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固金城公園附近餐廳,西固金城公園有什么好玩的
來源:美食臺
作為黃河唯一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蘭州因黃河而生,黃河滋養著蘭州人的生活。
夏天的黃河,河如其名,隨著上游水庫的泄洪,泥沙俱下,黃色的河水暴漲,將岸邊的茶攤和游客碼頭盡數吞下。冬春之交的黃河,則是另一副樣貌,低淺的水位,青綠的水色,會讓你想起,這里其實是母親河的上游,在浸潤黃土高原之前,她也可以如此清秀。
黃河水的大小,仿佛蘭州的年輪,漲落之間,水色變幻,一年就過去了。此時的青色河水,就和今天介紹的這些未必名聲在外的美食小店一樣,是留給歸鄉游子和有心人的溫柔。
蘭州回漢混居,餐飲小吃也以覆蓋面更廣的為主。因此冬春之際來蘭州逛吃,既避開了暑期的游客高峰,也基本無需擔心每逢假期餐廳休息。從早到晚品嘗以下幾家店后,你也可以拍著肚皮說自己做了一天地道的蘭州人。
不同于蘭州拉面在外地的工作日午餐定位,在原產地,牛肉面從來就是從早上開始吃的。大多數牛肉面館清晨開門午后歇業,所以想吃一碗好面,也得把生物鐘調到蘭州時間,讓身體適應一大早就猛灌碳水加蛋白質。
蘭州有大大小小的牛肉面館1700家,如果你向一個蘭州人討要最好吃的推薦,得到的回答大概率是自己樓下的那家,而且不同于大城市的牛肉面連鎖店恨不得搶占每一個人流密集的商場,蘭州好吃到有名的館子,就算人氣再旺分店也開得很謹慎。
這看似違反商業規律的行為,其實并不難理解。400多萬人口的蘭州,每天要賣出200萬碗牛肉面,對大多數蘭州人來說,牛肉面不是快餐的選擇之一,而是一天不吃都難受的存在。牛肉面館服務的是鄰里街坊,做大做強翻新擴張,倒好像沒那么重要。
在這樣的背景下,能突破家附近500米結界,獲得區域性一致好評的牛肉面館,那一定是個中翹楚了。陳記清湯牛肉面,不僅有“西固區第一”的口碑,甚至還能吸引不少市區老饕專門跨區去吃面。要知道,西固區和市中心的距離,有差不多20公里。
雖然早有耳聞,但說來慚愧,作為蘭州人的我,也是今年才第一次吃到陳記。去之前,對于陌生的館子,心里還是有點疑慮,但門外等待取餐的長長隊伍,以及已經很少見蹲在門口吃面的人,算是給我吃了定心丸。
說起來,這也是蘭州牛肉面館與外地連鎖店之間的一大區別。甭管掃碼點餐多么方便,去蘭州吃牛肉面,還是得乖乖去門口點面付錢拿票,再排隊去窗口跟師傅一手交票一手端面,當場溝通面的粗細和是否加辣椒、香菜。如果有同伴,還能提前幫忙去找找空位,要是獨自一人趕時間,就只能喜提在馬路邊“蘭州蹲”的機會。
從小到大,面的價格從兩塊錢漲到八塊錢,流程可一點沒變??梢哉f,這里就是蘭州人記憶里牛肉面館的樣子。
當然,陳記不止有氛圍,這里家的味道也的確值得專程來一次。不像大部分牛肉面館有小菜、各種肉和小吃可選,這里的菜單,就和整個店面的裝修一樣,刪繁就簡,只留下最有用的三樣——牛肉面、牛肉、雞蛋。純純的碳水加蛋白質。
肉是一人份直接加在面里,而非大多數店那樣另切成一盤,還需要自己掂量買多少。簡潔的菜單對于第一次來蘭州吃面的朋友,其實非常友好。別想那么多,把菜單上有的都點了,就是最蘭州的吃法。
牛肉面的好吃與否,確實如那句已經聽到磨耳朵的“一清二白三綠四紅五黃”口訣說得一樣,湯、面、辣椒、蘿卜、蒜苗香菜,都很重要。陳記基本可以算是五邊形戰士,但如果非要挑選最突出的,應該是湯和肉。
牛肉面的湯由牛大骨、牛雜、土雞熬制,每家店都有自己獨到的香料配方,這也是牛肉面迷人味道的關鍵。陳記的湯好就好在,味道濃厚,卻也沒那么咸,吃完不會覺得渴(不少牛肉面吃起來香,但吃完得喝大量水)。直接加進面里的肉片切得微厚,9塊錢一份,很實在。可能是和湯接觸的時間久,口感也比另裝盤的更軟糯適口。
