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分辨全合成機油的好壞—全合成機油怎么辨別好壞
買機油不知道標號什么意思,全合成、半合成不知道哪個好,基礎油到底是什么分類的?
不要急,今天我就把機油給你講明白。
首先,我們來解釋一下標號。
平時看到的什么0W-20、5W-30,其實是SAE(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制定的標準等級。
家用車機油一般用的都是復式粘度,標號基本上都是 數字W-數字 這種。
這個W它代表的就是冬季,英文單詞就叫winter。
W前面的數字它越小,就說明它的低溫粘度越小,流動性就越好,適用的最低氣溫也更低。
W前面的數字減去35,就表示機油它的最低使用溫度。
你比如說:0W的機油,代表可以在外界氣溫零下35℃的時候啟動使用,5W機油的話就是零下30℃,以此類推。
接著,橫杠后面的數字,它表示的是機油的“高溫性能”。
指的是機油在理想工作溫度(100℃)的時候的粘度區間。
數字越大,高溫工作時的粘度就越高,流動性就越低,油膜就越穩定,可以避免發動機的磨損。
用40和30的機油做個比較的話,意思就是:機油到了100℃工作的時候,40的機油粘度比30的機油粘度更高,也更粘稠。
當然了,機油不是粘度越高越好。不同廠家的發動機技術是不一樣的,適合自己發動機的才是最好的。
自己車子要用什么粘度的機油,保養手冊上寫好了。
如果手冊找不到了,可以問下我家客服,馬上就會回復你。
接著來說一下機油的基礎油它是啥意思。
其實美標API-1509基礎油分類里面,它是有詳細的解釋的。
給大家做了個圖,你可以對照著看下。
他們把機油的基礎油分為5類,這5類油不同的地方主要在于它們的飽和烴含量、硫含量和粘度指數不同。
至于為什么我們平時要說什么礦物油、合成油,其實是根據基礎油的提煉方式和質量來看,才有這么個說法的。
Ⅰ類它是傳統溶劑精煉出來的礦物基礎油。
Ⅱ 類是加氫裂解出來的礦物基礎油。
這2類現在用的已經比較少了,市面上想買還不太買的到了。
Ⅲ類是加氫裂解和蠟油易構化煉出來的礦物基礎油。
Ⅳ類是石蠟分解法或者說是乙烯齊聚的合成基礎油,我們一般叫它PAO基礎油。
最后一個Ⅴ類,是除了前面其他類型(以外)的基礎油,目前比較多的是一種叫做“酯類”的。
那么這5類的區別就是,數字越大,這個基礎油的飽和烴含量它就更高,熱穩定性也就更好,抗氧化性能也更強,粘度(指數)也更不錯的,對發動機的保護也就會更好。
聽到有些朋友還是會問:有的牌子它用的什么GTL基礎油,有人說是3類,不能算是全合成,它到底好不好?跟PAO或者是酯類油比起來,它到底有什么區別?
咱們一篇也講不完,你留個言,我以后專門給大家做一期解答。
想要對車子更好的朋友,我還是建議選擇全合成機油。
宋春俠等人發表在《石油煉制與化工》上面的論文里講過:
較高粘度(指數)的基礎油理想分子,能夠在較為寬泛的溫度范圍內,具有良好的形變能力,從而在環境溫度變化的時候,抵消溫度變化對摩擦阻力帶來的影響。
這種機油分子的大小更均勻,運動能力也更好。
舉個例子:
全合成的基礎油分子,它有點像是彈珠,大小均勻,運動的時候分子之間的空隙比較均勻,流動性比較好。
礦物油的基礎油分子,就像是河邊的這個鵝卵石了,近看遠看差不多,仔細觀察每顆形狀又是不一樣的,有大有小,流動性相對就會差一點。
所以,用全合成機油不僅對發動機保護更好,相對來說還更省油、可以延長保養周期。
一般來說,全合成機油1年或者是1萬km換一次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