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元劍閣旅游景點大全、廣元劍閣風景區
四川,廣元。
自古為入川的重要通道,是苴國故地,入蜀要塞,三國重鎮,劍門關所在地。處于川北邊緣,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先秦古棧道文化和中國蜀道文化的集中展現地、三國歷史文化核心走廊。
一起來看廣元名列前3批中國傳統村落的最美4大古村落,你去過幾處?
1 廣元市昭化區柏林溝鎮向陽村
廣元市昭化區柏林溝鎮向陽村,名列第2批中國傳統村落。
向陽村是古蜀道米倉道、金牛道連接線上的分支,是利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古稱運遞所。自西漢興市,東漢順帝永建三年建葭萌分縣,歷經葭萌驛、柏林驛、柏龍分司、柏龍里等建置沿革,距今已有2000余年歷史。作為古蜀道上一座商家云集的久遠村落,這里人文古跡遍布。
向陽村古街、古樹、古廟、古碑、古墓分布較多,較為有名的包括魁星樓、張家大院、廣善寺等。現存的石板古街長240余米,臨水而建,依山起勢,步步登高。街兩旁的古民居建筑以全木、土木和石木結構為主,高低映襯、錯落有致。
街上三進、四進古院落眾多,尤以位于街中的張家大院最為典型。張家大院修建于明清時期,是向陽村古街保存完好的穿斗、土木、木石結構為主的大型院落,院落呈圍合型展開,被著名鄉土民俗建筑專家季富政譽為“古建筑藝術的標本”。
向陽村魁星樓始建于東漢永建三年,又名鐘鼓樓、財神樓,現存閣樓為清乾隆年間所建,其樓高15米,分為三層樓臺,上層為魁星樓、中為戲樓、底層為古驛道,造型別致,飛檐翹角,雄偉古樸。
另有廣善寺始建于東漢順帝永建三年,現存為清宣統二年復修保存至今,寺內珍藏有宋代石刻九龍碑等國家珍貴文物。
2 廣元市朝天區麻柳鄉石板村
廣元市朝天區麻柳鄉石板村,名列第2批中國傳統村落。這里斑駁的老屋,古樸的院落,是一個被時間遺忘了的古村落。
石板村的建筑裝修和裝飾精細考究,具有典型的川北民居的風格特點。從構架、梁、柱、斗拱等大木,到窗、樘板、地板與樓面等小木,無不反映了不同時代的建筑風格與特色。
村隨山勢,屋就地形,村內山巒錯落、溝壑縱橫,它們互相溝通、貫穿,成為村民生活的脈絡。據史料考證,先秦入川的白羊古棧道穿境而過,直通村后天師山頂的洪督關。
此外,石板村還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麻柳刺繡的傳承地,這讓這個傳統村落有了更深的文化積淀。蜀道文化、紅色文化,與獨特的民俗民風相互交織在這里。
3 廣元市昭化區昭化鎮城關村
昭化古鎮,古稱葭萌,是蜀道上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古城,名列第4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所在地城關村名列第3批中國傳統村落。
早在兩千多前就是苴國都邑,自秦設郡縣以來,一直是郡縣治所,宋代改名昭化。今為廣元市昭化鎮,位于廣元城之西南30公里的嘉陵江與白龍江匯合處。《三國演義》中所描述的張飛挑燈夜戰馬超;老將黃忠、嚴顏勇退曹兵;姜維兵敗牛頭山的故事,都發生在這里。
昭化古城,一面臨江,三面環山,嘉陵江在城東與白龍江匯合。劍門雄關屹立于城之西北,桔柏古渡扼守著城之東南。昔日的昭化,舟船川流不息、車馬絡繹不絕。她既是交通要塞,又是軍事重地。
古城昭化文物古跡頗多,尤以三國遺跡最多,西門有蜀漢大將軍費方之墓;城北有蜀將關索之妻鮑三娘之墓;城西5公里的牛頭山上“襟劍閣而帶葭萌,踞嘉陵而枕清水,誠天設之險”的“天雄關”,而今關門猶存,雄姿不減當年,山頂上的“姜維拜水井”至今尚存。山的右側還存清代碑林一處,雖經數載風雨,石碑卻依然屹立于山巔。
昭化古城東門外,嘉陵江和白龍江匯合處的“桔柏古渡”是古今文人吟詠之地。在此匯合的白龍江水白,嘉陵江水赤,初相匯合,還各自保持自己的本色,清蝕分明,似兩龍交合,形成一大奇觀。歷代詩人杜甫、楊慎、張問陶等對此都有題詠。至今這一奇觀猶如當年,清晰可辨。歷史上對三國蜀漢的興亡概括為“興于葭萌,滅于劍門”,把昭化古城奉為發祥之地。
4 廣元市朝天區曾家鎮石鷹村
廣元市朝天區曾家鎮石鷹村,名列第3批中國傳統村落。
這里有10余座石筍峰矗立入云,其中石鷹峰峰頂一石狀似老鷹,因此叫做石鷹村,筍后山之峭壁奇形怪狀,頗為壯觀。躲藏于林海中的石筍坪,山峰高聳,美不勝收。曾家山是廣元的著名景區,石筍坪是其中的重要景點之一。
藏在這片風景秀麗地,還有不少古樸的人家。青山圍攏,菜地簿田,瓦舍含煙,花草搖曳,真有世外桃源般的安詳。
古村記編輯自網絡
更多古村古鎮查看“古村記”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