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洲列島現在可以去嗎—七洲島在哪
二十幾年前曾看過父親留影的一張相片,他正是揮斥方遒年華,背景是一彎碧水,山海遠闊,那就是瓊東第一山——銅鼓嶺,我的第一印象。
時隔二十幾年后,我還是想去打卡探點的,就在去年初帶著家小前去,卻未能如愿,景區在升級改造中。
就在前些天,我恰巧路過便順道拐進這個景區圓夢。
山門整個變得更加宏偉大氣了,開車到上山的路口,崗亭工作人員說現在不能再開車上山了,得到售票大廳購票搭乘景區的游覽車上山。
“這樣挺好的,規范管理、安全有序”我心里是挺滿意的,不然山路崎嶇,車輛交錯,很容易出狀況。
景區的停車場園林設計挺好的,每個車位都考慮到了太陽的起落,而種植了能遮蔭蔽日的喬木,再輔以灌木叢作為區域分隔,形成了高低錯落的立體搭配。
我找到了一處沒有車輛停泊、陰涼的泊車區域,其實疫情沒有結束,外出游玩的人并不多,不遠處也只是三三兩兩的停著幾輛小車。
悶熱的午后有37度的高溫,猶如一個大烤箱,細密的汗,從皮膚毛孔里沁出來,沾到衣服上便潤濕了衣裳,以至于純色的衣服上也顯出深淺不同色調來。白花花的驕陽似火,猛烈地砸在石板路面上,折射出暴熱,讓人無處不感到郁熱難耐。
進入售票大廳門口,就有工作人員手持體溫槍,給游客測體溫以及填表登記,做完這些流程后就被引導到售票窗口,售票員已透過玻璃窗在笑意盈盈地迎接我了。
“請問憑導游證可以免票嗎?”我掏出證件詢問道,畢竟沒有帶團。
“可以的,但是游覽車票不免,往返45元,如果步行就無需購票”售票員答道。
“啊,那我購買往返的車票”這么強烈的陽光直射,搞不好會中暑的。
“師傅,你那邊發車了嗎?再等等,這邊有位客人要上車”售票員摁著對講機,“還沒有開車、還沒到點”對講機里回應。
當我叼著票、拿著證件、夾著包,一路小跑到游覽車登車口的時候,車上幾乎已經坐滿了游客。
檢票上車,左偏右讓地挪到車后座,在自己的座位上坐下來后才長噓了一口氣,這才感覺到稍微的異樣。
全車人只有司機跟我戴了口罩,難道疫情早就過去了嗎?坐在前面,聽著帶有澄邁地區口音的一群人都是上了年紀的中老年人;坐在車中段的是兩對情侶,好像是內地人,女孩子們或是興奮地撒嬌、又或是矜持地聊天,在敞開式車窗的柴油車里,早已經是南腔北調嘰嘰喳喳不停。
車啟動了,如脫兔般朝前竄起,直接撲向上山的彎道,第一個急彎便讓我猝不及防。一個大擺尾把我強壓在窗邊的橫欄上,而且還是車頭抬高傾斜45度的爬山狀態。只有使勁的雙手撐著,才抵消著慣性的甩力。待到扭過彎來、屁股剛調正坐好,又忽然進入彎道,往另一方向特別有勁道的急甩,若不是用胳膊肘杵著扶手,又是被按壓在橫欄上的。
此時已然是顧不上顧慮:如果有下山來的車交會怎么辦的問題了,全然依賴司機會處理好。
經過兩次這樣的猛操作就適應了,自如的拿出套著手機的手持穩定器,對著山下萬頃海田掃拍起來。
