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卻液一瓶多少錢_冷卻液大概多少錢一瓶
作者:擼車師兄
有老哥在評論區問我:“車子開了兩三年了,去4S店保養的時候,他們建議我換冷卻液,說不換的話夏天發動機容易高溫,真的是這樣嗎?”
正好我老爸的思域也開了3年了,并且都是我自己做的保養,今天就和大家好好聊一聊,自己該如何正確判斷車子是否要換冷卻液了?
首先每臺車應該在什么里程數、什么年限更換冷卻液,隨車附帶的用手冊上都給出了明確的說明。
比如我爸開了3年的思域,用戶手冊上要求20萬公里或者10年,才需要第一次更換冷卻液,這也是很多日系車的一個特點,就是會使用長效性冷卻液。但也有很多車型要求2萬多公里就更換冷卻液,比如老款哈弗H6。
更換周期有這么大差異的原因很簡單,絕大部分家用車冷卻液的主要組成部分有3種:軟水、乙二醇、緩蝕劑,其中含量占比最少的緩蝕劑,決定了這款冷卻液的使用時長;
比如普通的冷卻液里,一般采用的是硅酸鹽,它就屬于無機鹽型緩蝕劑,特點是價格便宜,對于銅、鋁、鐵都有很好的防腐蝕效果,但是緩蝕效果比較依賴于溶液的PH值。
但問題就是,冷卻液里負責降低冰點的乙二醇,長期在發動機里高溫的環境下,會產生乙二酸和乙醛酸導致冷卻液PH值逐漸偏酸,那么就會導致作為緩蝕劑的硅酸鹽失去緩蝕效果,并且形成“硅酸盆垢”;
所以,如果你的車原廠用的就是比較一般的冷卻液,或者后期更換成了比較一般的冷卻液,那么確實是需要2、3萬公里就更換的,否則水箱里里形成的水垢,就有可能導致散熱器局部堵塞、水泵工作效率下降的情況,最后造成發動機水溫逐漸升高。
冬天因為天氣冷可能不太容易察覺,但一到夏天車上空調一開,再稍微堵堵車,冷卻系統壓力變大,這個問題就會爆發出來,發動機就高溫預警了,所以這種情況該換冷卻液確實得換。
那么用長效冷卻液的車,真的可以20萬公里或者10年后再換冷卻液?
理論上確實可以,因為它們采用了更好的緩沖劑,來緩解乙二醇的酸化,并且用了更貴的有機酸緩蝕劑,但也需要定期檢查,思域的說明書上甚至要求每次加油的時候,都要看一看,我個人覺得這個稍微有點兒離譜了,大家每次保養發動機時檢查一次,其實就可以了。
自己動手檢查主要看兩個方面,第一個是看冷卻液的量夠不夠,因為很多車型冷卻液副水箱,并不是完全透明的,所以可以用一個強光手電筒,或者打開手機電筒貼在壺上,就能看清楚水位了,只要防凍液液面在最低限和最高限之間,就沒問題;
一般情況下,開了3年左右的車,都會有一些冷卻液的自然消耗,所以即便是很靠近最低限,甚至低于最低限一點點,也沒關系,直接添加一些,加到最高限以下就可以了。這里注意,自己動手添加冷卻液時,必須是在完全冷車的狀態下,才能打開水箱或者副水箱的蓋子,因為熱車情況下打開蓋子可能會被滾燙的防凍液燙傷。
并且如果原廠就是長效冷卻液,那么在添加冷卻液的時候,最好是能夠買到和原廠一模一樣的冷卻液來添加,如果實在買不到,至少需要確保買到的冷卻液,是不含廉價緩蝕劑的,比如前面提到的硅酸鹽,否則水箱里原本的長效冷卻液就會變成普通冷卻液,只能用2~3萬公里就要換掉。
第二個是可以用PH試紙測量冷卻液PH值,因為導致汽車冷卻系統故障最大的原因,就是本身的酸化對金屬零部件的腐蝕。我們現在的家用車,基本都是鋁制缸體和缸蓋,而鋁的酸堿值最佳保護范圍是4~8.5,有些車型是鑄鐵缸體和缸蓋,最佳的酸堿值保護范圍只有5~6。
所以如果用PH試紙測發動機冷卻液的酸堿值,超出了這個數值范圍,那么發動機冷卻系統就相對比較危險了,最好馬上更換冷卻液。
比如我爸開了3年4萬公里的思域,它的長效冷卻液PH值大概是7~8,這個數值對于這臺車的鋁制發動機來說,是完全沒問題的,所以我只需要添加一些冷卻液就行,不需要更換。
所以綜合以上,不知道什么時候該更換冷卻液時,不妨按照上面的方法,自己先看一下,不要盲目更換,其實大多數車在2~3年的時候,只需要添加大概100~300毫升冷卻液就行,自己動手就能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