另外,就像前面說的,蘭州牛肉面都是現下現端,所以面的個性化選擇,都得靠在窗口和師傅一對一交流來完成的。對游客來說,掌握下面這些溝通內容,就可以像蘭州人一樣獲得一碗自定義的牛肉面。
首先,是面的粗細。從細到粗分別是毛細、細的、三細、二細、韭葉、二寬、大寬,細的是入門選項,喜歡面條咀嚼感的也推薦選二細。一般都可以在窗口和師傅溝通“面大面小”,也就是面的多少,根據自己的胃口選就好。辣椒油、蒜苗、香菜這三樣,默認是都放的,如果有忌口,也要在此時說清楚。
具體到一套“組合拳”,可以是這樣:“細的/二細,面多些/少些,辣子多些/少些,要/不要蒜苗香菜?!?/span>
陳記清湯牛肉面
推薦菜:牛肉面、牛肉、雞蛋
對蘭州人來說,牛肉面是民生必需品,嚴肅到漲價都需要征詢居民同意;但大眾巷和農民巷里,藏著的是充滿吸引力的“好吃的”,它們代表的,是蘭州美食的趣味性。
大眾巷和農民巷分別在蘭州的兩大商業中心西關什字和東方紅廣場附近。兒時記憶里,去張掖路步行街,總要拐進大眾巷吃碗炒面片或者灰豆子,而去廣場逛百盛,也大概率會去農民巷的栗子張買袋毛栗子,才算是完成過周末的儀式感。當時總會懷疑,是不是全蘭州的人周末都只有這兩個去處,經常吃著吃著就碰到了熟人。
現在的商場里主動集成各路美食,把客流聚在一棟建筑里;而早年前,是這些小巷子在懵懂中滿足了蘭州人的逛吃需求。時代變遷,好吃的館子和覓食習慣留了下來。
大眾巷不足500米,卻集合了十幾家蘭州的老字號小吃。從已成為牛肉面名片的“馬子祿”,到集合了灰豆子、甜胚子、什錦醪糟這些蘭州糖水于一家的杜記甜食,還有靠杏皮水出名的茹記燒烤,和號稱“金城面片第一炒”的馬爺炒面。如果只有一頓午餐的機會,我還是會留給胡家包子。
胡家包子最初開在西關長途汽車站對面,當年其實主營的是牛肉面,包子只是順帶賣。坐大巴來蘭州的外地人,吃的第一頓飯可能就在這里。后來長途汽車站改建為公交樞紐,這家店也挪到了附近的臨夏路口,大概是包子實在太出色,這次遷址之后,胡家就只賣包子了。
如今,胡家包子已有21家分店,遍布甘肅的各個地縣,甚至還開去了青海。當年迎接過各地游客的包子,如今也開到了旅人們的家鄉。
大眾巷的胡家包子是2號店,也是最適合來體驗的。各家店的菜單都一樣,主角都是包子,一共五種:牛肉、牛肉韭菜、牛肉胡蘿卜、素包子以及糖包子。包子都是五個起點,第一次來可以各樣都來五個。另外還有牛肉粉湯、胡辣湯、八寶醪糟等湯水類,正好可以溜溜碳水的縫兒。
牛肉胡蘿卜餡是包子的經典餡料。牛肉自帶的油脂被胡蘿卜絲充分吸收,混合著厚重的花椒味,是意想不到的美味。人氣最高的牛肉韭菜包子,因為韭菜的吸油能力有限,能看到飽滿的湯汁,閃爍著脂肪原始的耀人光芒。
西北的包子皮發得恰到好處,既有彈牙的空間,也不會像上海的肉饅頭那么喧軟。每一只都底薄頂厚餡料足,咬上去是包子特有的豐富口感。蘸一下自己調的辣椒和醋,有節制的空隙剛好可以容納適量的調味,不會過于喧賓奪主。
強烈建議大家點胡辣湯或是醪糟,包子的調味比較重,溫和的胡辣湯和甜糯的醪糟,能提供很好的節奏感,是對重口味的完美調劑。
和大眾巷的本土風味不同,農民巷曾經是蘭州人品嘗外地美食的窗口。新疆村和川味王永遠在換個口味好好吃一頓的備選名單里,屬于過一陣子就會想去吃的餐廳。當然這里也有地道的蘭州味,比如下面要說的陳云砂鍋。
小時候回爸媽的老家,會被家里的親戚調侃“蘭州砂鍋”。在那時的我眼中,砂鍋是比牛肉面更強的蘭州符號。當然后來才知道,這并不是什么好話,按粉圈話術,算是蘭州人的黑稱。但小時候留下的“砂鍋即蘭州”的印象,卻很難磨滅。
