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蜂窩員工待遇怎么樣,馬蜂窩公司招人嗎
視頻加載中...
近日,UP主@池早是我的一段視頻再度走紅,視頻中她用一個月時間體驗了川劇花旦這個職業。這位來自成都的95后今年初辭職后成為“職業體驗師”,半年時間她已經體驗了30份工作:起早貪黑的外賣員、豪宅里的私人管家、小鎮上的茶館小妹……這些經歷在全網吸粉超過600萬,不僅粉絲開了眼界,也改變了她自己的認知。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聯系到了池早。聽她講述體驗工作的故事。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姜天圣
“職業體驗師”走紅
六百萬網友圍觀
“好久不見,上個月一直在川劇團學川劇所以沒有更新,大家的留言和私信我都有看,不會跑路的哈哈。”在停更一個月之后,近日池早更新了她在川劇團學習表演的故事,引來了網友們的好評,“勇敢的人先感受世界”“千百年留下來的文化好有魅力”“這么久沒更新原來在等大招啊,好棒的職業。”
打小開始,池早就對世界充滿了好奇,“我從小就喜歡看紀錄片,尤其是人文和社會類的,喜歡看不同的人過不同的生活,了解不同的文化故事對我來說是一件很有吸引力的事情。”上班之后兩點一線的生活逐漸收攏了池早對世界的好奇,直到她看到一個視頻,“如果不考慮薪資,你最想做什么職業?”池早的腦海中涌現了無數答案,點開評論后大家的答案也五花八門。經過深思熟慮后,傳媒行業出身的她決定辭職去體驗一百份工作,把這個過程拍成視頻給大家看。
起初,池早通過網絡應聘,她會事先和公司說好自己是“體驗式”上班,除開培訓外只上一天班,還會拍視頻發到網上,不少公司對她這個行為感到疑惑,“他們會反復問我,為什么要來拍視頻?視頻發到哪個平臺哪個賬號上?只來一天上班能上好嗎?是正常上下班嗎?”更多的則是直接拒絕,用池早自己的話來說,“體驗式上班的成功率只有5%”,不過隨著池早在網上走紅,她的成功率直線上升,目前她還經常收到邀約,主動請她來體驗工作。半年時間,在池早體驗的30份工作中,令她印象最深的有兩個,一個是當消防員,另一個則是最近剛剛播出的川劇花旦。
川劇院里看見真正熱愛
20位觀眾買了40張票
單是在川劇舞臺上表演一小會,池早就足足練習了一個月之久,這也是她經歷過時間最長的“上崗前培訓”。池早表示,川劇是臺步、唱腔、口音、動作、眼神都頗有講究的復雜藝術,池早“入職”的是一個民間小劇團,劇團里不少老師都是從小熱愛從小練習的,“老戲骨”們對新人的要求頗為嚴格,在訓練過程中,池早除了挨罵外,還要經常“挨板子”。在這一個月時間里,池早每天早上去上課,中午就在劇團周邊吃面,下午老師們在臺上表演,她就在臺下學習老師們的步伐神韻,晚上回旅館之后在網上找資料補習。
池早告訴記者,在體驗花旦的過程中,印象最深的不是花旦本身,而是大家的熱愛。“無論是演員還是觀眾,川劇院里的呈現出來的那種熱愛,是我之前任何職業都未曾感受到的。演員們幾十年如一日的去重復做一件事情,收入還很低,但他們從不會感到厭倦。”在劇團里一個月時間,池早發現不少老年人每天都來聽戲,劇是下午開始,觀眾們中午就來了,池早會和觀眾們打招呼,還會和他們聊天,川劇曲目不多,來聽劇的老爺子們早就聽得滾瓜爛熟倒背如流了,但就是聽不膩,他們說這劇是越聽越有韻味。劇團時長經營困難,觀眾們會默不作聲的拉一把,一次下雨天,還有二十多位老人打著傘來聽戲,到收場時驗票發現賣出去四十多張,顯示是有人多買了票。池早告訴記者,“票比人多”在這里是常態。
除了支持劇團外,觀眾們也對“新面孔”也很支持。民間劇團允許現場打賞,觀眾如果覺得演員唱得好,可以隨時把現金放到臺上去。池早上臺那天,剛唱了三句就收到了20元打賞,劇中又收到了20元,下臺后,一位經常和她聊天的老爺爺還特意跑過來打賞了一張百元大鈔。在日常閑聊中,池早會告訴觀眾們自己的“體驗式上班”,不過老爺子們不大能理解她口中的“自媒體、UP主”等詞匯,離開劇團后,池早還收到了短信,“怎么好幾天沒見到你了?今天會來唱嗎?”
