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隊黨課教育—部隊士官微黨課講稿
新時代部隊黨課怎么上?是機關參謀備課、領導照本宣科,還是授課者自我準備、自主發言?什么樣的政治教育才能打動官兵?是高大上的理論灌輸,還是接地氣的心靈交流?
近日,東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團政治委員魏長春,在給全體官兵上黨課時,脫稿講話20分鐘,提出“十做十不做”,引起強烈反響。
近一個多月以來,大項任務連續,工作強度較大,各部門、單位都在認真抓工作、謀創新,部隊總體保持了穩中求進的態勢。但是,還有很多不托底的現象,黨委一班人始終有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憂患。比如,軍事訓練統籌不力、政治教育質效不高、組織功能發揮不強、按綱抓建能力不夠、工作作風不實、安全基礎不牢等問題還一定程度存在。
如何破解問題、糾治這些弊端呢?東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團政治委員魏長春在20分鐘的黨課上為官兵做出解答。魏長春表示,既要順勢而為、切實搞清特點規律,更要創勢而上、主動開局布局控局。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黨課不是說教,而是探討,更是一次自我教育。做人與做事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做人的關鍵是思想,思想是“三觀”的總開關。
“十做十不做”,魏長春向官兵們這樣解答——
一、做理想抱負的人,不做得過且過的人。偉人之所以能夠成為偉人,首先要具備寬廣的格局、崇高的情懷和遠大的理想。馬克思以“人類的完美和世界人民的幸福”為理想,毛澤東以“打破舊世界、建立新中國”為理想,周恩來自小以“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為理想。官兵們有沒有把吃好穿好住好當作理想?有沒有把老婆孩子熱炕頭當作理想?習主席提出中國夢、強軍夢,有多少人把“強軍夢”當作自己的理想,有多少人為了祖國的強大、人民的幸福披肝瀝膽、砥礪前行?官兵們不能在奮斗的年紀選擇安逸,既不應該、也沒資格!習主席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擔當。時間轉瞬即逝、機遇稍縱即逝,每一個人應該有每一個人的作為。沒有等出來的輝煌,只有拼出來的精彩!
二、做強身健體的人,不做懶惰散漫的人。群眾性練兵比武已開展半年之久,體能考核達標是硬杠杠,直接與晉職晉銜、調整使用、立功受獎等掛鉤,體能和身體是硬指標。好身體首先是對自己和家庭負責,其次是對單位負責。近兩年空、地勤體檢和看病情況,令人擔憂。軍人該有軍人的樣子!去年到俄羅斯參加國際軍事比賽的辛傳志、黃文都展示了良好形象,4項體能全部滿分,他們就是我們身邊的榜樣。
三、做狀態昂揚的人,不做精神萎靡的人。毛主席講過: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看一個人、一個單位看什么?首先就是看精神狀態,有沒有精氣神。狀態反映心態,心態決定狀態。2019年是建國70華誕,也是空軍建軍70周年,單位可能被軍委和中宣部確定為“全國宣傳典型”。這是殊榮,更是挑戰!每一個人都必須責無旁貸,立身為旗當標桿。不管是炊事員、駕駛員、修理員還是飛行員,首先是戰斗員。“紅色土地新青年、鐵拳部隊過硬兵”是近期凝練的團隊口號,怎么做“新青年”、當“過硬兵”?崗位就是戰位,升空就是作戰,你準備好了嗎?
四、做感恩組織的人,不做背信棄義的人。“仁義禮智信”乃五常之道,也是做人的道德準則。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煙波浩渺、波濤洶涌;一個人,離開組織的平臺會顯得微不足道、無足輕重。官兵們受黨教育多年,所有的一切都是組織給予的。可能會有個別同志說,我離開部隊肯定混的更好。部隊是什么?部隊是個大熔爐,進來的是鐵出去的是鋼。在部隊有各級組織的關懷、身邊戰友的無私幫助,如果你都成不了才,很難講你離開以后會怎么樣。這幾天全國宣揚的95歲“戰斗英雄”張富清老人,習主席稱贊他“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記者問張富清老人為什么65年塵封赫赫戰功,他說:“我的戰友多數都犧牲了,我還活著,每個月還有離休金,我感謝黨,已經非常知足了!”所以,要多考慮我為組織干什么,少考慮組織為我干什么!
