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菜有哪些特點、東北菜有哪些特點和特點
中華飲食文化,源遠流長。
地大物博的華夏大地,由于氣候、地形、歷史、物產(chǎn)及飲食風(fēng)俗的不同,經(jīng)過漫長的歷史演變形成了各自區(qū)域性的烹飪技藝和風(fēng)味,菜系由此產(chǎn)生。
清朝初年,魯菜、淮揚菜、川菜、粵菜形成了最早的菜系,稱之為“四大菜系”,清朝末年,浙江菜、閩菜、湘菜、徽菜的新地方菜系形成,構(gòu)成了如今能代表中華飲食的“八大菜系”。
這些菜系的餐館如今在各地大街小巷都隨處可見,也充分體現(xiàn)了身為八大菜系的影響力,但還有一個例外,這就是廣受歡迎的東北菜。
經(jīng)營東北菜的餐廳并不少,而且很受大眾歡迎,不僅份量大,吃著也很美味可口。可為什么東北菜連八大菜系都擠不進去呢?
想要入選成為八大菜系之一,不單單只靠著好吃,還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和標(biāo)準(zhǔn),今天就給大家簡單分析一下,為什么東北菜排不進八大菜系。
我國的飲食文化歷史悠久,像魯菜在商朝末年就已初見雛形,而川菜最早也可被追溯至秦漢,在宋朝便已形成流派。在清初,川、魯、蘇、粵便都成為了當(dāng)時比較有影響力的地方菜,并被合稱為“四大菜系”,等到了清朝末年,浙菜、湘菜、閩菜和徽菜這新的四大地方菜系就又分化形成,就共同構(gòu)成了如今大家常說的漢民族飲食里的“八大菜系”。
反觀這一時期的東北,在清朝的前期東北地區(qū)大多數(shù)還都是滿族人,只有極少數(shù)在東北生活的漢族人、朝鮮族人,飲食方面自然也都是以滿族飲食文化為主。而且,當(dāng)時的東北其實還是被當(dāng)做滿清的退路,一直沒有開放,人口流動性很差,關(guān)內(nèi)的漢人吃不到東北菜,也完全不了解東北飲食。
等到了清朝晚期,東北才全面開放,大量山東人涌入東北,山東的飲食文化也對東北菜產(chǎn)生了深厚的影響。再后來到了十九世紀(jì)末至二十世紀(jì)四十年代,這段時期又有大量的歐洲、亞洲等外籍人涌進東北,將一部分的西方飲食文化也逐漸融入進了東北菜中,至此東北菜才算是真正成型、定型。而八大菜系早已占據(jù)了中國飲食文化中的主導(dǎo)地位,根基也扎的越來越深,是不會輕易的被后形成的菜系所推翻、替換的。
歷史上山東人大量遷移至東北,給這片黑土地注入了不少的新鮮血液,在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上都影響著東北的當(dāng)?shù)鼐用?,特別是這飲食方面。在“闖關(guān)東”之前,東北原住民還保持著比較原始的飲食習(xí)慣,有句俗話叫“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形容的便是東北人最開始的飲食生活,主要是靠采集、漁獵為生,飲食結(jié)構(gòu)很單一,多以肉為主,烹飪方式也是最簡單、最原始的燒、煮、烤。
而山東人的到來首先就改善了他們的飲食結(jié)構(gòu),谷物糧食開始占據(jù)主導(dǎo)地位,餐食豐富了不少。另外,山東人還將魯菜中的爆、熘、扒、蒸、燉等烹飪技法逐漸融入進了東北菜中,后來才又形成了現(xiàn)今別具一格的東北菜。
