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主動轉向技術—汽車主動轉向系統
作者:擼車師兄
本期問題:
液壓助力轉向和電子助力轉向的區別是什么?
從操作體驗上來說,電子助力轉向比液壓助力轉向更好一些。
原因很簡單,電子助力轉向的助力電機是根據車速傳感器和它本身的轉矩傳感器,檢測方向盤的轉動角度和轉速大小,來動態調節助力力度的。
說通俗點就是當車速比較低的時候,助力電機會提供更大的助力力度來幫助駕駛員在低速下的大角度轉彎和調頭,駕駛員會感覺到方向盤很輕盈。
但高速行駛時,助力電機會減小助力力度,甚至直接不助力,讓方向盤更加的沉穩,路感更加清晰,保證高速行駛的穩定性。
而傳統液壓助力則恰恰相反,它的助力來源是轉向助力泵,而助力泵的工作效率完全取決于發動機的轉速大小。
所以在低速時,由于發動機轉速低,助力泵輸出的力道就相對小一點,助力泵能夠提供的方向助力就比較小,駕駛員就會覺得倒車入庫或者低速掉頭時轉方向盤非常費力。
但是高速行駛時,發動機轉速高,助力泵輸出的力道大,轉向助力機的助力力度也就會變大,就會給人一種方向盤特別敏感的感覺,開起來反而費神費力,手臂肌肉會長時間處于緊繃的狀態,這一點我之前開老Jeep上高速時就深有體會,很難受。
所以從操作體感上來說,電子助力顯然要比液壓助力好很多。
從后期維修保養上看,電子助力轉向機比液壓助力轉向機更省錢。
比如我的老索拉塔、老Jeep 和之前送給粉絲的那輛馬自達6,這幾輛車都是液壓助力轉向。它們都有同一個問題,那就是在車齡達到15年左右后,這個液壓助力轉向泵就需要更換了,而且更換的原因都是因為漏油。
因為液壓助力轉向的核心零部件就是高壓油泵,它所產生的壓力是非常高的,有些車高達130Bar、150Bar,所以它內部油封承受的壓力也是非常大的,而且油封這個東西是橡膠的,老化是不可避免的一件事兒,基本上10~15年左右就會開始滲油,15年以上就必須要更換了。
同樣整個液壓系統里的高壓橡膠油管也會出現同樣的問題,也是需要更換的,所以基本上家用車換完這一套零部件,也需要500~1000塊錢之間。
而且液壓助力轉向系統每隔3年或者5萬公里都要更換一次轉向助力油,每次花費大概在200塊錢左右,如果你忘記的話,就會影響到方向盤的操作手感和轉向助力系統的整整體壽命。
當然,其實只花幾十塊錢也可以搞定,在往期《擼車師兄》節目第3季第36集(自己動手更換轉向助力油)里,有自己動手更換的詳細流程,非常簡單。
以上說的這些問題電子助力轉向都沒有,它不需要額外的保養,也不存在漏油的情況。
唯一要注意的就是有些電子助力轉向機是集成在轉向機總成上的,所以如果它出了問題,一般修理廠和4s店會告訴你要更換整個轉向機的總成,這個費用就要好幾千了,但其實是可以單獨更換的~
其實只要不是暴力駕駛,開得很溫柔,電動助力轉向器出現損壞的情況是很少的,例如03年就已經全系改用電子助力轉向的飛度,就很少聽說這個零件出問題。
那么液壓助力轉向真的完全不如電子助力轉向嗎?
其實液壓助力轉向也有優點。
首先就是液壓助力轉向,因為采用的是液壓油傳動,所以液壓系統天然的阻尼感,對于方向盤的路感清晰度上來說會更好一些,能夠給駕駛員更多的路面信息反饋。
這也是為什么頂級的越野車的方向助力依然采用的是液壓助力,只是把高壓油泵換成了電動油泵的原因,因為它們在越野行駛的時候,駕駛員需要通過方向盤的回彈反饋來對路面的情況進行一個判斷。
而電子助力轉向相對來說就會比較生硬,因為它的助力力度是通過車輛的行駛速度和駕駛員傳遞給方向盤的轉距來決定的,所以它會機械地把車輪傳遞到方向盤上的路面信息給過濾掉,這樣方向盤的路感就會比較模糊。
當然這可以通過優化電動助力的算法,來達到和液壓助力相同的效果,但是那樣就需要額外添加很多傳感器,甚至是優化電機,本身成本會比較大,所以非常不劃算。
其次液壓助力轉向相對于電子助力轉向來說,更加安全,也就是液壓助力轉向不會和駕駛員搶方向盤。現在很多帶自動泊車功能的車,電動助力轉向機已經發展到可以直接接管方向盤的程度了。
那么各位想象一下,萬一有一天電子助力轉向突然壞了,導致方向盤完全不聽駕駛員的,只會自己亂轉,這就等于是剝奪駕駛員的方向盤掌控權了,之前就有新聞報道過類似事件。
而液壓助力轉向,即便是壞了,它最差的情況也不過是方向盤沒有助力,轉起來比較費勁,但是方向盤的掌控權依然是在駕駛員手中的,相對來說就比較安全了。
所以這兩種轉向助力系統的選擇,其實還是要看個人的需求,畢竟它最終都是為你自己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