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和奔馳的關系,大眾和奔馳是一家嗎
(觀察者網訊)當地時間9月22日,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綠黨)出席在柏林舉行的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地緣政治經濟論壇。期間,哈貝克談及中國電動汽車發展迅速,稱德國向中國銷售大量汽車“現在變得有點困難”,“因為他們很聰明,知道如何制造電動汽車”。
對于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的反補貼調查,哈貝克表示,德國汽車制造商擔心此舉會招致中方“反制”。他同時承認,德國和法國就此問題存在分歧。
政治新聞網歐洲版“Politico EU”稱,這是德國高級官員首次公開承認法德分歧,此前多家德媒指控法國是歐盟此項決定的“發起者”和既得利益者。
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出席“大西洋理事會”論壇,推文截圖
據“大西洋理事會”官方視頻和Politico EU報道,哈貝克坦率地承認,德法兩國在歐盟是否應對中國電動汽車展開反補貼調查問題上存在分歧。
哈貝克表示,法國曾強烈推動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展開調查,但現實是,法國汽車制造商在中國的汽車銷量遠低于德國,因此在與中國潛在的電動汽車“關稅戰”中損失較小。
他進一步指出,“德國汽車在中國賣得好”,法國車在中國的銷量不及德國車,在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宣布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的反補貼調查后,“德國經濟體系和汽車工業擔心,如果真的對中國汽車征收關稅,我們將不得不擔心(來自中方的)反制行動”。
“對法國來說,這不是問題,因為他們在中國市場上銷售的汽車并不多”,哈貝克稱,在考慮歐盟反補貼調查的影響和后果時,德國和法國存在分歧,“把所有這些不同的觀點融合一起是非常非常困難的”。
談及中國電動汽車時,哈貝克表示:“我們向中國銷售大量汽車,但現在變得有點困難了。因為他們很聰明,知道如何制造電動汽車。中國的電動汽車市場增長非常非常快。”
Politico EU還提到,22日早些時候,德國總理朔爾茨的歐盟、經濟和金融政策高級顧問庫基斯(J?rg Kukies)在同一場活動上聲稱,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完全正常”且“完全合法”。但他同時強調,相關調查必須尊重“非常高的標準”,“證據和證明的門檻非常高”。
“中國人很聰明,知道如何制造電動汽車”,視頻截圖
近段時間以來,中國電動汽車在歐洲等市場刮起一股旋風。在歐盟內部,法國政府不斷攛掇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揮動“貿易大棒”,而以傳統汽車強國德國為首的許多國家,則極力反對任何這樣的懲罰性舉措,認為任何貿易戰都會帶來巨大損失。
當地時間9月13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向歐洲議會發表年度“盟情咨文”時,仍舊宣布歐盟委員會將對中國電動汽車啟動反補貼調查,聲稱以此保護自身免受受益于國家補貼的中國電動車生產商的影響。
馮德萊恩13日宣布啟動調查,視頻截圖
馮德萊恩發表聲明后,以德國為代表的歐洲汽車業界紛紛預警,提醒歐盟此舉只會“自焚”。奔馳、博世等德企也相繼發聲,稱“貿易保護主義”和“關稅戰”的結果只會是雙輸。
與此同時,多家德媒將矛頭指向法國。其中,《時代周報》援引消息稱,馮德萊恩是“按照法國命令”行事,“巴黎不僅瞄準中國,還想削弱德國高端品牌”。《經濟周刊》也認為,“歐洲這一舉動,只會適得其反(This shot backfires)”,而法國在中國沒什么可失去的。
德媒《焦點》周刊9月17日援引專家的話稱,歐盟此舉只會適得其反,“如果中國征收關稅或采取類似措施,將嚴重打擊德國汽車制造商”,甚至德國機械工程等其他領域也會受到波及。
文章指出,目前,德國汽車工業近三分之一的汽車在中國銷售,而電池等原材料和零部件很多都從中國采購。對一些在中國進行了數十億投資的汽車企業來說,懲罰性關稅問題是一個雷區。大眾、梅賽德斯-奔馳、特斯拉和福特等公司,不僅對中國豐富的原材料感興趣,而且對在華建廠感興趣。
事實上,歐盟以及德國政府也對可再生能源領域提供一系列補貼政策。維也納經濟研究所所長菲爾博邁爾(Gabriel Felbermayr)告訴《法蘭克福匯報》,鑒于歐盟也有類似的政策,歐盟現在啟動調查的做法,是“坐在玻璃房子里,往外扔石頭”(德語諺語,意思是如果對方反擊的話,玻璃房便粉碎無疑)。
菲爾博邁爾進一步解釋說,假如歐盟果真啟動懲罰性關稅,中國肯定會回擊,其結果就像當年空客和波音的大戰。屆時“德國將很難支撐住”,因為德國不僅是出口大國,而且在中國有著廣泛的生產基地。
9月19日,歐盟委員會負責能源事務的副主席謝夫喬維奇(Maro? ?ef?ovi?)接受美媒采訪時表示,距離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新關稅“還很遙遠”。他在解釋這一說法時稱:“我們距離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進口關稅還很遙遠,我的意思是,這些調查要公平,必須進行得當。”
就在歐盟向中國電動汽車揮動“貿易大棒”之際,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歐盟貿易專員東布羅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9月23日抵華。在當天發表演講時,他再三保證歐盟無意與中國“脫鉤”,稱歐盟尋求的是對華“去風險”,希望建立更為平衡的經濟關系。
我商務部新聞發言人9月14日表示,中方認為,歐盟擬采取的調查措施是以“公平競爭”為名行保護自身產業之實,是赤裸裸的保護主義行為,將嚴重擾亂和扭曲包括歐盟在內的全球汽車產業鏈供應鏈,并將對中歐經貿關系產生負面影響。中歐汽車產業有著廣泛的合作空間和共同利益,經過多年發展,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中方將密切關注歐方保護主義傾向和后續行動,堅定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