露,知豆用了5年時間,專門開發出了一個電池離線維護保養,通過均衡儀器對電池進行保養。“我們在電池維修保養上是第一家,車輛每大約行駛5000公里,就要對電池進行維修保養。”
2018年挑戰銷量10萬輛
2016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繼續突飛猛進,乘聯會數據顯示,2016年1月至7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約15萬輛,同比增長140%。其中純電動車銷量約10萬輛,同比增長184%;插電混動銷量約5萬輛,同比增長82%。但另一方面,政策的調整也讓整個產業發展存在一些新的動向和變數。從今年起,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開始退坡。知豆計劃的2018年銷量達到10萬輛的目標是否會有調整?
鮑文光坦言,知豆目前銷量的確受到了政策變化的波及,“特別是今年,政策反反復復,所以我們計劃都被政策打亂了。”但他強調,知豆明后兩年銷量會有大幅增長,“知豆銷量正逐步提升,盡管因為政策波動打亂了原來計劃,但今年整體銷量應該在3萬輛左右。2016年預計達到5—6萬輛,2017年實現7—8萬輛。”
雖然面臨著比較大的銷量壓力,但鮑文光堅持依舊在國內會以零售為主,而不會將其在杭州試水“微公交”這種分時租賃模式大面積推廣。理由在于鮑文光認為目前國內分時租賃仍然處于“燒錢狀態”,成熟的商業模式依舊沒有探索出來。
“分時租賃全國有上百家,雨后春筍一樣在操作,分時租賃,燒錢太厲害,沒有一家燒出來,都還是在試的狀態。”他認為,目前分時租賃沒有大數據支撐,“中國現在分時租賃最多的公司也就是500輛車左右,還要分布在好幾個城市。其實一個中等城市如果沒有1000輛規模的車沒法做大數據,商業模式做不出來,怎么去賺錢你根本不知道的。”
對于市場的波動,持續推出符合消費新需求的產品成為了重中之重。即將在9月份上市的D2S是今年下半年銷量提振的“關鍵”。
較之D2,D2S在在網聯化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其率先搭載了了車載微信,在聚合首頁,有實時路況信息推送,最佳導航路線,還可以把手機里的應用都映射至車機系統。值得一提的是,也整合了語音控制功能,可以實現微信溝通,回復消息、位置分享、位置導航、查看歷史消息等功能。除此之外,鮑文光還透露,明年將會有一款全新車型D3面世。
從十年前的沂蒙山區到如今的瀕海港口寧波,“砸鍋賣鐵”起家的知豆發展并非一帆風順。而在競爭日益殘酷的中國新能源市場,這粒“豆子”何時能躋身主流陣容?它是否能將微行的概念“扎根”中國消費者心中?鮑文光和知豆依舊在“答題”這份問卷。
【版權聲明】本文為汽車頭條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請勿抄襲或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