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四考完立即拿證嗎—科四考完立即拿證嗎要多久
在大家的印象中,腦出血一直是老年性疾病,可是近年來,年輕人突發腦出血的案例不勝枚舉。
10月15日,有消息稱《鄉村愛情13》中劉能扮演者趙明遠突發腦出血于10月14日去世,享年42歲。該消息一出迅速登上熱搜第一,網友紛紛表示不敢置信!
醫生提醒:進入十月,秋冬季臨近,天氣開始逐漸轉涼,這個季節氣候干燥、寒冷,早晚溫差較大,腦血管需要適應,容易發生破裂,誘發腦出血。
秋冬季,腦出血發病約占70%,因此在這個季節應當額外提高警惕!
什么是腦出血?
腦出血是指非外傷性腦實質內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腦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為30%~40%。
腦出血可通過頭顱CT檢查或核磁共振檢查,能夠看到有腦內的高密度團塊影,其發生原因主要與腦血管的病變有關,即與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壓、血管的老化、吸煙等密切相關。
腦出血患者往往由于情緒激動、費勁用力時突然發病,早期死亡率很高,幸存者中多數留有不同程度的運動障礙、認知障礙、言語吞咽障礙等后遺癥。
腦出血常見于50歲以上患者,男性稍多于女性,寒冷季節發病率較高。
腦出血有先兆,出現這6個癥狀要警惕
在生活中,腦出血也常被稱為“最快殺手”,發生往往就在一瞬間,而且各個年齡段都可能發生。
尤其是那些看似健康的老年人,可能會在短短幾分鐘之內出現顱內出血狀況,如不立即采取措施進行救治,嚴重時甚至會造成生命危險。
腦出血真的總是“事發突然”?其實并非如此,事發前是有跡可循的,身體會發出一些警報,只是被很多人忽視了而已。
1.頭痛頭暈
頭痛是腦出血的首發癥狀,常常位于出血一側的頭部,如顱內壓增高時疼痛可發展到整個頭部,頭暈則與疼痛伴發,特別是在小腦和腦干出血時出現。
2.嘔吐
大約一半的腦出血患者會發生嘔吐現象,可能與腦出血時顱內壓增高,眩暈發作,腦膜受到血液刺激有關。
3.意識障礙
表現為嗜睡或昏睡,程度與腦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和速度有關,在腦較深部位較短時間內發生大量出血時,大多會出現意識障礙。
4.肢體偏癱
很多腦出血患者在發作前會出現肢體活動障礙,可能突然出現身體一側麻木、無力、手部握不住東西等。
5.言語障礙
言語障礙主要表現為失語和言語含糊不清,這主要是由于舌根發硬導致說話不利索。
6.眼部癥狀
瞳孔不等大,常發生于顱內壓增高的腦疝患者,還可以表現為偏盲、視物模糊、眼球活動障礙等。
腦出血的分型
腦出血根據出血原因可分為原發性腦出血、繼發性腦出血等,而根據出血量和出血部位可分為基底節區出血、腦葉出血、腦干出血、小腦出血、腦室出血。
01 基底節區出血
基底節區出血又可分為殼核出血、丘腦出血及尾狀核頭出血,以殼核出血最為常見,約占50%~60%,通常為豆紋動脈尤其是外側支豆紋動脈的破裂所致,最常見的臨床表現為三偏征,包括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偏盲。
丘腦出血多侵及對側的肢體引起肢體的癱瘓、肢體感覺障礙等表現,而尾狀核頭出血較為少見,出血量一般不大,臨床表現較為輕微,通常為頭痛、嘔吐等。
02 腦葉出血
腦葉出血的主要表現為頭痛、嘔吐等癥狀,肢體偏癱較輕,一般不會昏迷。
腦葉出血按出血部位的不同又可分為額葉出血,頂葉出血,顳葉出血和枕葉出血。
03 腦干出血
腦干出血多是由于基底動脈的腦橋支血管破裂而導致,絕大多數為腦橋的出血,腦干出血最突出的臨床表現是呼吸不規律。
04 小腦出血
小腦出血最常見的出血動脈為小腦上動脈分支,常累及小腦齒狀核,小腦出血最常見的臨床表現為頭暈,這種頭暈往往是一種眩暈,跟體位變化有一定的關系。
患者不敢搖頭,活動后這種頭暈會加重,嚴重時可能還會伴有惡心、嘔吐等。
05 腦室出血
常有頭痛、嘔吐,嚴重者出現意識障礙,如深昏迷、腦膜刺激征等,腦室出血易被誤診為蛛網膜下腔出血。
突發腦出血怎么辦?黃金搶救時間是多少?
