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紅色教育基地有哪些-鎮江市紅色景點
今天是第六個國家公祭日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
讓我們一起來回憶回憶
鎮江的這些紅色景點
踏著先人的革命足跡
感受這片土地上英雄們的壯麗詩篇
讓心靈得到一次洗禮
01
茅山新四軍紀念館
茅山不僅是旅游勝地、道教文化中心,還是著名的革命圣地。為了宣傳新四軍在蘇南的艱苦卓絕的抗日斗爭史,緬懷陳毅、張鼎丞、粟裕、譚震林等新四軍革命先烈,弘揚偉大的鐵軍精神,激勵后人,經江蘇省委批準,鎮江市委、市于5年9月在茅山腳下建成了茅山新四軍紀念館,8年在原館址的基礎上進行了重建,2008年又擴建了新展廳。
紀念館先后被列為國家AAAA級旅游風景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宗教界全國愛國主義基地、江蘇省國防教育示范基地之一,是全國重要的新四軍紀念館之一,已成為長三角區域內團體開展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和紅色旅游的首選目的地。
攝影:陶春
02
蘇南抗戰勝利紀念碑
為緬懷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紀念在蘇南抗戰中英勇犧牲的7千英烈,于5年紀念抗戰勝利50周年之即,茅山新四軍紀念館在望母山頂興建了蘇南抗戰勝利紀念碑。
紀念碑背后陰刻有碑文:“年五月,奉中央之命,新四軍東進蘇南敵后,建立以茅山為中心的蘇南抗日根據地。在陳毅、粟裕、張鼎丞,譚震林等領導下,五萬兄弟踴躍參軍,浴血戰斗五千余次,斃傷俘敵四萬多名,七千將士壯烈捐軀,其勛勞業績,彪炳史冊。值抗戰勝利五十周年之際,特立此碑,永志不忘。”落款為鎮江市委員會,鎮江市人民敬立。
攝影:盛林娟
03
鎮江市烈士陵園
鎮江市烈士陵園坐落在風景如畫的北固山前峰,占地近百畝。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是江蘇省省會和軍法會審處所在地。北固山下作為反動派殺害人的刑場,灑滿了數百名革命志士的鮮血,故素有“小雨花臺”之稱。
圖片來源:鎮江市烈士陵園網站
1975年3月20日,鎮江市烈士墓“革命烈士事跡陳列室”建成,并對全市廣大群眾展出。1977年,鎮江烈士墓經市編委同意更名為鎮江市烈士陵園管理所。2年5月鎮江市公布鎮江市烈士陵園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攝影:張斌
隨著時間的推移,烈士紀念碑風化破損,市委、市決定重建烈士紀念碑。2年蘇民優(92)5號文件批準同意鎮江烈士陵園管理所更名為鎮江市烈士陵園管理處。3年4月5日,重建的革命烈士紀念碑落成。此后,市委、市進一步加大了對烈士陵園基地建設的投資,先后建成了“紅領巾”、“烈士陵墓移址工程”、“大型浮雕墻”、“警世碑”、“北固英烈群雕”、“忠烈祠碑”等,2002年,又把重建紀念館作為為民辦十六件實事之一,新建的烈士紀念館,總建筑面積3平方米,重點陳列了自戰爭以來直至社會主義建設時期238名烈士事跡,采用了聲光電控多媒體等高科技陳展手段,全方位對廣大群眾進行直觀形象地教育。
攝影:張斌
04
焦山古炮臺
0年戰爭期間,清為了加強長江下游的防務,決定修建焦山炮臺,與圌山、象山、江都都天廟三處炮臺略成犄角之勢,以守衛焦山及長江航道。
據鎮江史料記載,焦山炮臺是用質優的材料和方石為基,以黃土、石灰、細沙配糯米汁搗拌成三合土,分層夯實,表面涂有黑色保護劑,整個炮臺是呈暗堡式,炮臺內分設60(X)--8000斤重的大炮。每個炮堡都附有一座小彈藥庫,另一座大彈藥庫在炮壘南端門外偏西處。整體都用三合土分層澆灌形成,異常堅固。抗日戰爭時,炮臺為日軍摧毀。現存遺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05
鎮江市博物館
鎮江博物館原館舍為鎮江英國領事館舊址,位于鎮江市西津渡古街五十三坡上。8年第二次戰爭期間,清被迫與英國簽訂了《天津條約》,鎮江辟為通商口岸。4年英國開始在云臺山上建筑領事館,8年初,鎮江洋捕毆斃華人,群眾憤怒焚毀了領事館及巡捕房等。清屈辱侵略者,1889年償重建,于1890年竣工。
攝影:石小剛
現存舊址就是當時重建的建筑,由五棟東印度式風格的樓房構成,風貌之獨特,保存之完好在全國比較少見,是中國沿海沿江建造的最早的領事館之一,6年被國務院批準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攝影:鎮江論壇網友 鶴影若初
06
韋崗戰斗勝利紀念碑
韋崗戰斗勝利紀念碑高25米,碑頂是一支古銅色的步型,碑身正面鑲有銅鑄碑名,碑座正面的浮雕上刻有新四軍的標志(N4A),兩側分別鐫刻著陳毅、粟裕當年贊韋崗戰斗的詩篇。碑座上端的紅旗,表現了陳毅名句“故國旌旗到江南”的意境。
1938年6月17日,粟裕率新四軍先遣支隊在鎮江附近的韋崗伏擊日軍運輸車隊,打響了新四軍挺進江南敵后的第一仗。韋崗伏擊戰的規模不算大,但是在幾軍隊連打敗仗,蘇州、鎮江、南京等大中城市相繼被日軍侵占的嚴重形勢下,新四軍在江南首戰告捷,旗開得勝,不但當地群眾人心振奮,也提高了新四軍的聲譽。
07
丹陽革命陳列館
丹陽革命陳列館坐落在丹陽市畫院路36號,9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是鎮江市委和丹陽市委命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陳列館總建筑面積1268平方米,分上下兩層。丹陽人民革命斗爭史陳列在該館二樓,展出各時期歷史照片、圖表0余件,文物200余件。詳細介紹了“丹陽人民從黨的創建到解放戰爭勝利以及總前委、華東局在丹陽”等一系列的光輝歷史。
據了解,目前已有近20個學校或單位把丹陽革命陳列館作為德育基地。20年來,丹陽革命陳列館年均接待市內外參觀者近3萬人次,已成為丹陽市對外宣傳地方革命斗爭史的重要窗口。
08
許杏虎、朱穎烈士紀念館
許杏虎烈士紀念館座落在丹陽市河陽鎮高甸村后北洛自然村,占地6000平方米。1968年3月許杏虎出生在司徒鎮高甸村,也就是現在的杏虎村。9年5月8日凌晨,許杏虎和妻子朱穎在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中國駐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大使館的襲擊中不幸遇難,以身殉職,年僅31歲。
中宣部、人事部授予許杏虎、朱穎烈士為“人民的好記者”光榮稱號。9年12月,南聯盟總統米洛舍維奇向許杏虎、朱穎烈士授予了“南斯拉夫之星”勛章,高度贊揚他們在北約轟炸南聯盟期間堅守崗位所表現出的驚人的毅力和勇敢精神。
時間雖在不停往前
但歷史卻不能忘記
有時間不妨去鎮江的這些紅色景點
走一走,看一看
重溫先烈們的初心使命吧
鎮江發布綜合整理
編輯:黃昕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