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壯教育機構;狀元教育培訓機構怎么樣
近日,一篇關于“雞娃號內幕”的文章持續引發爭議。
事情源于自媒體賬號“青朱”發表的《我了海淀雞娃號的秘密》。在該文中,青朱表示,“雞娃號”如今已成為集團式運作,范圍也已超出海淀地區,甚至延伸到上海。青朱還將“海淀雞娃號”稱為“海淀幫”。
據其統計,“海淀幫”背后的北京三旬相見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三旬相見公司”)目前控制了19個雞娃(公眾)號,包括海淀肥腸媽、糖糖媽的下午茶、三個媽媽六個娃、海淀胖爸爸等,其中部分文章涉嫌制造焦慮。
對此,三旬相見公司向時間財經回應稱,我司從行業定位上是一家自媒體服務公司,行業內通常被稱之為“矩陣”或“MCN”公司,主要業務是為自媒體作者提供法律、知識產權保護、商務、運營、共享辦公等服務。據相關行業報告統計,目前同類公司有2萬余家。
三旬相見公司還表示,自媒體作者專注于內容創作,我們為作者做一些灑掃庭除的瑣事。但是,我們非常尊重自媒體作者的內容創作以及商務決策權,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不會干涉他們的內容以及商務決策?!拔宜舅盏墓娞栕髡呔鶠檎鎸崅€人,全部獨立發表真實內容,不存在任何所謂‘立人設’的問題?!?/p>
據了解,“雞娃”一般指中產階層給孩子“打雞血”,不斷給孩子安排學習和活動,從而不停地讓孩子去努力、去拼搏。
時間財經查閱新浪微博發現,話題“你認為雞娃焦慮的本質是什么”閱讀量達到7884.6萬,“幼升小家長有多拼”閱讀量也高達2.6億。在此背景下,教育似乎已升級為“軍備競賽”,同時也令不少父母產生“育兒焦慮”。
是否侵權?
前述《我了海淀雞娃號的秘密》發布后,青朱的運營賬號主體北京雙字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下稱“雙字節公司”),收到三旬相見公司發來的《律師函》。
函件稱,雙字節公司在無事實依據的情況下,在文中肆意將三旬相見公司與莆田系醫院進行類比,給三旬相見公司的名譽造成極大負面影響,嚴重影響了其品牌形象,并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律師函》認為,“雙字節公司發布文章指稱三旬相見公司為‘海淀幫’的核心,如此捕風捉影、毫無理由地詆毀三旬相見公司“搞幫派”,將保留提起刑事控告的權利?!?/p>
圖源:受訪者提供
《律師函》還要求:“務必于4月8日15時前刪除侵權文章,并于三日內在微信公眾號上刊登道歉文章,并配合三旬相見公司恢復名譽。逾期不停止侵權的,委托人將通過法律程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這個事情,對我來說,就是退休老頭公園下象棋看年輕人不守武德嘮叨兩句。沒想到對方牛哄哄的,覺得一個老頭能拿我咋樣,追究刑事責任。你咬住刑事責任不放,我能刪帖嗎?”“青朱”賬號的運營者肖培征告訴時間財經。
北京市煒衡(福州)律師事務所席許峰律師認為,這篇文章的事實,建立在一些證據之上。如果證據所反映的信息屬實,作者從這些信息出發進行調查和挖掘,總結出一些新的信息,尚屬正常討論。
“至于將所謂‘海淀幫’類比為‘莆田系醫院’,此做法欠妥。文章對二者的攬客方式進行對比,也許確有相似之處,但在其他維度上,二者并沒有可比性,不能以偏概全,這部分內容可能涉及侮辱或誹謗。”席許峰律師告訴時間財經。
當事人回應
“我沒想到會傳播那么遠。”4月12日,肖培征接受時間財經采訪時表示。在這篇爆款文章發布前,青朱僅有一萬多粉絲。
4月8日,肖培征在文章中稱,對比一下這些(雞娃)公眾號的文章,寫作套路都差不多,多數號主的娃年齡不到8歲。公眾號見縫插針地炫耀孩子多么厲害,直接展示娃提前學的有多兇猛。他認為,這些雞娃號部分文章“在制造焦慮”。
肖培征還表示,肥腸媽發一篇廣告3.5萬元。假設一個月接五條廣告,肥腸媽月入17萬多,再加上團購收入,保守估計肥腸媽一個月25萬。
而這篇文章也引起了肥腸媽的“討伐”。肥腸媽聲明稱,“我分享自己日常教育孩子的心得,并且通過與正規的服務公司合作,協助處理內容創作以外自己不擅長的事情,比如版權保護,客服服務,卻被文章冠以‘制造焦慮’‘割韭菜’這些影響個人名譽的帽子,將我的公眾號推到輿論風口。本人要求青朱即刻終止對我和我公號名譽的影響,立即刪文。”
