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四能考幾次啊最多考幾次_科四可以考幾次,有限制沒
中國網9月27日訊(記者 劉佳)千呼萬喚,北京中考改革方案終于正式與公眾見面。在新版中考方案中,備受關注的莫過于地理、歷史、化學、生物等學科不再作為考試科目,而是以ABCD四個等級作為升學參考。在考試科目中,物理學科滿分為80分,其中筆試分值70分、實驗操作分值10分。今年剛剛升入八年級的學生將成為“首批嘗鮮的人”。
6門考試科目 九年級第二學期開考
依據《關于深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規定,考試科目包括:道德與法治、語文、數學、外語、物理、體育與健康6門,成績以分數呈現,用于畢業和升學。
在分值方面,語文、數學、外語分值均為100分,其中外語筆試分值為60分、聽力和口語考試分值40分;道德與法治分值為80分,其中筆試分值70分,綜合素質評價分值10分。值得注意的是,道德與法治科目筆試由閉卷調整為開卷,同時強化了綜合素質評價的運用,將“綜合素質評價日常行為”計入中考成績,占10分;物理分值為80分,其中筆試分值70分、實驗操作分值10分。將“實驗操作”計入中考成績,北京市教委主任李奕強調,其目的在于引導通過場景化、體驗式的物理學習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體育與健康分值為70分,其中現場考試分值30分、過程性考核40分,按照《北京市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考核評價方案》分步實施。
4門考查科目 以等級形式呈現
考查科目包括:歷史、地理、化學、生物學,成績以等級呈現,由高到低分為A、B、C、D四等,考查科目成績用于畢業,在升學中參考使用。
李奕透露,近期,北京市教委將修訂《北京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明確規定考試時間、成績呈現方式,以及實驗操作測試方案,制定道德與法治科目成績中計入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相關結果的實施細則等。
此外,第三類考核科目包括:信息科技、藝術、勞動、綜合實踐活動,成績以合格/不合格呈現,用于畢業,在升學中參考使用。
北京市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改革發布會現場。中國網記者劉佳攝
問題1:調整原因是什么?
北京中考方案先后經歷過幾次優化、修改,此次再次調整的原因是什么?李奕回應稱,近幾年,在中考實際運行中出現了一些值得我們關注的情況,比如教師和學生初二提前進入中考備考階段。在部分科目追求滿分驅動的情況下,孩子反復刷題、機械記憶、負擔過重;老師也不得不圍繞試卷試題設計教學和練習,而無暇顧及應有的課外實踐和實驗教學等。綜合考慮各方因素,因此出臺新版方案。
問題2:改革的目標是什么?
李奕介紹,北京以中考改革作為整個基礎教育學段系統變革的切入點,向前影響9年義務教育階段教育教學改革,落實新課標,提高不同學科學習策略的針對性,聚焦興趣和思維品質培養;往后撬動高中教育改革,鼓勵特色課程建設。此后,北京將結合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深化多元評價方式與招生錄取方式有機結合。
問題3:理化生為何僅保留物理?
發布會上,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學化學教師賀珊珊結合自己的教學經歷分享了對于化學變為考查學科的理解與思考。她認為,未來要在教學中把培養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進而培養他們的化學思維,這是化學啟蒙教學的重要手段,更是學生“減負增效”和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途徑。
新中考方案中,理化生僅保留物理是出于怎樣的考慮?李奕認為,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物理也與社會生活、生產實踐結合的非常緊密,具有基礎性、實踐性和可遷移借鑒等特點。初中階段的物理是所有學科中探究性和實踐性最明顯的學科,也是學習時間相對更長一些的學科,對孩子科學素養形成具有特殊教育功能。將物理學科作為考試科目,既能考查物理學科特有的內容,又能考查自然科學類學科的素養內容,比如化學、生物學的探究能力、研究方法、科學態度等素養目標與物理學科基本一致。
(編審:魏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