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細亞電影院常州歷史,常州亞細亞電影院影訊
當我們回憶起2003年
印象最深刻的
一定是那場抗擊“非典”的全民戰爭
也是在這一年
常州如火如荼地創建學習型城市
房地產業也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今天,繼續跟小驛
一起回溯龍城往事,尋找共鳴與感動。
記憶中的常州——常州2003
一起來回顧吧!
常州“領跑”中國家具行業
2003年4月,總面積33萬平方米的常州月星家居廣場一期工程(8萬平方米)開門迎客,這個超級賣場迎街鋪面長達1.5公里,云集了500多家國內外知名廠商;6月28日,以倡導“綠色、生態、環保、健康”為家居文化理念的月星綠色生態家居展在月星國際家居廣場開展。
2003年11月,紅星世界家居工廠直銷中心開業。紅星成功建設了全新的綠色生態家居商場,探索融商業經營、休閑觀光等于一體的國際一流的家居購物中心,也是我國唯一被中國建材市場流通委員會授牌的"中國綠色生態家居示范商場",它引領了中國家具業的綠色生態革命和經營業態的新一輪升級。
亞細亞影城獲國家“五星級”好評
如果說紅星大劇院帶給常州人對于電影的最初認識,那么,亞細亞影視城則刷新了常州人對于“巨幕”的認知。1989年,常州新華電影院拆除,1990年改建為常州亞細亞影城;2000年3月,亞細亞影城全面改擴建,成為以電影放映為主,是集文化、休閑、娛樂、商貿、服務于一體的現代化多功能綜合性文化娛樂中心。
2003年1月28日,亞細亞影視城經國家廣電局評定為全國首批6家五星級影院之一,成為當時江蘇惟一一家“五星級影院”。
亞細亞黃廳巨幕
常州景點“顏值”提升
繼人民公園和蘭園第一批改造和免費敞開后,2003年8月28日,古運河畔的蘆墅公園結束改造向游客開放,成為常州第三個敞開式公園。
改造后的蘆墅公園,以清代詩人楊倫的《蘆墅放舟》一詩為立意,與現代園林藝術相結合,展現江南水鄉的自然風光,蘆墅公園園小景佳、布置精巧、環境幽雅,具有濃厚的文化氛圍。
同年,西瀛里、楊柳巷和早科坊也逐步進行了改造,改造后,西瀛里和早科坊道路均拓寬至20米;位于西瀛里南側,京杭運河沿岸的明城墻也得到了修繕,墻按《清代常州府城坊廂字號全圖》進行原貌修復,修復后的城墻長221.8米,寬5.2米,高6.5米,登臨其上,可覽京杭大運河繞龍城汩汩東流,文亨、元禧、懷德等大橋及尚書碼頭等諸景盡收眼底,成為常州文化景點之一。
抗擊“非典”
2003年,非典來襲,4月中旬,常州市成立3個醫療專家組、48支流行病學調查組和消毒消殺隊伍,開設發熱門診147個,定點收治醫院4家。并在機場、火車站、汽車站安裝4臺紅外線體溫測量儀,對到站人員進行體溫測量,填寫健康申報表;在汽車站、火車站停放救護車,一旦發現可疑病人,在第一時間送定點醫院隔離治療。在全市35個道口設置留驗站,從公安、衛生、交通抽調700多名工作人員,堅持24小時全天候對入境車輛特別是來自疫區的車輛、船只和司乘人員進行嚴格的檢疫......全市防疫、全民防疫,措施及時到位、全力“以赴、嚴防死守,取得了“非典”防治工作的階段性成果。
京杭大運河和312 國道南移改建工程
2003年11月13日, 常州舉行京杭大運河和312國道南移改建工程領導小組(擴大)會議,標志著常州交通史上單項投資最大的工程拉開了建設帷幕。2005年,312 國道常州段改建工程正式建成通車,比預定目標提前近1 個月。工程還被市委、市政府作為“世紀工程”和新的“城市名片”列入2005 年城市建設重要目標項目。2008年1月,京杭運河江蘇常州段南移改線工程竣工通航,大大提升了運河“黃金水道”的運輸功能力,改線后的新運河全長26公里,建成的航道口寬達90米,最小水深3.2米,可通行1000噸級船舶,工程先后獲得“國家優質工程獎”、“詹天佑獎”、“水運工程質量獎”、“揚子杯”、“省科技進步獎”等多項重要榮譽。
2008 年全線貫通的京杭運河和312 國道常州段改線工程
京杭大運河和312 國道南移改建工程為常州提升中心,拓展南北,快速拉開“一體兩翼”城市發展框架,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常州市政府首創“法律顧問”制度
