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登霄、夜行登霄是什么意思
近代以來,“中東地帶”就一直與“沖突”相連,尤其出現“耶路撒冷”的時候。
對于有著漫長歷史的地區而言,如果文明能夠融合,那將成為集體共同的記憶,例如我國的中原地帶。
然而如果反過來,不同文明之間一直無法融合,就會沖突不斷,例如耶路撒冷。
這個沙漠之中的寶地,不只是猶太人的圣地,也是基督徒的圣地,還是的圣地。
1被釘死在十字架和復活的地方——圣墓教堂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re,是對基督徒來說最神圣的地方。
盡管是被羅馬人釘死的,然而幾百年后,成了羅馬帝國的正統。
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的君士坦丁大帝決定皈依,他的母親海倫娜就是的基督徒。海倫娜來到耶路撒冷,親自督建了包括圣墓教堂在內的多個今天被視為圣地的教堂。
在公元六百多年的時候,教堂被毀,后來又經過了重建。
如今這里為六個教派所共有,(羅馬會、希臘正教會、亞美尼亞使徒教會、敘利亞正教會、埃塞俄比亞正教會、科普特正教),因此不管做任何一點修整,都需要經過所有教派同意。
例如二層外那個顯眼的梯子,即使并非的圣物,也沒有特別的意義,但要維持現狀,就只能一直留在那里。想要挪走梯子,必須六個教派全部同意才行。
圣墓教堂里有多個基督徒的圣物、圣地,苦路最后五處都在教堂里,進門就能看見的那塊長方形的石頭據說是去世的地方,基督徒相信上面也沾染了的血,所以的基督徒會用浸了油的方巾擦拭,親吻,然后那塊方巾就成了信物。
印象中圣經里似乎禁止圣物崇拜,然而在現實中,無論是在圣墓教堂,還是在誕生的地方圣誕教堂,或者被捕的地方萬國教堂,都能看見的教徒,或跪地親吻,或唱著贊美詩,或掩面哭泣。
處處彌漫著悲傷的氛圍。
2很難想象,在兩千多年前的耶路撒冷,有這樣的一個年輕人,在人與人彼此仇恨的動蕩社會中傳教。
與舊約里的神經常降下懲罰毀滅了整個城(索多瑪),或者殺死人作為懲戒不同(大衛的頭子),作為人子的,身上增添了更多人的元素。新約里的,不是沒有具體形象的遙遠的神,而是行走在人間的人子,圣經里有一些關于他的心理、他的喜怒哀樂的描述,讀起來非常親切。
圣墓教堂
遇見的信徒,摸了他的袍子治好了自己的病,也會驚訝;生氣之時,也會罵人,餓的時候找不到吃的,也會讓附近沒有果子的樹枯萎,這樣的形象甚至有點可愛。雖然無花果樹表示很冤枉,只是因為餓了,正巧在旁邊而樹上沒果子,就被命令“永遠不再結果子了”。(馬太福音)
萬國教堂
而對待所有人的平等態度更是影響深遠,在某種意義上說,今天西方流行的“人權”“平等”等理念,源初的內核就在。
來到圣殿山,對第一圣殿里的祭司和長老說,“收稅的官吏和娼妓都會先于你們進入神的天國。”
這句話的震撼之處在于,無論現實中人有怎樣的身份,他的心靈是衡量他這個人的唯一標準。
誰都愿意別人看待自己,是因為自己本身,而不是因為自己的地位和財富。地位不是永遠的(退休),財富也不是永恒的,唯有作為“自己”的自己,才是人唯一的標識。
也許正是這些觀念深得人們認可,讓羅馬帝國最終成了的信徒。
3耶路撒冷的歷史仍在繼續。
公元638年,阿拉伯人從拜占庭帝國手中奪取了耶路撒冷。
對于來說,圣殿山的重要意義在于,這里有著他們的圣地——圓頂寺和阿克薩寺。
圓頂寺
圓頂寺于公元600多年建造,大大的金頂在陽光下閃著耀眼的光,很難不被注意。閃亮的金頂在歷史的長河中也曾多次湮滅。今天人們看到的金頂是約旦老國王賣了自己倫敦的一個別墅,用得來的八百多萬美元,換了80公斤的金子在圓頂上貼了金。
傳說在這里,先知“夜行登霄”。
騎了白馬從麥加來到這里,來到了天堂,見到了其他先知。還求減少拜教,從一日五十次禮拜減少到一日五次,這也是今天做禮拜的次數。
我們的猶太導游在說到這里的時候,玩笑道,既然當年先知可以跟討價還價,那么現在在開的商店里都可以講價,除了食物和水例外。
圓頂寺前面的“靈魂天平”
圓頂寺只有才能進入,非教徒只能在外面拍照,在圣殿山的廣場上逛逛。
寺前圓形的回廊被認為是靈魂天平,是可以稱重靈魂的地方。
圣殿山上,圓頂寺對面,還有一個寺——阿克薩寺,公元七百多年建造。
與圓頂寺更具有象征意義相比,阿克薩寺用來祈禱的功能性更為突出。
阿克薩寺
雖然非教徒不讓入內,但僅從外面就能看出其占地面積,從開啟的門向里一瞥,里面是非常大的空間。據說這里可以容納五千人祈禱。“阿克薩”這個名字是“最遠的寺”的意思,意指這是先知在圓頂寺那里“登霄”到達天堂之前的人間的最后一段路。
正是因為這樣,耶路撒冷對于來說,成為僅次于麥加、麥地那的第三個圣地。
一個的,最渴望的事情就是走過這些圣地。
圣殿山與哭墻
《的葬禮》的主人公韓子奇,幼年的時候偶然來到玉器世家梁家,因為見到了玉器而找到了一生的寄托。韓子奇的啟蒙老師吐羅耶定就是一個的,年事已高的他要去麥加朝圣,正是在帶著韓子奇去麥加的路上遇見了梁亦清,才有了后面故事的展開。
耶路撒冷有了阿拉伯人的足跡四百年后,已經在歐洲成為正統的,不能坐視自己的圣地落入他人之手,于是開啟了長達近百年的十字軍東征。
而在世界,十字軍的多次東征,則被稱為“法蘭克人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