體驗“超級英雄”訓練
三十萬網友豎起大拇指
一個多月前,池早受邀體驗了一天消防員——從早上6:30訓練開始,她想過訓練會很辛苦,但沒想過會這般辛苦。第一件事便是3公里晨跑。緊隨其后,是單杠訓練、爬繩訓練、整裝訓練。簡單午餐后,下午會迎來更重負荷的訓練。一天下來,池早體力已經到了極限,最后一項80斤負重跑她幾乎癱倒在地,最終連哭帶喘跑完了這段消防戰士們每天都要跑的路。完成任務那刻,池早突然理解了隊員說過的一句話,“我希望現在訓練的這些東西永遠都不會用上,但如果真有那么一天的話,就必須保證萬無一失。”
訓練結束,工作還沒有結束,隊伍接到了出警任務,清除小區里的馬蜂窩,在疏散小區群眾的過程中,池早發現,消防員這個職業在孩子們眼中是好奇、是崇拜,也是前進的方向。這段視頻在B站上播放量超過300萬,超過三十萬網友豎起了大拇指,“這才是真正的英雄”“有他們在就不怕”。
池早播放量最高的一段視頻,是她在茶館里打工的故事,茶館不大,所在的鎮子也不大,除了日常打擾外,池早所做的也就是打水、用蜂窩煤燒水,等待茶客光臨,用燒好的水沏一碗茶,再提上一壺熱水,方便茶客續茶。茶館的收費標準是游客10元,本地人1元,來這里喝茶已成為了鎮上老人們幾十年來的生活習慣,若是有老人連續幾天沒來,大家也就心照不宣了。
老七是在這間茶館一名員工,已經在這里工作了十幾年。老七小時候生病吃錯了藥,智力便一直停滯,父母過世后茶館老板收留了他。老七也能很好地勝任這份工作,并以此為榮,雖然智力還停留在兒童時期,但老七卻比任何人都要滿足且快樂,純粹且真實。池早表示,“工作的本質不是一味的奉獻,而是我們每個人用自己的方式贏得尊重。”
半年來感悟良多
下一份工作是保安
消防員、花旦、茶館員工、外賣員、豪宅管家、藝人助理、網管……半年時間經歷過這么多職業后,池早坦言自己的變化很大,“我體驗了很多職業,和不同人生經歷的人有了短暫接觸,當我了解他們的故事后,會發現每個職業都有不為人知的辛苦,我現在更加理解一個人為什么會壓力,為什么會焦慮。這段經歷給了我更多思考世界、思考人生的空間。”
池早表示,自己選擇職業會有一定的傾向性,有自己喜歡想探尋一下的,有網友愛看的大眾職業,還有一些來自于邀請。“我最想做的職業有兩個,一個是戰地記者,另外一個是非洲大草原上的攝影師,但由于涉及的東西比較多目前還停留在想象階段,我想未來一天我肯定會把這兩個愿望實現了。”池早向記者透露,自己已經找好了下一份工作,去當保安也是評論區許多網友想看的職業。
“我現在沒有做太多的職業規劃,也沒有想過體驗完100份職業之后的事情。我現在都不知道明年我會在做什么,就如同我去年也未曾想過今年能體驗30份職業一樣。”未來會做什么?池早說,自己可能會在某個瞬間得到答案。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姜天圣
校對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