腦出血患者的搶救時間就如同黃金一樣珍貴,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對于腦出血的恢復有很大的幫助,一般在6個小時之內進行有效的救治,會使患者的致死、致殘率大大下降。
如果懷疑患者出現了腦出血,應當立即撥打急救電話,第一時間送至醫院急救。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陸瑩在有來醫生官方平臺發表的《突然腦出血怎么辦》中表示,突然腦出血的處理方法具體如下:
1. 讓患者處于平臥位,同時控制患者情緒,預防惡心、嘔吐等癥狀出現,并保持呼吸道通暢。
2. 監測血壓變化,血壓較高的患者可以舌下含服降壓藥降低血壓,預防血腫進一步擴大,并盡快求救120送入醫院進行相關檢查,給予積極止血、降顱壓治療。
3. 入院后可以輸止血藥,如使用止血敏、氨甲環酸等藥物,同時可以靜脈輸甘露醇降低顱內壓,減輕腦血腫對周圍腦組織損害。
對腦出血患者要積極控制血壓,維持高壓在150mmHg,低壓90mmHg以下,避免用硝普鈉、硝酸甘油等藥物,有可能加重患者腦水腫,可用交感神經抑制劑,如烏拉地爾,可以降低控制患者血壓。
如果出血面積較大,單純保守治療效果不佳,一般建議在6~24小時內進行手術,由專業醫生評估手術方式,盡可能早期控制病情,防止病情持續進展而對腦組織造成不可逆損傷,對正常生活、工作等都造成嚴重影響。
腦出血后期飲食要注意哪些?
腦出血后期飲食方面主要為:飲食上要保持清淡、低鹽、低脂飲食,因為高鹽的攝入會引起高血壓,血壓升高又會誘發再次腦出血。
建議患者每日食鹽的攝入量,大約3~6g左右。
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比如芹菜、紅薯、粗糧等,有利于保持大便通暢。
同時,還要多喝水,有利于防止泌尿系統的感染。
多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牛奶、雞、鴨等,多吃魚類、蛋類、豆制品,少吃含脂肪較多的食物,比如豬肉、牛肉、羊肉等。
如果飲食上進食肉類較多,就有可能會導致便秘的發生,而便秘很容易再次誘發腦出血,所以要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水果和蔬菜,如胡蘿卜、南瓜、西紅柿、山楂等。
肥胖患者還需要控制體重,限制主食的攝入量。
如何預防腦出血?
1.積極控制與監測血壓
積極控制血壓,因為腦出血最常見的原因就是高血壓,只要把高血壓控制好了,80%以上的腦出血都能夠預防。
一定要遵醫囑,按規律服用降壓藥,并定期前往心內科調整相關用藥。
2.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低鹽低脂飲食,控制體重,適當運動,限酒,避免情緒激動熬夜、過度勞累、便秘等。
切忌暴怒、爆喜,一定要保持情緒的平穩,因為情緒的過度波動會導致血壓的急劇升高,易引發腦出血的發生。
除此之外,還要保持大便的通暢,因為有時候用力大便、劇烈咳嗽,都有可能引發腦出血的發生。
在飲食方面要注意少鹽、清淡飲食,多吃一些粗纖維的食物,多吃蔬菜等。
3.積極防治基礎疾病
積極防治心臟病,如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及糖尿病,高脂血癥等。
因為高脂血癥和糖尿病也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一種危險因素,也需要積極的服藥控制,把指標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
參考文獻:
[1]王承明.全科醫學 高級醫師進階.第1版[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6.
[2]步宏,李一雷.病理學.第9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掌握更多健康、情感心理科普知識,有健康,享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