而且這種刻板印象甚至還有點根據,蘭州砂鍋,是用蘭州近郊盛產煤炭的阿干鎮的鉗泥制成。因為物美價廉,在蘭州民間曾經是比鐵器和瓷器更主流的炊具。所謂“砂鍋不滾,滾了不肯”的耐高溫特點,也讓它特別適合燉煮食材和煲湯。
一份標準的蘭州砂鍋由豆芽、粉條、豆腐加入雞湯打底,在火上滾著,出餐前再加上丸子、排骨、牛肉、夾沙等葷菜,上桌時整個小鍋都還在沸騰。如果說冒菜是一個人的火鍋,那砂鍋就是一個人的燴菜。
在蘭州,砂鍋是少有的可以和美食分庭抗禮的漢族食物,特別適合被牛羊肉包圍了幾天,想換口排骨的朋友。
陳云砂鍋的老店在東方紅廣場附近,拆遷之后,農民巷店就變成了它的獨苗。位置變了,但最抓人胃口的丸子沒有變。在店里轉一圈,會發現盡管菜單上有八種不同的蓋碼,但幾乎所有食客面前的都是丸子砂鍋。
受歡迎的秘訣就是把肉丸子炸透,外皮足夠酥脆,內部還能保持一絲柔韌。咬開一半浸一下湯汁再吃,咸鮮的味道配合豐富的口感,在口腔內會達到多層次的平衡。
除了丸子,這里的標配還有大餅。蘭州的大餅其實就是烤白餅,餅身扎實,咬勁十足,仔細咀嚼,是優質碳水的微甜。大可以掰碎扔進湯里自制泡饃,也可以直接就著肉吃。不過,最地道的蘭州吃法,是把餅從中間劈開,夾兩勺桌上用來調味的油潑辣子,做成硬核的辣椒夾饃。
另外,所有肉類蓋碼都可以單加,砂鍋份量并不大,完全可以用丸子拼排骨或者牛肉,獲得雙倍滿足。
胡家包子·
推薦菜:牛肉包子、牛肉胡蘿卜包子、牛肉韭菜包子
陳云砂鍋
推薦菜:丸子砂鍋、什錦砂鍋、牛肉砂鍋
對于中國哪里的羊肉最好吃,西北五省加內蒙估計會各執一詞。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既然來了蘭州,自然也不能錯過一頓羊肉大餐。
蘭州的羊肉餐廳主要來自附近州縣,臨夏東鄉和白銀靖遠分別代表了羊肉烹飪的兩大門派,手抓和黃燜。
所謂手抓,是指清燉羊肉,用最簡單的鹽煮出羊肉本味,一般吃的是羊肋排。黃燜則是猛火重料,用強烈的調味配合細嫩的羔羊肉,加上土豆和粗粉條,做成一盤大菜。兩種做法曾經都有各自的代表餐廳,比如小西湖的忠華手抓大王和大沙坪高速路口的阿西婭羊羔肉。
不過近幾年,很多餐廳兩種做法都有,像馬老六這樣的連鎖餐廳甚至還會整合進開鍋羊肉火鍋和各式蘭州炒菜。厚菜單對于時間有限的游客來說,倒也方便省事。
2006年成立的馬老六在蘭州羊肉界只能算后起之秀,不過比起大多數老字號簡單的環境和服務,大餐廳的體驗肯定會更適合晚上的正餐,而且分店眾多也方便大家就近用餐,基本每個區都會有至少一家可以去。
不管是哪種吃法,羊肉都是論斤來點,一般情況下按一人半斤算,這樣還可以再點其他的蘭州特色。除了必吃的羊肉類菜品,西北特產沙蔥也值得嘗鮮。
晚餐并不是一天的結束,蘭州人的夜生活可以是民謠酒吧,也可以是街邊擼串。正寧路小吃夜市和南關民族風味一條街是蘭州最熱鬧的兩個夜市。頻繁登上美食紀錄片的正寧路出名更早,游客也更多,網紅有奴思烤肉和馬爺牛奶雞蛋醪糟都是在此發家。南關夜市更新,影響力也主要在蘭州,所以本土食客更多。
不過事實上兩個夜市經營的品類相似度很高,上面提到的兩個老網紅,在南關也有分店。當然,兩個夜市十幾家牛奶雞蛋醪糟都冠以馬爺名號,哪家是高仿確實很難分辨。牛奶雞蛋醪糟都是現做現賣,制作方法也并不復雜,所以看到合眼緣的“馬爺”,買了嘗嘗也不算被騙。
除此之外,軟兒梨、熱冬果、羊雜碎、油炒粉這些小吃,在兩邊都能吃到。兩個夜市都在市中心,相隔不遠,順路一起逛過去消食也不錯。
馬老六餐飲
推薦菜:黃燜羊羔肉、烤包子、涼拌沙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