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電單元壞了是怎么造成的;機電單元壞了換多少錢
編輯 機電人脈
機電專業,是一個特別需要設計,招標采購,施工,調試,運行5個階段的各部門各專業協調配合才能做好的專業,只是某一個階段或者部門做的好,其他的階段或者部門做的不好,最終所呈現的效果還是不行的,所以談機電做的好不好,一定不能只從以上的某個階段或者部門單論,更應該以一個全生命周期來衡量!作為一個成熟的機電設計經理,需要對以上每個環節出現的問題,都要有一定的了解!
機電設計管理各階段內容
1、某項目設計了20%太陽能光電設計,還設計了近600m2這種純配合驗收用沒有實際價值的太陽能熱水系統,即產生了無效成本,又占了大量緊張的屋面面積。
2、某項目建筑方案和供電方案做完后才發現規劃了5個公共開閉所的。
3、某項目燃氣施工圖設計被燃氣公司要求增加了大片燃氣管井和入口燃氣總切斷閥裝置6x4米,最后發現這么大的切斷閥裝置建筑單體處沒處可放。
方案階段應采取措施:
外部市政配套機電條件決定了項目機電各專業總的容量和接駁條件,前期調研了解和對標的深入程度不夠,此項應該在方案階段了解清楚,可以通過對標當地商業項目同行的做法去了解清楚,避免設計錯粗和造成浪費!
國標和地標的一些特殊要求在當地的執行尺寸,需要了解清楚,也沒有深入找當地同行了解實際操作層面的落地做法。
缺少和同檔項目的對標,尤其出現一些異于常規系統的設計,沒有做充分的各個層次的溝通,和實際項目的考察調研,就設計設計上去。
4、某項目一個大商業MALL+10幾個小商業單體,影響覆土深度的綜合多種因素沒有考慮清楚,600深度,排水溝做不出來,地面上的消火栓水泵集合器的閥門井要突出鋪裝地面,不好處理。
方案階段應采取措施:
前期多少水進入排水溝設計沒有考慮清楚!導致施工圖階段發現排水溝深度不夠。
地面機電還有那些東西要考慮覆土,比如消防水泵接合器,消火栓的閥門井,沒有考慮。
其它專業和機電管線交叉影響覆土深度的要求,比如底部還要做防水保溫,疏水層,疏水層收集溝和地面排水溝位置上下疊加,景觀鋪裝地面高度和+-00高度關系,景觀蓋板厚度,消防車道影響等!
5、某項目開業后,中庭油煙味,周圍居民投訴油煙味,新風口和排油煙口靠的很近,油煙處理設備能力不行,新風吸進油煙味吹入購物中心內部,油煙排放口離周圍居民太近。
6、某項目開業后,屋面冷卻塔設備,熱泵,風機等噪音被周圍居民投訴,位置擺放離住宅太近。
方案階段應采取措施:
以后商業綜合體靠居民住宅越來越近,居民對噪音,環保,污染的意識度提高也越來越快,前期習慣性設計容易忽略這些。
7、到后期施工圖甚至更后期階段才發現立面上不少百葉無法處理,屋面建筑物太多,也無法從屋面出管,地面上有不少機電突出地面的建筑物遮不住,發現燃氣入戶管立面遮蔽措施沒有考慮,漏明沿墻爬上屋面,地面覆土深度不夠,埋地機電東西埋深不了,必須突出立面,全鋪裝外面,沒有綠化景觀,地上調壓站,環網柜,消火栓等之類當地有不能埋地處理,景觀不能接受地面上這么多突出機電設備。
方案階段應采取措施:
1、機電前期人手不夠,做不了充分調研和專題深入研究,建筑專業可能認為前期概念方案階段機電不需要參會,沒有他們什么事
2、機電的設計經驗不足,對其它專業的了解不夠,整體美觀品質感缺失,怎么讀其它專業的圖?
