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通用汽車的全球發展;上汽通用前景
出海成了上汽集團上半年“成績單”的亮點。
8月30日,上汽集團發布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164.09億元,同比增長3.7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0.9億元,同比增長2.54%。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團累計產量下滑7.60%,累計銷量下滑7.28%。但上汽集團在今年上半年產銷量均出現下滑的情況下實現雙增長。其中,上汽集團的出口及海外基地在上半年產銷量累計均上漲4成,成為業績亮點。
“中國汽車出口市場近兩年表現超強增長。”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未來我國自主品牌參與國際競爭,仍然需要在技術、環保等多方面有效提升。
產銷量下滑,業績如何實現增長?
上汽集團今年上半年的營收體量巨大。同花順數據顯示,目前A股25家整車企業中,上汽集團以3265.55億元營業總收入位列第一,比亞迪以2601.24億元位列第二,二者有600億元左右的差距。
不僅如此,長城汽車、長安汽車、廣汽集團雖然位列第三至第五,但是營收體量都在600億元左右,距離上汽集團有超過2000億元的差距。
不過,上汽集團極高的營業收入之下,也暗藏隱憂。如果從凈利潤來看,上汽集團實現了高營收,卻未能在利潤上拉開明顯差距。在25家整車企業中,凈利潤最高的是比亞迪,達到109.54億元,其次是長安汽車,76.53億元。上汽集團位列第三,達到70.85億元。不僅如此,上汽集團歸母扣非凈利潤同比下滑達到7.19%。
如果從銷量來看,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團實現產量210.69萬輛,同比下滑達到7.60%,整車批售207.16萬輛,同比下滑達到7.28%。
如果具體來看,上汽通用五菱、上汽大眾、上汽通用的下滑較為明顯,三者的產量同比累計下滑分別為18.09%、14.91%、10.94%,銷量同比下滑分別為16.39%、12.42%、11%。
上汽集團解釋,公司之所以整車銷量下滑,但業績上升,是因為“優化結構、降本增效”。
回溯上汽集團為銷量做出的努力,在今年3月,集團經歷了一波降價潮。
3月9日,上汽榮威宣布限時送出3億購車福利金。3月16日晚間,上汽大眾忽然發布優惠消息,宣布給出37億元巨額補貼。4月10日,上汽通用五菱官宣限時巨惠購車福利活動,購買五菱新能源車型享至高10000元優惠補貼。
上汽集團指出,公司主要合營企業加快新能源戰略轉型,加大新產品市場推廣,雖然在制造板塊單體層面本期凈利潤受到影響,但綜合考慮銷售公司促消費、降庫存等積極因素的貢獻,主要合營企業對公司本期凈利潤影響有限。
出海成為集團發展新動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汽集團210.69萬輛生產的整車中,有38.89萬輛新能源車,產量同比下滑達到5.15%,銷量同比下滑5.26%,但是有53.90萬輛出口及海外基地車輛,產量同比大增41.14%,銷量同比大增40.01%。
名爵汽車印度公司則成了增長最快的分公司之一,今年上半年,該公司實現同比42.07%的產量增長和39.43%的銷量增長。
上汽集團表示,海外業務將實現“規模性盈利”。上汽國際黨委書記、副總經理趙愛民對貝殼財經記者聊起對國產汽車出口海外的經驗時,分享了不少趣事,“每一個海外市場的歷史人文、用戶喜好、語言使用都千差萬別,我每周要和產品研發團隊開例會,一個會得開4個小時,有時候甚至會把外國用戶請過來,討論他們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
趙愛明目前還是頗有信心。他向記者表示,上汽名爵首款全球車MG4預計在2023年會達到15萬輛的銷售規模,這款車原本預計要5年收回投資回報,但目前看來只需要兩年半就能收回所有投資。在2024年底,上汽還會再推出3至4款全球車。
“你不賺錢,你沒有信心投下一代產品,現在開發一款車需要10億—15億的投入,你賺了錢,那你有信心去投,你敢于去投,這樣就能形成正向的循環。”趙愛民表示,2022年上汽國際盈利情況不錯,克服了芯片不穩定、供應鏈漲價等問題,還實現了以億為單位的盈利,基本上主要市場都是賺錢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上汽集團“出海”目前仍然面臨一些挑戰。
“我們的成本壓力是很大的”,趙愛民坦言,2022年公司實現了盈利,主要還是得益于上汽集團的體系。他舉例稱,上汽銷往海外的車型,海運的艙位費用最低單價可以達到150美元,這樣就能把綜合成本壓低,“這也是因為上汽擁有體系支撐能力”。
記者了解到,在我國汽車出口量大增的情況下,部分車輛出口運力出現不足。目前我國汽車出口主要方式包括中歐班列、集裝箱船、滾裝船等。此前已有多份研報顯示,滾裝船運力不足短期難以改變。
上汽安吉物流總經理王澤民向記者表示,從2021年下半年起,滾裝船運力開始出現不足,租船、運價等行情都出現了高速上漲的節奏,在2022年疫情政策放開后,市場更為火熱。而從2022年三季度開始,集裝箱船的行情急轉直下。
他介紹稱,2023年國際航運運力市場中,滾裝船占比可以達到八成至九成,集裝箱船也進行了一些補充。他相信隨著各船司不斷投建新的運力,2024年和2025年會有大型滾裝船舶納入滾裝運力中,緩解國際滾裝運力市場的緊張情況,“我們也希望價格能盡快恢復到相對合理的水平”。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從2021年開始,我國自主品牌汽車出口發展態勢良好,除了直接投資在逐漸發揮作用外,中國汽車品牌的產品競爭實力綜合提升,自主品牌車企意識到品牌打造的必要性、海外市場的重要性都是中國汽車企業向海外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
黃河科技學院客座教授張翔向記者分析稱,作為全國體量最大的車企之一,上汽集團主要擁有上汽大眾、上汽通用兩大合資車企,名爵如今主打海外市場。但總體而言,目前集團在高端品牌方面發力不足,無論是市場營銷還是知名度都還有上升空間。
如今,中國汽車產業正在依靠新能源、智能化等優勢不斷加深在全球汽車市場中的影響力,邁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然而,面對海運成本上揚、各國車主用車喜好迥異,車企如何從海外成功“淘金”仍是需要深刻思考的問題。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林子
編輯 徐超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