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萬的奔馳有哪些_三十多萬的奔馳有哪些
對于BBA豪華品牌來說,中型車產品向來是其主銷車型,無論轎車還是SUV的銷量都能長期穩定在月銷萬輛以上,可以說中型車就是BBA豪華品牌的絕對頂梁柱。
只是隨著近兩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高速發展,現時BBA都未免要成為“悶聲發大財”的一員,市場聲量多少已經被理想這類新能源頭部車企所分薄了。
面對著這般環境下,今年4月登場的全新一代GLC L又能否更好完成破局呢?
上一代國產奔馳GLC最早是在2015年上市,其時該車售價為39.6-57.9萬元,如今時隔8年以后,全新一代GLC L已然將起售價提到了42.78萬元,如此變化不難看出國人對該車的熱切需求。
只是在今年初掀起的價格戰浪潮下,奔馳依舊頂住了壓力來推出起售價更高的換代GLC,這點多少還是容易引來爭議。
這個價位的全新一代GLC L,真的值得買嗎?
帶著這般疑問來參加全新一代GLC L的試駕活動,這次官方就準備了指導價超52萬元的2.0T發動機高功率豪華型版來作出應答。
需要注意的是,這一代新車全系搭載了48V的ISG智能電機系統,這點也是此前國內汽車市場主張的做法,不少品牌借此來應對雙積分及“咖啡法案”,只不過隨著多數中國品牌快速轉投到新能源賽道以后,48V電機的搭配很快就消退了聲音。
相比于中國品牌的轉型速度,奔馳則依舊選擇應用48V電機來服務用戶,其中該配置的加入在點火啟動車輛時尤其好用,安靜的點火儀式很大程度保障了奔馳品牌的優雅特質,也給用戶盡可能模擬出了駕駛電動車的印象。
此外得益于48V電機,全新一代GLC L在起步時的第一腳油門下去以后,整車也能給出更迅捷的反應,這對于拖動這款重量超2噸的龐然大物來說還是有其必要性。
對于全新一代GLC L的2.0T高功率車型,留意其達到最高扭矩轉速的起始點是要達到2000轉,這跟低功率版本的要求是保持一致的。
有意思的是,全新一代GLC L高/低不同功率的WLTC綜合油耗均在百公里7.6升左右,這點應該說奔馳對于高功率車型是提出了更高的節能要求。
大概正因為這樣,新車在低速狀態下的提速不算積極,其更多講求的是油門開度及提速感之間相互的增益匹配效果,盡可能給出平順提速的駕駛感受,如果用戶突然來一腳急加速的話,全新一代GLC L還是需要大概用1秒左右來給出反應,一下將轉速拉到3000轉以上來滿足動力需要。
按照新車的油門控制策略來看,大概可以將全新一代GLC L的提速階段分為60km/h以下、60-90km/h和90km/h以上這三個階段,如此策略多少對應著的是城市擁堵路段、城市快速路及高速工況。
其中隨著不同階段的進階,油門響應性也會逐步變得敏感起來,這款2.0T高功率及9AT變速箱的組合亦更愿意釋放其190kW、400牛·米和6.5秒破百的峰值數據。
在此其中,值得肯定的是全新一代GLC L的NVH表現確實不失奔馳品牌該有的水平,無論是底盤對路面的震動抑制,還是高速工況下的噪音控制,該車都可以讓駕駛員忘卻速度表的提升,盡情享受著加速度帶來的快感,這大概就是奔馳作為豪華品牌領軍者的實力保證。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全新一代GLC L的整車尺寸對比上一代有了明顯增長,尤其是車高提高了72mm,這結合其有著210mm的離地間隙以后,使得新車在快速入彎時容易帶來較大側傾,雖然清楚全新一代GLC L的底盤功底依舊能緊緊咬合著地面,但多少也會讓駕駛員產生信心不足的情況。
再者,新車在全面增加尺寸以后,不難想到其以舒適駕乘質感作為主打賣點,事實上全新一代GLC L在此沒有讓人失望,底盤對于大部分細碎震動都能完好過濾掉,容易給人營造出一種漂浮感。
只是如此追求舒適質感下,每次將車輛剎停的那一刻,整車點頭的姿勢也是較為出位。
