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里的自啟動是什么意思_設置中的自啟動在哪里
最近有個項目需要在Android開機啟動之后,自動執行一個C語言編寫的程序:pengd
該程序運行時需要修改網絡ip地址及其他網絡操作,所以需要root權限
根據需求描述,我們需要做一下操作:
- 將pengd 預置到Android中的某個路徑下,比如放在 /sbin/pengd ;
- 然后修改init.rc文件,實現開機后自動運行我們的程序pengd
- 本次項目用到的安卓設備的init.rc和sbin下的文件重啟后會恢復默認,主要是安卓部分目錄是基于ramdisk,因此我們需要重新制作ramdisk.img,將前面2個步驟的操作同步到到ramdisk.img,然后再重新燒錄設備對應分區
假定廠家提供文件名為:ramdisk_new
修改init.rc文件,如下:
注意rc文件最后一定要有空行,否則編譯報錯!
“
init.rc語法見第二章 該配置文件并不是唯一寫法,具體要參考實際廠家提供的sdk中的ramdisk
”
直接拷貝pengd到
也可以是其他bin目錄
采用廠家提供的燒錄工具燒錄ramdisk即可,不在截圖。
可以adb shell登錄安卓設備,用以下命令查看進程是否生效:
Adnroid系統就像是是運行在linux系統上的一個“服務進程”,并不算是一個完整的操作系統。
這些服務進程是維持設備正常運轉的關鍵,而這些進程的鼻祖就是init進程。
進程ID為1,源代碼位于system/core/init 目錄。
作為Android系統的第一個進程,Init進程承擔這很多重要的初始化任務,一般Init進程的初始化可以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掛載文件系統,初始化屬性系統和Klog, selinux的初始化等,后半部分重要通過解析init.rc來初始化系統daemon服務進程,然后以epoll的監控屬性文件,系統信號等。
init.rc則是init進程啟動的配置腳本,這個腳本是用一種叫Android Init Language(Android初始化語言)的語言寫的。
init.rc語法官方文檔路徑:system/core/init/Readme.txt
下圖是瑞芯微sdk的改文件路徑:
一個完整的init.rc腳本由4種類型的聲明組成:
- Action(動作)
- Commands(命令)
- Services(服務)
- Options(選項)
- 注釋以 # 開頭
- 關鍵字和參數以空格分隔,每個語句以行為單位
- C語言風格的 \ 轉義字符可以用來為參數添加風格
- 字符串使用 “ ”
- 行尾的 \ 用來表示和下面一行是同一行
- Actions(動作)和Services(服務)就是一個新語句的開始,這個兩個后面跟著Commands(命令)或Options(選項)都屬于這個新語句
- Actions(動作)和Services(服務)有唯一的名字,如果出現重名就會被當成錯誤忽略掉
一個動作其實就是響應某個事件的過程。
如下圖所示:當early-init這個觸發條件產生時,依次執行下面的命令1、命令2、命令3、命令4
【改文件位于system/core/rootdir/init.rc 】
源碼實現思想:
當相應的事件發生后,系統就會對init.rc中的各個觸發條件進行匹配,只要匹配成功就會把這個動作加到“命令執行隊列的尾部”,等待執行。如果已經存在是不會再次添加的。
命令會在條件觸發后一條一條的執行。
觸發條件解釋示例boot這是init程序啟動后觸發的第一個事件on boot<name> = <Value>當屬性name滿足特定的value時觸發on property:vold.decrypt=trigger_load_persist_propsdevice-added-<path> device-removed-<path>當設備節點添加/刪除時會觸發service-exited-<name>當指定的服務<name>存在時觸發
init.rc中常見的Commands有以下一些:
- exec <path> [ <argument> ]創建和執行程序(<path>). 這將會阻塞init,直到程序執行完成。由于它不是內置命令,應盡量避免使用exec,它可能會引起init卡死。
- export <name> <value>在全局環境變量中設在環境變量 <name>為<value>。(這將會被所有在這命令之后運行的進程所繼承)
- ifup <interface>啟動網絡接口<interface>
- import <filename>解析一個init配置文件,擴展當前配置。
- hostname <name>設置主機名。
- chdir<directory>改變工作目錄。
- chmod <octal-mode> <path>更改文件訪問權限。
- chown <owner> <group> <path>更改文件的所有者和組。
- chroot <directory>改變進程的根目錄。
- class_start <serviceclass>啟動該類service所有尚未運行的服務。
- class_stop <serviceclass>停止所有該類正在運行的service。
- domainname <name>設置域名。
- enable <servicename>改變一個disable的service為enabled。一般用于service在init.rc中被標記為disabled,這樣的service是不會被啟動的,當滿足一定的觸發條件時,可以同enable命令來將他變為enabled。示例:
- insmod <path>安裝位于<path>的模塊(PS:驅動)。
- mkdir <path> [mode] [owner] [group]在<path>創建一個目錄,(可選)使用給定的模式,所有者個組。如果沒有提供,該目錄將用755權限,所有者為root用戶,組為root。
- mount <type> <device> <dir>[ <mountoption> ]*嘗試掛載<device>到<dir>,<device>可能有mtd@name形式,以指定名為name的mtd塊設備。<mountoption>包括 "ro", "rw", "remount", "noatime", ...
