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土列爾是什么意思、阿土列爾村簡介
視頻加載中...
【節目導視】
同期:我的家在四川甘孜州理塘縣,就住在格聶雪山腳下。
同期:油橄欖今年(2020年)是第一次掛果,我們想通過種油橄欖,把懸崖村這塊地做成一個綠色環保的點。
同期:那邊修起來之后,也會裝冷庫,然后會全程上流水線操作,這樣標準化分撿能夠更把握品質。
【正文】
【解說】脫貧攻堅作為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標志性工程,可以說是在實時地通過互聯網向整個世界展示。而在這個展示互動過程中,一些人通過自己的形象和勞動,成為了網紅,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道路上刻下了自己的身影,深深地融入到了時代的洪流中。
【解說】2020年11月,一個藏族男孩帶著一雙清澈明亮的眼睛和純真的笑容出現在了網絡上。
【同期】微博視頻資料
我是丁真,我今年20歲,我的家在四川甘孜州理塘縣,就住在格聶雪山腳下,在我們村莊,每天推開門就能看見格聶雪山。大部分時間我就和弟弟一起放牛,時間過得好慢好慢。
【解說】視頻一出,原本覺得時間過得好慢好慢的丁真,生活節奏一下子過得快起來,接受媒體采訪,成為當地國資公司的簽約旅游大使,圍繞丁真的話題在全國展開。丁真成為了網紅,如同他的名字丁真珍珠在藏語中的意思“吉祥的珍珠”一樣,吉祥也連帶著他的家鄉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成為了人們追逐的旅游熱點地方。
【解說】理塘是一座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小城,自古以來就是茶馬互市上的重鎮。在丁真現象的影響下,縣內廣袤無垠的毛埡大草原、冰潔神秘的格聶神山、歡樂喜慶的賽馬節,以及格木自然保護區等人文風情、自然景觀開始為大家熟悉。
【同期】四川甘孜州理塘縣國資集團公司負責人 張璽
他(丁真)未來的發展方向就是文化旅游,去學習,去深耕,去了解,當上一個文化旅游的宣傳大使,在公益方向去做好一個青藏高原的環保衛士,我覺得這就是他未來發展的一個方向和路徑。丁真的商業路線在于對旅游市場的推動,所以他的帶貨,帶的是大貨而非小貨。
【解說】丁真目前在學習普通話,他想把自己的家鄉介紹給更多的人。
【解說】遠在四川涼山深處懸崖村的某色拉博早已把網絡直播玩得十分嫻熟。從小習慣了在懸崖上跳躍攀爬的某色拉博,用手機把自己爬天梯、過吊橋、放牛放羊,以及鋼梯建成后的日常生活拍成視頻,發布在網絡直播平臺上,一下子成了網紅。如今,這位“懸崖飛人”在網絡直播平臺上擁有10多萬“粉絲”。
【同期】四川涼山州昭覺縣原阿土列爾村村民 某色拉博
大家好,我是拉博,今天的懸崖村下了很大的雪,雪景很漂亮。這一年里,我們懸崖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解說】2020年5月,懸崖村的貧困戶開始陸續搬到縣城集中安置點。走下鋼梯,住上樓房,這些貧困戶居住條件實現歷史性改變。懸崖村在脫貧攻堅中慢慢蝶變,更多的信息和機會也慢慢涌入懸崖村,拉博的“發小”某色蘇不惹也開始學會了直播帶貨村里的土特產。
【同期】四川涼山州昭覺縣原阿土列爾村村民 某色蘇不惹
我在懸崖村帶著大伙一起種油橄欖、養黑山羊。今年(2020年)是我第一年養羊,今年(2020年)4月份的時候,我買了70多只羊,養到現在發展到了100多只。剛開始,在村上又沒有工作和收入,到了2017年,鋼梯一建完,網絡一通,我通過網絡直播銷售土特產,也加入到油橄欖基地的管理中。油橄欖今年(2020年)是第一次掛果,我們想通過種油橄欖,把懸崖村這塊地做成一個綠色環保的點。到了今年(2020年),很大的一個變化就是84戶貧困戶陸續搬到了縣城的安置點,游客一來就沒地方吃、沒地方住了,所以我想到了在這個地方建民宿,以后來游客,我們就做成一個網紅打卡點。