除去強調舒適以外,實際全新一代GLC L還試圖給出更硬核的駕駛品質,于是新車全系標配了全時四驅系統,而在如此功能的加持下,這從側面也能反映出該車對于油耗抑制有著更高的要求。
在全時四驅系統的助力下,只要一鍵開啟越野模式,系統會實時將最優動力分配到各個車輪,這配合足夠高的離地間隙、支持以最低2公里/小時速度行駛的陡坡緩降功能以后,全新一代GLC L在面對交叉軸、炮彈坑等路況時亦能輕松完成脫困。
對于豪華品牌,尤其是奔馳來說,全新一代GLC L主張舒適這點想必是在市場的預料之中,但新車在換代后該給出哪些意外驚喜,這點大概是奔馳思考許久的關鍵一環。
有意思的是,此前奧迪一直強調自身quattro全時四驅系統的賣點,而這一代奧迪車型由于對油耗的考慮,因而紛紛改用上適時四驅系統,反之全新一代GLC L這次選擇標配全時四驅系統,這點大概能給對手打出個措手不及。
針對國內用戶青睞大空間的特點,上一代GLC就在改款時一舉將軸距拉長100mm至2973mm,其時可謂給到剛換代不久的奧迪Q5L一記重拳,要知道后者的軸距長度也只是延伸到了2907mm,由此不得不說奔馳的出招確實夠狠。
在此基礎上,這次全新一代GLC L基本保持了同等水平的軸距長度,其中2977mm軸距對于大五座版本來說已然完全夠用,只是在7座版本下則還是較為勉強一些。
值得一提的是,全新一代GLC L是BBA豪華中型SUV市場上首次出現的7座車,如此做法在為用戶提供了多人滿載的應急方案之余,也是奔馳SUV家族延續了GLB產品路線的一大體現。
在乘坐空間做到相對極致的情況下,這一代GLC L則選擇在其它舒適配置層面為中國用戶提供更多專屬享受。
其中包括加長、加厚了5座版的后排坐墊;加厚后風擋及后排側窗玻璃,以及配備中國專屬聲學包、全車多處空腔增加聲學泡沫、前排雙層隔音玻璃等選材,借此營造出靜謐的車內環境之余,還進一步準備了柏林之聲環繞立體聲音響來提升尊享質感。
此外對于奔馳來說,豪華賣點同樣是其核心主張之一,其中新車就在中控臺上采用了大面積的大弧度木制飾板、皮革與豐富的金屬材質,這結合奔馳一貫出眾的氛圍燈設計以后,全新一代GLC L要想滿足用戶的審美需要并不難。
相比于對豪華設計的追求,這一代GLC L所要面臨的課題還離不開是智能化,于是新車全系標配12.3英寸數字儀表屏,以及向駕駛員略微傾斜6度的11.9英寸觸控屏,務求能在智能交互層面贏得更多用戶好感。
以新車配備的第二代MBUX智能人機交互系統來看,整體數字化革新對比上一代車機確實有了不少優化,無論從更精美的UI設計、“零層級界面”的導航桌面及高德定制地圖,還是提供包括愛奇藝等多個互聯娛樂應用,第二代MBUX系統的進化還是顯而易見的。
稍有不足的是,車機當中的互聯應用在行車時不能使用,沒能讓副駕也感受到大屏的快樂,另外語音助手的響應速度亦很難比肩當下中國品牌智能車機的水平,整體表現談不上能給人驚喜。
相比于座艙樣式的革新,全新一代GLC L則保留了一定上一代車型外觀的神髓,而考慮到全新一代E級和C級外觀變化引來的爭議聲,全新一代GLC L在此明顯要少了些異議。
新車大燈設計在變得銳利化的同時,格柵亦更講求了敦實感,這結合整車更突出的身材尺寸以后,全新一代GLC L看起來依舊不失應有的霸氣觀感。
值得一提的是,新車的每盞大燈中都帶有一個照明模塊,其光線是由130萬個微鏡片折射和定向,在遠光照明距離可達600米的同時,還能根據周圍條件對光線分布做出最佳調節,以避免直射前方車輛或行人。
這樣藏在細節處的豪華科技特質,大概也只有奔馳這類傳統豪華車企愿意為此投入。
憑借著奔馳這般百年車企的積淀,以及多年來作為豪華車企領軍者的堅實地位,應該說全新一代GLC L要想繼續捍衛其領先位置并不難。
對于BBA中型級別產品而言,如今火熱的新能源攻勢仍未能很好攻破到這一市場壁壘,應該說BBA的品牌標識始終是消費者最為看重的核心指標。
就此來看,全新一代GLC L在智能化、空間、舒適等層面上的進階,相信已然給到用戶充實的入手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