- restorecon <path> [ <path> ]*恢復名為<path>的文件在file_contexts中配置的的安全級別。自動被init標記正確,不需要用init.rc創建的目錄。
- restorecon_recursive <path> [ <path> ]*遞歸的恢復<path>指出的目錄樹中file_contexts配置指定的安全級別。path不要用shell可寫或app可寫的目錄,如/data/locla/temp,/data/data,或者有類似前綴的(目錄)。
- setcon <securitycontext>設置當前進程的security context為特定的字符串。這是典型的僅用于所有進程啟動之前的early-init設置init context
- setenforce 0|1設置SELinux系統范圍的enfoucing狀態。0 is permissive (i.e. log but do not deny), 1 is enforcing.
- setprop <name> <value>設置系統屬性<name>為<value>.
- setrlimit <resource> <cur> <max>為特定資源設置rlimit
- setsebool <name> <value>設置SELinux的bool類型<name>為<value>。<value> may be 1|true|on or 0|false|off
- start <service>啟動一個服務(如果服務尚未啟動)。
- stop <service>停止服務(如果正在運行)。
- symlink <target> <path>創建一個符號連接,at <path> with the value <target>。
- sysclktz <mins_west_of_gmt>Set the system clock base (0 if system clock ticks in GMT)
- trigger <event>觸發一個事件。一個動作將另一動作排隊。
- wait <path> [ <timeout> ]poll特定的<path>,出現后返回,或timeout到達。如果timeout沒有指定,默認為5秒。
- write <path> <string>打開一個位于<path>的文件,寫入(不是追加)字符串<string>。
Services其實是可執行程序,他們在特定選項的約束下會被init程序運行或者重啟。
一般格式:
其中標識符含義如下:
Option用來定義Service的行為,決定了Service將在何時啟動,如何運行等。常用的Option有包括以下一些。
- critical這是十分關鍵的服務。如果在四分鐘內退出超過四次,手機將會重啟并進入recovery模式。
- disabled這種類型的服務不會自動啟動。它必須明確的使用名字啟動。
- setenv <name> <value>設置環境變量=在加載的進程中。
- socket <name> <type> <perm> [ <user> [ <group> [ <context> ] ] ]創建一個名為/dev/socket/<name>的UNIX域socket并將fd傳遞到加載的進程中。
- user <username>在執行該service前改變用戶名,默認為root。如果你的進程請求Linux的特殊能力,就不要用這個命令。需以進入進程仍是root->請求特權->切換到你期望的uid來替換此法。
- group <groupname> [ <groupname> ]*在執行該service前改變組名。第一個以后的附加組名用于設定進程的附加組(通過setgroups())。當前默認是root。
- seclabel <securitycontext>在執行服務之前改變安全級別。主要用于從rootfs執行服務,比如ueventd, adbd. 在system分區上可以用基于文件安全級別的策略定義的transition,如果沒有指定且沒有定義策略的transition,默認是init上下文。
- oneshot退出不重啟服務(名副其實,一次性)。
- class <name>為一service指定一個類名,所有有相同類名的service可以一同啟動或停止。如果沒有用class選項指定類名,該service屬于"default"。
- onrestart在service重啟的時候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