在左甩右擺的姿態下,車子沖頂后戛然而止。我們按內導的指引,沿著引導繩往更高的山頂攀登。那類似熱帶雨林的悶熱和壓強,陡然籠罩全身,登山小道是石板路,蜿蜒曲折,我率先于隊伍登上一幢房子的屋頂上。霎時三面闊然開朗,極目遠眺,一面背著大樹林、大樹林遮擋著對面的山頭。
遠處的藍天與海已經是渾然一色,在海天之間只有一線灰白的分割,若不仔細,幾乎是可以忽視的。在接近月亮灣的海面上倒映著天上一座白云,那座白云像是突兀的矗在海面上一樣,既像是一座城墻、又像是一座山屏石,直愣愣地擱在海天之間,海面上倒映著它白色泛金的倒影,并被拉伸淡化。
月亮灣很美!俯瞰它的時候靜若處子,一塊水潤碧玉般的海,就鑲嵌在它的臂彎中,渾然一體。灣中與海相銜之沿是潔白的沙灘,沙灘后緊挨著便是翠色蔥蘢的森林。遠眺隱約可現太極圖、又似可結掛脖頸上的墜物。
我們足踏之地,正是銅鼓嶺的主峰,海拔338米,銅鼓嶺素有瓊東第一峰之稱,伴有18座大小不同的群峰,層巒疊翠。銅鼓嶺還伴有月亮灣、淇水灣、云龍灣、寶陵河。據銅鼓嶺17海里的蓬萊仙境般的“七洲列島”,時隱時現,蔚為奇觀。
手搭涼棚望向那天地相接之際,那是一條弧線。天上的浮云似有與地相交,又像是浮在地表的一層棉絮。如果能晚一些蹲守在山頂,定能欣賞到俊美絕倫的晚霞吧,說不定還能遇到那最愛看落霞的紫霞仙子!她會不會是坐在這扶欄上、雙腿垂晃著,粉頰微甜,陶醉在那溫馨而凄美的晚霞美艷中?
從天臺循階而下,往后山方向覓去,柳暗花明出現的是一座亭子。
“亭”即為停,也是古代為游人提供休息歇腳之所。在什么地方建亭也是有講究的,首先那個處所的四周要有賞心悅目的場景可安放疲心,其次是這個亭子,要與當地的景物相互交融,互相呼應。
銅鼓嶺上這座亭子取名為“望京亭”,落款是蘇軾。亭子的款式是雙檐六角亭。人坐亭中可遠觀山海天,天地于心無比舒暢。亭子似隱似現山翠之中,綠中有橘紅,點綴這片蔥蘢。
領略了山海天的魅力之后,心滿意足地下山,就像飽餐美味之后的旅人,從此就分了一點心,在這兒做了記號,這便是心之所依的地方,同時也在默默的期許,有朝一日會帶著重要的人,重蹈覆轍溫習那南柯一夢。
下山的游覽車一樣的沖鋒無所畏懼,即使其間與兩輛上山的車交會,也是坦然而過。當雙腳落在山下的平地上時,有那么一瞬間感到不那么真實,覺得剛才像是上九天覽天地之悠悠,才落地回歸人間。
回到停車場依然是一片安靜,無人喧擾,此時有些許的微風徐徐撩過樹梢,翻擺著灌木叢的綠葉,“好想喝茶!”一個念頭,便有了下一步的行動。
撐起后備箱的門,拿出卡斯爐,小煮鍋、小桌子、戶外帆布椅,再從特制水桶上擰開龍頭,倒些清水涮了鍋,盛了滿滿一小鍋水,架在卡斯爐上,翻出火腿腸、當地市集上的花生餅、炸麻花,愜意地坐在帆布椅上干嚼細品,坐等水開。
當那勺橙黃的菊花晶傾倒在普洱茶中時、迅速的消融,那棗紅的湯色中,微微泛出菊花的清甜。待到茶溫略微下降后,小心翼翼捧起茶杯,吹去面上的燙氣、吸入半口醇厚與清涼,……剎那間心中的燥熱便被拂去,身心已無比的清爽起來。仰頭望著那峰頂,便莫名的在傻笑著——,自己好像忘了在上面留張照片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