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爾馬的歷史文化—科爾馬的美食特色介紹
珠寶盒,1325-50年
如果說大部分珠寶都代表著擁有財富的喜悅,或是充滿著對生活的美好祝福,那么從法國科爾馬發掘的猶太人珠寶則多少有些不同。這些中世紀的珠寶歷經幾百年的塵封,早已不單純是賞心悅目的飾物,她們承載著真實的過往,成為了歷史沉默的講述者,徐徐道來一段沉重的記憶。
1863年,在萊茵河畔的科爾馬小鎮上,工人們正在翻修一家糖果店。這座充滿魅力的小鎮位于法國阿爾薩斯,現如今已被認為是阿爾薩斯葡萄酒的首府。誰也未曾想見,原本順利進行的普通翻修活動突然被意外打斷,一批珍貴的珠寶和錢幣赫然出現在被翻修的墻壁內。這些造型精美、價值不菲的珍寶,為何會被藏匿起來?她們的擁有者又曾經有過怎樣的遭遇?在專家學者的不斷考證下,被藏匿的科爾馬寶藏慢慢講述了歷史的故事。
科爾馬寶藏中發現的一種小型書寫工具(手寫筆)曾經被用來將信息壓入蠟覆蓋的象牙片中,14世紀
時間追溯到14世紀——這批珠寶被制作的時期,科爾馬地區有一個十分繁榮的猶太人社區,在當地葡萄酒行業中發揮著主導作用,這批出土的珍貴寶藏便是屬于當時居住于此的猶太居民。科爾馬的猶太居民大多是新移民,他們在當時屬于神圣羅馬帝國(Holy Roman Empire)的城市里找到了避難所。這些新來者和他們的鄰居住在一起。當科爾馬著名的葡萄酒產業發展時,猶太居民作為商人繁榮起來并對未來充滿信心,他們建造了一座猶太教堂、一個用于儀式沐浴的浸禮池(mikveh),以及一所學校。
但當黑死病在1348至1349年爆發時,恐慌和偏見制造了一種可怕的氛圍。萊茵河沿岸的居民指責猶太人在水井里下毒,教皇對猶太人的辯護置若罔聞,科爾馬地區將其猶太人燒死。屠殺之后,皇帝聲稱擁有重要的猶太人財產,其余的便逐漸消失在城市景觀中。這一批科爾馬的寶藏極有可能便是在當時被藏匿起來。
戒指胸針,1340-49年
幾個世紀后,在這次翻修過程中科爾馬寶藏重見天日,并于1863年在大都會修道院(The Met Cloisters)展出,它重新喚起了人們對這個一度繁榮的猶太社區的記憶。1923年,這批珍寶被法國巴黎克呂尼博物館(Musee de Cluny)收藏。
2019年7月開始,美國大都會修道院博物館再次展示了這一批數量不多的珠寶,與她們共同展出的,還有來自修道院博物館的其他精選文物以及來自美國、法國的一些鮮為人知的猶太人的藏品。盡管展品的規模較小,數量也相對較少,但整個展覽既展示了遺產,也反映出歷史的殘酷,凸顯了猶太少數民族在動蕩的14世紀的突出地位,以及他們所面臨的危險。“科爾馬寶藏:中世紀猶太人的遺產”,給我們帶來了一個特殊的使命:講述偏見書寫的悲慘故事,述說那些活著的、抑或是已逝去的寶貴的生命。
雙杯,1325-50年
胸針,1340-60年
展覽中精致的珠寶,是對當時鮮為人知的猶太生活的一瞥。一枚出土自科爾馬的瑪瑙戒指,創作于13世紀下半葉至14世紀初。戒指上緊握的雙手造型,通常被稱為“忠誠之手”,它的來源遵循著一個廣泛的傳統,可以追溯到羅馬時代,至今仍十分常見。另一方面,這枚戒指所鑲嵌的縞瑪瑙,對于中世紀的戒指而言是極不尋常的運用。在1290年左右用希伯來語寫成的一篇寶石學論文中指出,如果一個人想在夢中和過世的朋友對話,那他需要佩戴一枚縞瑪瑙戒指。而戒指上的銘文“我聽見了,我看見了”(“AVDI, VIDI”),似乎正是表達了那企圖跨越陰陽之隔的追思。
猶太結婚戒指,1300年-1348年之間
另一枚猶太禮儀結婚戒指,創作時間為1300年至1348年。它的微型圓頂和支撐拱門模仿了耶路撒冷失落的神廟的想象形式,隱喻地將該場所與新婚夫婦的家連接起來。希伯來字母拼出的“mazeltov”(好運)設置了一個祝福的基調,鮮艷的紅色和綠色琺瑯痕跡則加強了這一寓意。復雜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藝,使這枚結婚戒指成為科爾馬寶藏中最具技術成就的例子。
不俗的制作技藝同樣在展出的其他珠寶中呈現:一件小飾物上,雕刻著一位騎者。他端坐在馬背上,一手持著韁繩,一手牽著他心愛的獵鳥,穩穩地向前走著。14世紀的珠寶顧客特別喜歡小型的珍寶,而只有非凡的金匠才能如此清晰地描繪出這個嬌小的身影。另一件飾有面孔的衣服別針,上面的小臉栩栩如生,給人一種孩子氣的幽默和異想天開的感覺。
銀色腰帶,1330-50年
策展人芭芭拉·德雷克·伯姆(Barbara Drake Boehm)和梅勒妮·霍爾科姆(Melanie Holcomb)曾合著兩篇關于猶太藝術遺產的文章,從其中一段我們了解到:“現存的藝術品不足以證明中世紀歐洲猶太人社區的重要性。盡管猶太人一直是少數民族,盡管不斷遭受迫害和流放,但他們對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歐洲的知識分子生活、藝術、科學和商業做出了重要貢獻。猶太人既是贊助人,也是藝術家,而幸存下來的藝術作品揭示了猶太人對當代藝術潮流的意識,以及他們與大多數基督徒或(以西班牙為例)社區的定期互動。”
酒杯,1320-60年
錢包,14世紀初
佐證的缺失使得出土的科爾馬寶藏變得尤為重要,它們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一段歷史的空白,展示了當時的猶太人社區的藝術成就與當時文化上的互通。
在展品三葉吊墜上,我們可以看到這種現象。在大教堂時代,哥特式建筑的語言在大大小小的藝術作品、宗教的和世俗的作品中回蕩。在吊墜上,一個三葉窗的輪廓,就像科爾馬的圣馬丁教堂(church of Saint Martin)的三葉窗一樣,被制作成一顆精致的銀飾。
獵犬追野兔吊墜,14世紀末
正如《華爾街日報》對此次展覽的評價:“通過一個不為人知的家庭和他們的財產——小,珍貴,容易隱藏——展覽生動地見證了科爾馬迷失的猶太人。”那些早已遠去的悲痛時代和真實出現在眼前的華麗珠寶,對觀者而言是陌生感和熟悉感的交織體驗。
科爾馬的寶藏默默述說著歷史的沉重,也有幸成為人類思想不斷進步的見證。時至今日,我們努力打破差異和偏見的桎梏,在不同文化背景的珠寶中,我們最終看見的,是人類共同的對生命和愛的追求。
展覽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