3、作為一個成熟的機電設計,從建筑概念方案開始,有一個效果圖就可以介入考慮機電立面地面屋面見光的機電和其它各專業的空間+點面的處理關系,沒有前置意識,后續擴初施工圖忙起來,考慮不到位!
- 比如建筑立面造型四周是層層全退臺設計,那機電要考慮下立面的燃氣管線怎么上去,需要提前告知建筑需要一個小塊背面垂直立面
- 比如效果圖全是鋪裝,有些機電比如環網柜,消火栓,水泵接合器,調壓站等當地調研不能放地下,也無綠化遮掩,建筑單體 內嵌不了,那需要提前告知建筑景觀這個會帶來的效果,建筑、景觀衡量下是否增加綠化造型。
- 建筑紅線有無地下廣場,景觀噴泉頂到紅線,斷開室外小市政管線,那么小市政管線全部被斷開,那就有非常多的市政排放口,調研當地市政接受這么多排放口,那需要反過來和建筑協商下層廣場不能盯著紅線設計,地塊有大坡度落差,還要及早和建筑景觀梳理地面標高關系,地面標高對小市政管線斷開的影響,對建筑出戶管埋地深度的影響!
- 建筑是單體購物中心還是單體購物中心+室內街,室內街很多管道匯集,2個概念方案建筑對覆土要求不一樣,單購物中心還是單購物中心插蠟燭塔樓方案,考慮到裙房商業的布局的排油煙設備,噪音設備對對塔樓的具體影響規劃
8、某項目施工圖階段發現管綜下來以后,怎么也達不到凈高要求,最后發現方案階段定建筑層高,結構高度,機電占高,沒有初步排好,也沒有對標其它項目,最后因為控成本原因,把層高定低了,最后發現凈高做不到!地上凈高不足,想做高大上項目,空間感沒有,地下凈高不足,車庫高度驗收有問題,車庫壓抑感很大。
方案階段應采取措施:
方案階段一定要初步排布層高,否則后續到施工圖階段在發現,地上報規已過,地下樁基也打下,改不了,這個以后就是項目永久的缺陷了, 自身判斷經驗不足,可以采用對標的辦法,一些成熟的地產商都有對層高的分析,可以對標這些標準!
有充足的經驗的設計人員,在方案階段對建筑的平面布局,梁柱體系,室內吊頂形式,對層高有影響的業態比如影院,冰場,餐飲等要有一定的了解,不熟悉的要做找有經驗的同行對標,方案錯了,永久的缺陷!
建筑概念、方案階段機電專業總結:因為很多領導建筑出身,住宅轉商業的建筑領導更是,機電沒有話語權,往往參與不足,機電本專業自身的問題不多,反到是機電和其它專業的交圈問題比較多,我們需要增加機電的存在感!
管理協調,設計條線需考慮:機電和建筑,結構,室內,景觀,幕墻的交圈;部門條線需考慮:機電設計和合約,招采,成本,物業,招商的交圈;專業條線需考慮:機電,強弱電,水暖之間的交圈以及設計部,機電顧問,市政配套,設計院機電的交圈。
方案階段應采取措施:
機電系統本身的內外機電條件、系統容量應提早確定。
介入建筑,結構,景觀,室內等和機電的空間關系,要了解其它專業和機電專業的交圈點,機電機房,管井和末端機電點位的空間爭取到,后續機電系統內部各專業再內部解決!