比如東北名菜鍋包肉,其實和魯菜中的糖醋里脊就十分相似,還有東北人愛吃的蘸醬菜不能說和山東人愛吃的大蔥蘸醬一點關(guān)系都沒有。此外,還有不少的東北菜都能看到魯菜的影子,其受魯菜的影響真的很大,所以至今也很難再自成一體。
東北菜雖受魯菜影響,但主要受魯菜中家常菜的影響比較深遠,畢竟遷移到東北的基本都是山東的平頭百姓,并不都是魯菜大廚、大師。所以大部分的東北菜所使用的烹飪方式也都是簡單的燒、燉、烤、醬,特別是多以燉為主,像小雞燉蘑菇、酸菜燉白肉、排骨燉豆角等這些最有名的東北菜,可以說都是燉出來的。
而且,東北當(dāng)?shù)氐臍鉁丨h(huán)境也讓東北人更傾向于吃燉菜。每年進入了十月份,氣溫就會驟降,甚至出現(xiàn)下雪天,這冬天一過就是五六個月。如果用熘、扒、爆等這些烹飪方式加工出來的菜肴,可能剛上桌就涼了,但燉菜不一樣,熱乎乎的湯煨著菜,再加上大盆或是聚熱的大鐵鍋盛放著,不會迅速降溫變涼,吃著才暖和。
在這樣的人文環(huán)境加上地理環(huán)境的雙重影響下,東北菜的發(fā)展就非常有限了,和其他菜系相比,就論烹飪方式這一項就遜色了不少。
東北菜在份量上從未輸過,但往往也因為量大,讓菜品看起來顯得粗曠很多,和精致沾不上邊。但其實東北菜除了因量大而減少了精致感外,在食材的處理上也是缺乏美觀性的,東北人豪爽、利落的性格,把各種食材拿在手中也都是給它直接大塊的切、剁,很少能夠去費時費力的精細(xì)處理,各種食材都倒入鍋里一起燉,味道是香、是好吃的,但就是看著沒那么精致,即使是裝入精美的餐具中,也都透露著一種像東北人那豪邁的風(fēng)范。
但八大菜系幾乎每個菜系都有其精致、精細(xì)的一面,特別是粵菜、淮揚菜,可以說道道都看起來十分精致美觀,哪怕是小小的一塊點心,擺放在最普通的白盤子上或是簡單的小蒸籠里,你都會覺得很好看。
即使是魯菜,也是蘊含了很多精致感的,因為魯菜中的孔府菜是最講究菜肴的精細(xì)程度的,不僅用料精廣,筵席的豐富及精致程度都是可與皇朝的宮廷御膳相比的。所以,“顏值問題”或多或少也是東北菜無法被列入八大菜系的原因之一。不過,東北的冬天都是天寒地凍的,只要能吃香吃飽就很好了,也沒太多心思在意菜品做的精致與否。
東北菜的大部分菜品不僅看起來都很家常,它們的菜名也是非常的接地氣。像大亂燉、大豐收、殺豬菜、地三鮮等等,這些菜聽起來是一個比一個接地氣,而且很多菜名更是一聽就知道它是如何做的,取名時就是簡單的將所用的食材和做法連接、排列一下,菜名就出來了。
再看看其他菜系又是如何做的,一樣的是做燉菜,閩菜就將各種食材燉在一起的菜肴取名為“佛跳墻”,而在東北就會被叫做“大亂燉”。這樣取名雖然很親切、很實在,也不存在故弄玄虛的感覺,但只適合放在日常生活中,若是在比較正規(guī)、正式的場合就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了。
東北菜雖說進入不了八大菜系,但它還是有很多優(yōu)點的,像甜咸分明等,而且東北的地理環(huán)境也提供了多樣的食材,尤其是有許多都可以品嘗到。關(guān)鍵是在吃東北菜的時候也能感受到東北人的熱心腸,他們會真誠的歡迎每一位客人的到來,用心去招待,把最好的做給你吃,僅是這一點就讓東北菜的美味值上升了幾分,是否是八大菜系里的也就沒那么重要了。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致盎然!每日更新美食菜譜和市井生活,關(guān)注我,享受舒適生活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