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氏莊園多久能逛完,牟氏莊園多大
美麗充滿活力的膠東半島,父親青年時期戰斗過的地方。為了滿足老人家一直以來想去看看的愿望,我們在2021年的暑期安排了這一行程。
弟弟在煙臺上班一年多了,我們決定以煙臺為落腳點,有忙有閑的去逛周邊景點。
7月5日一早,我們帶上大包小包的行李,自駕游開始了。
經過四個多小時的車程,第一站來到了棲霞的牟氏莊園。
牟氏莊園,又稱牟二黑莊園,始建于清雍正元年,坐落于棲霞市城北古鎮都村,是北方頭號大地主牟墨林家族幾代人聚族而居的地方。
牟氏莊園規模恢宏,文化濃厚,以其建筑文化、農耕文化和民俗文化冠絕于世。
牟氏莊園,興旺長達十代,共356年。牟氏莊房有房480間,有民間故宮的美譽,進入莊園,幾進幾出的大院落,高大宏偉的建筑,不由讓人感嘆牟府昔日繁華。莊園處處皆是講究,蝙蝠圖案遍布甬路,墻壁,門口,蘊意有福氣;樹木栽在石塊鋪就成銅錢圖案的中央,意為發財樹;屋前栽下石榴樹,意為多子多孫......
賬房
各種長度的秤桿,排列著很壯觀
牟氏莊園主人牟氏家族,祖籍是湖北公安縣的,牟家始祖牟進祖在明初的時候到了棲霞,于是在這里定居,隨著家族的擴大,牟氏后裔在棲霞這一片土地上廣斂錢財,到明末清初的時候,牟氏家族到達了事業的鼎盛時期,光土地就達六萬畝,山嵐12萬畝,年收入達到了330多萬公斤,成為了富甲膠東地區有名的大地主。
中堂上方這塊彩匾“猶望公安”,是告誡后人,記住他們的祖籍是湖北省公安縣,后世人要永懷故土,銘記公安。
畫像上這位正襟危坐的清代官員就是牟氏第十世祖,牟墨林的高祖父牟國瓏
糧倉
夫人房
浴室
不出院就可看戲。自家的戲臺,小巧別致。"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東忠來大樓一層分為兩個展區,東一部分復原了小姐的寢室,地上還有兩雙小鞋,那年代女人都必須裹腳。
西屋展出了牟家小姐們當年的刺繡品。牟家的小姐雖然可以接受一定的教育,但在封建禮教的束縛下,她們仍然要坐守閨房,足不出戶,天天在閨房中做一些針線活打發時光,久而久之,她們的刺繡技藝竟爐火純青,繡出了一個個自由自在的生靈,表達了她們對自由世界和七彩人生的向往和追求。
人稱“牟氏莊園有一怪,煙囪立在山墻外”,看空中這個三級收縮寶塔式煙囪,它建于山墻頭外探出的石條前端,造型別致,標新立異,狀如小塔凌空。據建筑專家考證,這樣做煙囪,既能防火,抽力又大,又使莊園建筑藝術裝飾,美觀大方。
再看房脊上的“五脊六獸”,它起著以毒攻毒的避邪作用。從前端依次向后分別為“走投無路”、“幫子望月”、“隨風打旗”、“為虎作倀”、“趕盡殺絕”及龍生的第八子“螭吻”(猛禽“鴟吻”)
炕,主人冬天睡覺的地方
床,主人夏天睡覺的地方。
祭祀
樹種在鋪成的銅錢形的地上,意為"搖錢樹"
樓基的下面,是一處地下室,這是儲藏蔬菜和魚肉的地方,具有冷藏保鮮作用。
這兩套螺鈿柜,是宮廷用品,相傳是慈禧太后用過的,抗戰時期,日寇準備把它從煙臺港運往日本,被許世友將軍領導的部隊截獲,幾經周折,現存于牟氏莊園。上面的圖案是由獸骨、貝殼、玉石、金絲鑲嵌而成的,美觀精致,價值連城。這一套上的圖案王母娘娘召集各路神仙舉行蟠桃盛會的場面,另一套表現的是八仙過海的情景。
釀酒坊
從后門往前走,這條巷子的墻壁也是非常漂亮!莊園里最有特色的墻,當屬“虎皮墻”,整個墻壁都是各色石頭,暗藏有花卉、壽桃、銅錢、寶葫蘆等圖案,預示著房主的美好心愿。墻上的石頭都是工匠從河道里精挑細選出來的五顏六色的石頭,手摸上去滑滑的。面前的這堵石墻,是于清同治年間砌成的。由于墻面用五色雜石砌成,色彩斑斕,人稱“虎皮墻”,你若浮光掠影走馬觀花,只見一堵墻而已;你若運用悟性仔細閱讀品味,那你眼前便是一道詩意盎然的亮麗風景線。而且話說當年,莊園主人衷情自然,差使大批工匠,沿遠近河道精選各類雜石,按主人的創意和花匠的設計,利用石頭的自然形狀和色澤,調動“寫實”、“寫意”手法,創作了這副古樸雋秀的圖畫長卷,給這些不起眼的雜石賦予了永恒的藝術生命和較高的美學價值。
先讓我們看一下花墻下面的鏨墻,歷經百年風侵雨襲,墻體仍然平整如鏡,石縫如絲,堅固如初。鏨墻石均由水磨對縫。其用料之考究,做工之精細,都堪稱一絕。來自清華、北大、北京旅游學院的建筑專家和文物專家考證,牟氏莊園的石砌墻是全國傳統建筑中最好的。兩塊石頭之間沒有任何粘合劑,打磨不平的地方用銅錢作墊。據說當年莊園主人發給工匠一定數量的銅錢,磨不平石墻就把銅錢墊上,如果磨平了,銅錢就歸自己所有。所以,工匠們為了留下銅錢,就將鏨墻磨得非常平整。同時,牟氏莊園的青磚、灰瓦皆由豆汁浸泡,可以防風化。不褪色,因而整個莊園雖然歷經百年風雨侵蝕,依然保持了原有的古樸風貌。
這塊墻壁里有個"石榴"意味著"多子多孫"
年年有余
寶蓮燈
花朵
里面有塊磚像"葫蘆"意味著"福祿雙全"
最有意思的當屬“烏龜圖”,這只"烏龜"被各位游客撫摸的"黝黑光滑",導游說烏龜從頭摸到位尾,摸摸烏,一輩子不發愁;摸摸烏龜尾,一輩子不后悔。大家爭先恐后從頭摸到尾,把整面墻搬回家的心都有了。
這個壽幛就是1927年牟宗樸60大壽時,請湖南藝人歷時一年刺繡而成的,此壽字由一支主干、九個分支,27朵牡丹組成。隱含1927年之意,當年大壽共慶了3天,宴客六十余桌,耗資六百多塊現大洋,極盡奢華。光是匾就收了十幾塊,您看這里懸掛了幾塊有“椿樹長榮”、“花甲重新”、和“南極生輝”。
這里是“寶善堂”寢樓,是牟宗樸及其妻妾當年居住的地方,現在展示了本地的婚俗文化。當時成親的程序十分繁瑣,分訂親、上轎、迎娶、拜天地、入洞房等步驟。
天下第一硯,有整間屋子那么大。
書案
莊園里的學校
行程完美結束。
牟氏莊園沒有讓人失望,漲了不少見識。了解了很多建筑,風水,膠東文化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