依法治國作為一項基本原則在1999年被寫入我國憲法,進入21世紀,常州在推進民主法治建設的道路上不斷創新,2003年7月28日,常州市法律事務律師咨詢組成立,5名律師成為常州市政府的“法律顧問”,這在全省、全國均屬首創。多年來,常州市法律事務律師咨詢組在重大項目建設、矛盾糾紛化解、社會和諧保障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目前,常州市、區兩級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已實現全覆蓋。
常州上演“園藝盛會”
2003年,常州為江蘇人民獻上了一場精彩的園藝盛會,6月28日,第三屆江蘇省園藝博覽會在中華恐龍園開幕。本屆園博會以“綠色奏鳴曲”為主題,集中展示全省各地園林園藝的最新成果和園林綠化的發展方向。
第三屆江蘇省園藝博覽會在中華恐龍園開幕
會展期間安排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和江南城市風采的園事花事活動,并舉行了一系列評比獎勵活動,常州市獲得了本次展會“突出貢獻獎”,在盆景、插花、根雕、園藝精品展中出,得獎項目檔次、數量均居全省第一。
常州園藝博覽園
常州開啟“朝九晚五”模式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勞動者的的休息與健康越來越得到社會重視,常州市先后多次調整過工作時間和休假制度。2003年10月8日,常州市、區黨政機關和社會團體、文化藝術、體育、社會福利業、有公共服務管理職能的事業單位,以及各金融保險機構,調整作息時間,上午9:00~下午5:00,開啟了“朝九晚五”上下班制度。
“常州第一橋”合龍
2003年10月9日,江蘇省第一座雙塔單索面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 常澄高速公路、常州大外環路特大橋正式合龍,成為常州最大的橋梁。常澄高速公路特大橋跨312國道、京杭大運河、滬寧鐵路,橋梁全長2.81公里,總投資1.6億元。與這座大橋相距只有幾米的是常州大外環路京杭運河特大橋,全長1.155公里,跨京杭大運河、滬寧鐵路,是常州大外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合龍為常澄高速公路2005年通車、分流滬寧高速公路贏得了時間,為常州大外環建成通車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與常州最后一個馬路市場說再見
說起馬路市場,老常州人一定不陌生,一張板凳、一桿秤、一張墊子,拉輛三輪車,一個路邊簡易攤就設好了,但馬路市場在帶給市民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安全隱患。2003年8月25日,隨著最后一個簡易鐵棚的拆除,常州最后一個小商品馬路市場——清潭市場正式撤銷,清潭市場是成立較早的市場之一,但由于時代發展的需要,馬路市場已經漸漸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清潭市場的撤銷,標志著常州的城市管理水平又上了一個新臺階。隨后,當時常州規模最大的清潭綜合市場投入使用。
清潭綜合市場 圖源:@常州吃貨
【年度數據】
2003年,常州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01.4億元,總人口346.22萬人,人均生產總值首次突破3000美元,財政收入136.1億元,財政支出84.8億元,全市人均儲蓄17992元。
2003年
常州市第一個經濟適用住房小區藍天花園開工
魏村水廠、西氣東輸、
武進長江飲水工程相繼建成
公交運行車輛突破1000輛
......
小驛在整理過程中
或許會有疏漏
歡迎大家在留言區補充或指正
一起參與討論吧!
*感謝市委黨史工委、市地方志辦提供參考資料
更多常州本地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常州驛站(ID:changzhou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