9、某項目機電管井因為建筑的GLA,GFA的影響,跨中庭跨防火分區合并管井,最后到施工圖管綜階段發現做不出來,又增加了很多管井,此時非但不能節省管井,還因為前期沒有提資和建筑結構交圈管井在室內和屋面出戶建筑物的空間關系,帶給各專業改動量很大。
10、某項目把屋面空調箱的出戶放置到中庭公區管道下來,沒有利用后勤走道或者商戶內的空間,導致中庭公區管道下來一根大管道和中庭公區管道碰撞,公區精裝標高滿足不了。
11、某項目,機電管井提資建筑去協調布置管井,機電一直看建筑圖,最后到施工圖階段才發現機電管井60%都落在梁上,建筑收到提資給結構,結構沒有當回事,最后還要多花一個多月去重新協調管井,最后還改了建筑商鋪線,樓梯,吃了商鋪的出租面積。
12、某項目,施工圖階段發現沒有理解方案階段層高凈高是怎么定出來的,對后期實際機電各專業的管綜走向不了解,擴初階段管井隨意落位,管井從店鋪后場一直布置到前場,所有管線都被布置到公區去,對凈高影響最大的風管的高度沒有控制,風管風速過低,風管尺寸過大,施工圖畫出來后,發現凈高被壓得很低,最后多花了2個多月時間重新排布管井,設計風管尺寸,重新計算管道阻力,調整風機壓頭選型,相應電氣也跟著修改。
13、某項目施工圖階段各專業設計沒有問題,但管綜后發現問題來了,大量的主管道交叉,凈高不足,最后發現一個是設計院布置管井的時候,只考慮立管的位置,和立管出屋面管道的位置,卻忽率了立管出來干管配合精裝的末端點位,結果導致立管在沒層出管接到精裝風口的時候,主干道互相交叉!
擴初階段應采取措施:
擴初階段機電管井的排布很重要,后續對施工圖的影響很大,因此不可忽率機電管井的布置,
14、某項目施工圖階段發現,冷凍機房冷凍冷卻水主管出管先往左走一段,再往右繞一段進入立管井,大管道繞來繞去,凈高不足,增加管道的阻力。
15、某項目施工圖階段發現,柴發和鍋爐房的煙囪上屋面的路徑沒有。
16、某項目施工圖階段發現,鍋爐房的泄爆口的投影在下層廣場位置。
17、某項目施工如階段發現,鍋爐房,柴發,變壓所集中在某一處,出管都集中在一處出來往某處走,而集中處的凈高只有1.6米了。
擴初階段應采取措施:
擴初階段布置主要設備機房,只考慮了機房位置,沒有考慮機房出管主管到立管井的走向,具體施工圖的時候才發現管道打架,走不了,這個時候才反過來調整機房布置,發現樁基已經施工,大底板的基礎已定,機房位置改不了。只能到處想辦法繞管線,增加阻力。
18、需要對組成建筑平面的基本單元有一定了解,以配合機電管井和機房的布置.
19、某項目招商經驗不足,提資的業態布局不合理,后續調整業態后,發現增加了不少餐飲,但對應的豎向母線容量不足,如果提高了豎向母線的規格,發現對應變壓器的容量不足,而此時供電方案已報,變壓器容量被固定,需要對商業的業態布局有一定的了解,以確定機電各專業的容量和機電條件的預留.
擴初階段應采取措施:
組成建筑平面的基本單元-防火分區,每個防火分區由疏散走道,疏散樓梯,電梯,商鋪,機電管井等單元組成,了解下每個防火分區這些單元的組成,對機電管井布置有利 !
對商業業態的布局要有一定的了解,對特殊業態,冰場,電影院可能出現在什么地方,兒童業態,餐飲布置在哪里 ,各業態的比例要有一定的了解,舉例來說,某處餐飲比較集中,那么租戶母線的容量相對充足點,如果某處餐飲布置不多,但預測到后續可能會增加餐飲,此處的租戶母線容量相對留點余量,以滿足后續的擴容。
機電和其它專業的空間關系問題比較突出,其它專業不能深入了解機電的需求,機電專業本身的經驗不不足,相對而言,機電自身的容量和系統的確定倒不是問題很大!
機電方案擴初階段盡可能的處理好和其它專業的關系,立足格局到全專業,后續在消化機電幾個專業之間內部的關系!
甲方管理協調,知識點全方可能是管理協調人員,上升空間大;知識點專,那是技術人員。
版權聲明:未經許可,禁止以機電人脈編輯版本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