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哪個動物園最大、廈門哪個動物園最大最好玩
在2016年8月,全世界人工飼養體型最大的鱷魚“小河”,被人們稱為“麻豆鱷魚王”的灣鱷,由臺灣養殖戶邱先生從鱷魚苗一手帶大,贈予廈門野生動物園。原本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如今“小河”的生存環境簡直苦不堪言,甚至連生存都成問題?我們一起往下看。
灣鱷作為23種鱷魚中體型最大的鱷魚,都屬于恐龍家族,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爬行動物,它們在地球上存活了2.4億年之久,擁有恐怖的咬合力,獵殺角馬都輕而易舉,龐大的體型和鋒利的牙齒,讓它們輕松位居頂級獵食者的寶座,這么活潑的一個動物,卻在野生動物園生活的苦不堪言。
下面這張圖片是邱先生和它的“小河”一張合影,“小河”體長超過5米,原本體重750公斤左右,是邱先生飼養36年的鱷魚,全球最大的圈養灣鱷來自我國,原本是一件多么值得自豪的事情啊!雖然國外也有體型巨大的人工飼養鱷魚,“小河”則與它們不同,小河是從鱷魚苗就開始飼養,是邱先生一點點看著它長大的。也算邱先生的半個“兒女”。
如今的它生活在野生動物園中,居住在臟水坑中,瘦骨如柴,完全不是一個活潑灣鱷該有的樣子,鱷魚擁有厚重的鱗片,或許很多朋友看不出胖瘦,下面有一張圖片作為對比,上邊是“小河”最開始樣子,而下邊則是最近的現狀,從圖片上可以明顯看出,上面鱷魚渾圓體胖,軀干強壯,擁有胖胖的身體,在看下面的圖片,明顯可以看出背部突出,后背都是塌陷下去的。最顯著的就是它生活的水質,這么劣質,我估計就算是癩蛤蟆也不愿意生活在這里。
大家都知道鱷魚是吃飽一頓,好幾天都可以不用進食的動物,尤其是巨大的成年個體,即使幾個月不吃飯,也不會餓成圖片中這么瘦的體型,可以想象下它得有多久沒有享受到進食的樂趣了。
灣鱷作為一種半水生動物,生活在野外的湖泊大河當中,水中流動性強,水質清晰,最主要的是深度比較深,可以靠巨大的浮力來支撐自己,也有“水中蛟龍”的稱號。到了岸上龐大的體型,讓鱷魚的身體行動遲緩,長期居住在淺水區和岸上,會因為無法支撐自己的體重,導致多器官衰竭,被自己活活壓死。之前就有這個例子,國外著名的“洛龍”,就因為長時間生活在淺水環境而死亡。
在國外的人工飼養鱷魚,大多數都有非常巨大的飼養環境,它們擁有足夠的生存空間,它們可以在岸上休息,也可以在水中玩耍。而對于“小河”來說正值年少,本應該活力十足,卻一副疲憊不堪的樣子。除了食物的區別,和環境也有著很大的關系。或許好多了解過小河的人應該知道,觀賞的小河就是在沒有水的岸上呀?這樣說其實也沒錯,動物園觀賞確實需要把水排干凈,也是為了游客觀賞。和拍攝的方便性。
但是問題并不出在這里,問題是即使在不觀賞階段,“小河”處于的環境,仍然是水質極差,瘦骨嶙峋。最初小河的生存環境也有好多愛好者去關注它。給園方的工作人員提意見,不過園方回應確實讓人震驚。還懟愛好者不知道鱷魚不能太胖。目前精準測量記錄最大的灣鱷“洛龍”,體長6.17米,體重1.075噸。園方回應是2600斤,就相當于1.25噸。比洛龍還重0.175噸。這已經不是超重,這已經是破記錄了。
從圖片可以看出,兩條鱷魚的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大,甚至還回應“小河”由于不活動還需要減肥?這明擺著欺騙人,但凡精準的測量一次,撒謊也不會這么離譜。
園方回應說“小河”的飼養環境是按照原主人要求建設的。這倒也是沒啥毛病,但是拿圖片一對比這問題不就出來了,“小河”剛被送來這水質清澈見底,然而現在的環境都不用說了吧。環境確實是可以,你總得換水吧?如今的飼養環境怎么看都不適合鱷魚生活吧。
“小河”生存的環境其實并不差,只是需要給它多換水,至少可以讓它懸浮在水中就可以,也不需要水可以清澈見底,正常換水,按時投喂,“小河”也不至于餓成這個樣子,能活命就可以。也沒太大的要求。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起“小河”,園方不得不開始回應,開始賣慘,再也沒有了之前的囂張態度,疫情期間有困難大家也能理解,問題出在都不嚴謹對待問題,隨便找個理由搪塞游客,體重也隨便說個數字,這也太敷衍了吧。園內工作人員連哄帶騙的來搪塞游客,這實在是說不過去吧。
原主人把鱷魚送到大陸還接受了一段采訪說:“看過“鱷魚王”的人太多太多,我們希望它到大陸以后,大陸的人會說,哇這是寶島臺灣送給我們的”。短短的兩句話,表現出老人對“小河”的關愛之心和愛國之心。真心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可以了解這件事,讓“小河”存活的更久一點。也不會辜負老人的心愿。
野生動物園的生存環境確實不如在野外,但是也不能太過分吧,只需要保持動物的正常生活就可以。這連維持生命都難以滿足,實在是說不過去了。
有些內容是參考網絡感謝“爬行天下”。
文章有什么不足可以指出,不同看法的可以發在評論討論。感謝大家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