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把孩子、老婆帶下山,多讀書,然后我還是希望留在懸崖村山上,做旅游開發,為這里能做的比如說養羊、種橄欖,開民宿,在自己的家鄉能夠開發一些特色,我們都會有穩定的發展。
【解說】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會理縣,24歲的何爽選擇了一條與別人不同的路。2017年石榴銷售季前夕,何爽從干了不足一年的航空公司空乘崗位上辭職,回到家鄉賣起自家17畝地的軟籽石榴,同時玩起了直播帶貨。
【同期】四川會理創鮮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創始人 何爽
因為是2017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回家來探親,當時就發現會理這邊電商發展氛圍特別好,商務局包括縣委縣政府也特別重視電子商務的發展,也出臺了一些政策,再加上當時我覺得直播帶貨是一個風口,因為那個時候沒有主播愿意走進農村,走進果園,親自去直播介紹水果。反正當時我的想法很簡單,因為我覺得我還年輕,我就覺得我回來闖幾年,如果闖成功了,那可能我能夠實現另外一番人生價值,能夠幫助更多的人。
【解說】會理縣冬暖夏溫,山地綿延,擁有獨特砂石紅土,石榴種植面積達40萬畝,約占全國的四分之一,年產70萬噸。以前會理石榴主要靠著大貨車沿著盤山公路,一車一車地運出大山,進入全國的批發市場。商販還常常壓價傷農。近幾年,電商打破了會理石榴原有的銷售方式。2017年是會理水果電商起步的頭一年,當地的種植戶、合作社紛紛嘗試在各大電商平臺上賣石榴,外地的經銷商也開始進駐會理試水電商這條路。老家的軟籽石榴品牌越來越響亮,何爽也逐漸學會了如何與水果打交道。
【同期】四川會理創鮮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創始人 何爽
這個石榴在會理的種植歷史是很長的,差不多有30年。但是我記得在我們兩個人小的時候,雖然說是種植石榴,但那個時候石榴還是特別少的。
【解說】在石榴豐收時節,何爽和妹妹何倩每天早上6點鐘就要動身前往縣城周邊的各個產區,為消費者挑選出優質的石榴,晚上回到庫房里分揀、包裝、貼貨、發貨,為客戶答疑解惑更是少不了。
【解說】2020年受疫情影響,會理石榴銷售出口市場基本停滯,但何爽姐妹倆對國內線上銷售市場充滿信心,目前她們每天發貨都穩定在2到3萬單。為了更好適應電商的發展,何爽姐妹倆除了租賃了彰冠鎮水果物流園1700平米倉庫,還自建一個2800平方米的冷鏈分揀一體化倉儲中心。
【同期】四川會理創鮮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創始人 何爽
這里面到時我們修建起來之后,里面會裝一個冷庫,包括那邊修起來之后,也會裝冷庫,然后會全程上流水線操作,上流水線的設備,打包機,傳送帶等等,這樣標準化分撿能夠更把握品質。
【解說】何爽最初想幫助更多人的想法如今也得到實現。
【同期】裝卸工 凌德金
我們6個人從8月1號到現在(2020年11月)為止,在這兒裝石榴,賺的錢已經是12萬多一點,自己可能有兩萬零點。
【同期】四川會理創鮮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創始人 何爽
我們倉庫現在大概有石榴技師120到130位工人,他們打包的話每天大概是能創收200元左右,他們都是來自于我們周邊的一些貧困村民或者是我們以前老家的鄰居什么的。
【解說】通過互聯網,何爽何倩姐妹倆成了當地農產品走上電商之路的帶頭人。只要憑借勤勞的雙手,總會闖出一片天地,未來會有更多的“丁真”、“拉博”、“何爽”走進我們的視野,加入鄉村振興隊伍,引領更多的農民增收。
制片人:李杰
編導:王超
記者:楊華 江宏景
報道員:張可凡
部分視頻來源:涼山臺
配音:姜琴(實習)
統籌:王健
片頭制作:夏勇
監制:張平鋒
出品人:孫志平
新華社音視頻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