一家名為“北京心方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也投訴稱,該篇文章未經授權曝光隱私,且描述包含不實信息和惡意揣測,屬于造謠污蔑。
圖源:受訪者提供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雞娃號事件”的發酵,“海淀肥腸媽”更名為“肥腸媽”,“海淀胖爸爸”更名為“一個胖爸爸”,“海淀壯壯爸”也更名為“我就是壯壯爸”,均相繼刪除了公眾號名稱中的“海淀”字樣。
不過,就股權結構而言,“海淀壯壯爸”的賬號主體北京筑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與三旬相見公司似乎并無關聯,其余兩個賬號的運營主體則均由三旬相見公司控股。
時間財經就更名原因聯系肥腸媽方面,一位自稱肥腸媽妹妹的人士表示,“這個號是她(肥腸媽)自己寫的,跟海淀胖爸爸等都沒有關聯?!?/p>
三旬相見公司則對時間財經表示,以地域命名屬于自媒體行業比較通行的做法。搜索新榜數據可以看到,名稱中帶有“海淀”的公眾號接近1000個,“我司服務的公號中名稱中帶有‘海淀’的僅有4個,均為孩子在海淀上學、家庭也在海淀生活的家長,而且這些公眾號作者全部獨立發表內容。”
三旬相見公司還表示,更名的兩個公眾號,都由公號主自行決策,其中一個公眾號主在自己的推文中對更名的原因做過解釋。而另一個號主是因為名字被頻繁提到,不堪其擾?!皳覀兯?,事件發生后還有不少與我們沒有合作關系的公眾號也操作了更名。”
時間財經查閱發現,“海淀肥腸媽”的賬號主體為北京三旬相見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根據天眼查,北京三旬相見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由三旬相見公司持股99%。海淀胖爸爸的賬號主體為北京方可心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由三旬相見公司持股54%。
4月12日晚,肥腸媽的妹妹以“姐姐現在情緒非常不好,這些不實信息對她傷害挺大”為由,拒絕了時間財經的進一步采訪。
雞娃焦慮
在去年的熱播劇《三十而已》中,顧佳曾對“雞娃焦慮”給出生動形象的詮釋。為了讓兒子徐子言順利進入貴族幼兒園,顧佳不惜舉全家之力搬進富人聚集區,又費盡心思托人買了限量款的愛馬仕包包,只為最終讓兒子被周圍人群認可。與此同時,為了給孩子最好的教育,顧佳夫婦還提出一年一場價值百萬的煙花秀作為“入學門檻”。
“雞娃焦慮”或許已成為一線城市部分家長的日常。北京家長王先生告訴時間財經,他有兩個孩子,女孩今年10歲,男孩2歲?!拔沂鞘旰翱嘧x的受益者,也觀察到不努力學習的人,命運被定格在底層的現實?!?/p>
王先生說,他一方面想逼孩子一把,把這些改變命運的經驗復制給他們;另一方面,經歷十年寒窗,枯燥的學習會失去很多開心時光,所以又想讓孩子們開心起來,不用太苦太累。王先生說,他目前很焦慮,也很糾結。
不過,也有家長對孩子采取“放養式”管理。北京家長蘭女士對時間財經表示,她就很少看雞娃號的文章?!半u娃與否應該看孩子。如果孩子愿意,興趣在那,就可以鼓勵、支持,實在不愿意,別勉強?,F在小孩子思想有些脆弱,不要過激。不像我們小時侯,現在還是以說教為主。”值得一提的是,蘭女士17歲的兒子目前在人大附中讀高二。
近年來,K12(6-18歲)在線輔導市場持續爆發。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統計,中國K12在線輔導市場規模自2015年的32億元增至2019年的670億元,復合年增長率高達114.7%,而2020年這個數字為1687億元。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對時間財經表示,現在一些自媒體通過公眾號發文,尤其以家長的名義來發表一些親子教育文章,其實是當前在線教育機構通過制造焦慮、進行營銷的一種有效手段。通過家長所謂的“現身說法”,不斷刺激放大這種焦慮情緒。
熊丙奇認為,營造良好的教育生態,需要全社會形成合力。今后國家可能會采取一系列做法,規范、清理提前教育、超前教育、打雞血式教育等領域的公號。(北京時間財經 向雨)