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華南mall小鎮-東莞 華南
最近直通車發表了一篇,引起不少網友的關注和討論,本文就這一現象進行更深層次的探討,剖析造成這些現象背后的原因。
華南mall這個商業巨無霸的誕生,不僅因為開發商三元盈暉的雄心壯志,也有當地的規劃要求與售賣概念的需求。喊出了“立足珠三角,輻射全中國”的口號。
在2002年正式開始建造前,提出集“購物、娛樂、餐飲、商務、辦公、家居、休閑、運動、旅游”等九大功能于一體的城市綜合體的設想,集中一站式消費將取代零散的消費模式,以現在的眼光來看確實如此。可見開發商的眼光還是非常超前的,當然也太理想化。
選擇在一個偏僻的地方落腳,是考慮到了未來汽車保有量會上升,人們將進入車行時代。雖然開發商對“車行時代”的認識,也確實符合未來近14年的出行趨勢。
雖然開發商預測了未來發展的大趨勢,但在當時,市場對集中一站式消費并沒有強烈的需求。開發商也沒有這么多財力去等市場發育。即使開發商有這個財力,入駐的企業也沒有這個耐心。
光是選址這一點就透露了當時開發商巨大的野心。
華南mall規劃時,就意圖把30公里內的消費者都吸引過來,而萬江30公里半徑內,覆蓋了東莞、廣州黃埔、廣州增城三地。這被視為華南mall的基本性商圈,如何理解這個“基本”呢?看完接下來兩個商圈的規劃你就知道了,意思就是:基本都拿下來了。
半徑60公里范圍內,覆蓋廣州、深圳、佛山、順德。這被是為它的經常性商圈。從名字來看,就是指望這個半徑內的消費人群經常過來。
那么靠什么將這些半徑里的消費人群吸引過來呢?
開發商思路就是,引入國際型商家,這些商家只有在華南mall能找到,其他地方沒有,所以對這些國際型商家感興趣的,只能來這里。
包括美國時代華納、加拿大IMAX公司、英國BBC天線寶寶、歐洲最大的建材裝飾零售商百家居、新加坡歡笑天地、深圳銅鑼灣百貨、阿瑪百貨、好又多超市、西湖春天、香格里拉酒店、尼羅河酒店等都先后入駐華南mall。
然而無論是多么超前的眼光,引來多么知名的國際商家,都無法掩蓋事實:沒有人來。
華南mall的構思,實際是美國購物中心模式照搬到中國上來。
美國亞特蘭大購物中心
然而美國的城市規劃與我國的不一樣。美國紐約的城市中心寫字樓林立,幾乎沒有大型商業配套,但發達的公路網和較高的汽車保有量,造就了郊區型購物中心模式。
華南mall規劃之初,源于對未來車行時代的預測。選擇東莞萬江,也是看到了東莞擁有全國密度最高的高速公路網,同時又位于珠三角的核心位置。然而其實踐證明,美國的郊區型購物中心模式,照搬過來是行不通的。
何至于此?
首先,堵車、高速路費、燃油費用,就造就了極高的交通成本。
如果從深圳南山區出發前往華南mall,高速路費單程 40元,76公里的路程,預計30元油費,來回成本已高達 140元,這還不算可能產生的停車費。
其次廣深高速經常面臨堵車的問題,給周邊的消費者帶來高昂的時間成本。
這么高的路費和時間成本,大大打擊了輻射半徑內消費人群的意愿。
華南mall正式營業的2005年,東莞人口達到1000萬,但主要的消費人群分為兩類。一類是高收入階層,另一類是在工廠打工的工薪階層,而工薪階層,當時占人口比例70%左右,這部分人群去華南mall消費的可能性非常低,一方面是公共交通不便,另一方面是消費能力也不匹配。
而高收入階層,由于交通方便,有去香港和廣州消費的習慣。
脫離市場需求,一味的求大求全,是華南mall定位之初的最大問題。
2014年,華南mall重新定位“立足萬江,輻射東莞”。最近也恰逢華南mall改造。不知道未來將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