五、做關心他人的人,不做損人利己的人。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團結。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才能出戰斗力。一個單位、一個集體,如果不講團結,就會一盤散沙。團結不是喊在嘴上,要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大家在一起生活工作戰斗是緣分,因為性格、經歷、思維方式等不同,矛盾是難免的。如果有意見、有什么想不開的,就直接說出來,不搞一團和氣的假團結。團辦公樓門口新制作了一幅對聯——十指握拳、百煉成鋼、千帆競發、萬象更新新時代,時不我待、天道酬勤、月中折桂、年華賡續續輝煌。魏長春建議大家官兵們認真體會。
六、做自我批評的人,不做怨天尤人的人。遇事自我批評,常思己過,不要認為“錯誤都是別人的、成績都是自己的”。你如果把周圍的人當草,你就是草包;你如果把周圍的人當寶,你就是聚寶盆。每個人都有優缺點、長短處,要保持健康的心態,容人之短,與人為善。魏長春建議所有主官“每天三問”——黨委首長的工作指向是什么?上級規定的指令性要求是什么?我們單位應該干什么?魏長春表示這“三問”對每名同志也是適用的——條令規定是什么?崗位職責干什么?建功立業為什么?關于干部配備問題,不要猜忌別人,多思考自己的差距。狂浪是一種實力,狂浪是一種態度,有才你就來!黨委選拔任用干部、骨干的一貫做法就是——憑素質立身,靠實績進步,勝任中勝出。
七、做有利團隊的人,不做抹黑冒泡的人。成績的取得需要日積月累,不好的影響立竿見影。東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團是具有光榮傳統的團隊,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是一代代官兵艱辛付出、長期奮斗的結果。團隊不是哪一個人的,榮譽是大家的,需要每名同志精心呵護、倍加珍惜。當前,部隊還存在人員管理、安全管控等諸多難點風險點,只要做到人人過硬、事事過硬,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防控不了的風險。魏長春建議,以后出了問題,當事人、“雙三”掛鉤人、所在單位都要承擔責任,絕不姑息遷就、不搞下不為例。華東第一團、空軍當標桿是團隊的奮斗目標,華東空軍團級作戰部隊序列里,該團在編制上是排名第一,但在戰斗力上、在全面建設上是不是名副其實的“第一團”呢?魏長春希望大家勠力同心、勇于創新,力爭建設立得住、過得硬、叫得響、打得贏的空軍標桿部隊。
八、做家國情懷的人,不做私心過重的人。大道至簡,天下為公。思想的束縛是最沉重的羈絆。家國情懷,是一名軍人對黨和人民所表現出來的深情大愛,是對實現民族復興和人民幸福目標的孜孜追求,是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責任感使命感。習主席講,我們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自古以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新時代的革命軍人應該做強軍路上的追夢人。比陸地寬廣的是海洋,比海洋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廣的是我們的情懷。
九、做創新發展的人,不做因循守舊的人。習主席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思想有多遠就能走多遠,眼光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大時代需要大變革,大變革需要大創新。一直以來,魏長春講的最多的就是思想引領、創新驅動,始終堅持“四個第一”,即勝戰是第一標準、創新第一動力、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但仍有相當部分同志仍然沒有從過去的思維定勢、固有模式、傳統經驗中解放出來,創新思路不清晰,搞不清方向,找不到抓手,看不見特點、抓不住重點、找不到亮點。毛主席曾說:“凡是憂愁沒有辦法的時候,就去調查研究,一經調查研究,辦法就出來了,問題就解決了。”十九大報告指出:歷史只會眷顧堅定者、奮斗者、搏擊者,而不會等待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官兵們要努力做創新發展的奮進者,新時代的追夢人!
十、做爭先創優的人,不做隨波逐流的人。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前路浩蕩,萬事可期。該團有很多先進典型,也獲得很多獎項,為戰斗力成長做出過很多重要貢獻。正在籌備建設的團史長廊將取得過突出成績的同志在團史上記錄下來,軍人理當視榮譽為生命,“華東第一團”的每名官兵,就應該多一點虎氣、霸氣。近期正在進行的全團文化建設,幾個大隊大門口提出的口號體現了一種爭先創優的比拼精神,如不忘初心做模范新青年,牢記使命當強軍急先鋒;紅色土地孕育忠誠衛士,戰略鐵拳鍛造善戰精兵;仰望星空爭做藍天驕子,腳踏實地開創過硬業績。
魏長春所講的“十做十不做”,給予現場官兵以啟發,官兵們紛紛表示要切實行動起來,用非常明確的思路、非常務實的舉措、非常突出的實績,投身建設“空軍標桿部隊”的偉大實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